总第1083期
近年来,辽宁工程技术大学不断优化辅导员工作的途径和方法,大力推进辅导员工作课程化新模式,积极探索高校辅导员队伍职业化、专业化建设的新途径。
推出辅导员工作课程化新模式。为解决辅导员角色不清、定位不准、地位边缘化、发展离散化等影响辅导员队伍建设的突出问题,2009年,该校开始探索辅导员专业化、职业化建设路径,创造性地提出实施辅导员履行工作职责的新模式,即辅导员工作课程化模式。该校为此陆续出台了《辅导员基础指导课教学大纲》、《辅导员专项指导课教学大纲》,《关于实施辅导员工作课程化及绩效考核工作的通知》等多个文件,用课程的理念定位辅导员的工作职责、用教学的标准规范辅导员的工作行为、用科学的方式评价辅导员的工作效果。 2011年,辅导员工作课程化模式正式在全校实施。
构建辅导员工作课程体系和推进机制。辽宁工程技术大学突破传统的课程观束缚,把辅导员工作纳入课程体系,以教育部《普通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提出的高校辅导员8项工作职责为框架,学校创造性地构建了辅导员工作课程体系,把辅导员从事的具体工作整合为基础指导课和专项指导课两大模块,每一模块设若干单元,每一单元再设置若干子课程,对每一子课程都规定了具体的教学内容、教学要求、教学学时和教分。比如,依据辅导员相关职责,在基础指导课模块中设置思想政治教育单元,此单元包括形势与政策教育、道德修养教育等五个子课程,每学期授课共计40学时。学期初,辅导员依据学校下发的辅导员工作课程化教学大纲和所在学院的学生工作计划,制定出本学期本人所带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单元5个子课程的教学计划。接下来,辅导员将在一个学期的时间内,选择适当的时机,通过第二课堂完成教学任务;辅导员所在院系的学生工作领导负责对辅导员履行课程化职责情况进行过程管理和绩效考核。学期末,根据考核结果,辅导员获得相应的教分,并依据教分发放辅导员教学工作酬金;学校把辅导员履行课程化职责情况与辅导员评职、晋级挂钩。
辅导员队伍建设呈现新局面。实施辅导员工作课程化模式取得了显著成效:一是提升了辅导员的专业化、职业化素质。两年来,该校辅导员共立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省部级课题30余项、校级课题70余项,出版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专著4部,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论文80余篇。先后有20余人次获得辽宁省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先进工作者、辽宁省高校辅导员名师、辽宁省高校辅导员年度人物等荣誉。二是提升了辅导员的待遇与地位。课程化模式下,该校辅导员取得了与专业教师同等的地位,每名辅导员都享受与自己同级职称的专业教师的平均教学工作量酬金,仅此一项,全校每名专职辅导员年经济收入增加一万余元。地位的提高,收入的增加,使辅导员成为校内最热门的岗位之一。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务
京ICP备10028400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7625号 网站标识码: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