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第1145期
近日,清华大学化工系和理学院学生在百度百科上与网友就词条PX(对二甲苯)的毒性描述进行了多轮拉锯战式修改。《人民日报》、央视《新闻联播》和《焦点访谈》栏目分别报道了这一被称为“词条保卫战”的事件。清华学子利用专业知识,践行科学精神和责任意识,主动担当科普责任,坚决抵制网络谣言、传递网络正能量的行为受到社会各界的普遍赞誉。
日夜坚守,捍卫PX低毒真相。3月30日,在茂名爆发反PX游行的当天凌晨,百度百科词条“对二甲苯”的毒性由“低毒”被恶意篡改成“剧毒”。清华大学化工系大二学生王润佳于4月2日傍晚发现该词条被恶意篡改后,遂将词条毒性更正为“低毒”,并亮明清华化工系学生身份,担保更正部分的合理性和准确性。化工系大四学生蔡达理随即也加入了词条修改,并喊出“清华化工系今日誓死守卫词条”的口号,呼吁“清华化工有责任解除民众的误解,有责任捍卫科学的阵地。”此后,包括复旦大学学生在内的多位其他高校学生也加入了词条维护行列。从3月30日凌晨至4月4日该词条毒性描述被锁定,该词条共被修改36次,先后9名来自清华化工系和理学院的同学自发参与到词条维护中,采取轮流值班的方式,坚决捍卫了PX的低毒性描述。
拓展阵地,将科普进行到底。为使更多民众正确认识PX的低毒属性,清华学子自发将对PX低毒属性的科普从百度拓展到其他网站。清华化工系学生邓耿、徐克等在“知乎”问答社区中,对网友关于PX的一些疑问进行了科学解答。清华学子在人人网、微博等社交媒体上也主动发声,阐释PX的低毒属性,并呼吁更多学生加入到科普行列中。最终,“词条保卫战”取得胜利,百度百科将PX词条毒性描述锁定在了低毒,之前多次恶意篡改词条的网友也给清华学子发信,承认错误并道歉。
媒体传播,传递青春正能量。这一事件经媒体报道后,在社会和校内师生中产生了热烈反响。很多清华学子在人人网上看到相关报道后纷纷表示,传播科学知识是当代大学生义不容辞的责任。清华大学化工系副教授骞伟认为,学生的行动是富有责任感的行为,是一次对科普责任的主动担当,有利于广大人民群众了解事实、更加理性。有网友把“词条保卫战”的截图发到微博上,并赞许清华学生用专业知识抵制谣言,为社会注入了正能量,一天之内,该微博就被转发超过20000次,广大网友在转发和评论中都对清华学子的担当意识和科学精神表示赞赏。多家主流媒体也通过报道该事件,对PX等化工产品进行了科普宣传,帮助更多民众了解真相,消除误解,同时也让民众们看到了当代大学生的科学精神和责任担当。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务
京ICP备10028400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7625号 网站标识码: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