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部司局机构

湖北文理学院开展周末志愿服务活动
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总第1150期

  湖北文理学院以周末志愿服务为载体和切入点,积极构建志愿服务体制机制,探索育人新模式,引导学生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取得显著成效。

  深挖周末现象,注重周末志愿服务参与性。学校将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与周末假期时间点、与第二课堂实践、与社会公共服务需求相结合,形成了大学生利用周末课余时间参加志愿服务活动的“周末现象”。逐步建立周末志愿者招募机制、动员机制、培训机制,培育大批志愿者参加“周末义教”、“周末助乘”、“周末助老”、“周末洁城”等活动。目前,校内共有各类周末志愿服务组织95个,每周有近1000人次的周末志愿服务行动。建立了“周末志愿服务群”,形成校地对接的协调机制。通过QQ群、微信群等新媒体手段,将襄阳市公交公司、环保局等大型服务单位纳入周末志愿服务群,实现资源的合理分配、有效利用。

  建设专项团队,强化周末志愿服务实效性。一是围绕学科专业特点,组建技术服务型团队。在校内征集遴选各学科专业的优秀项目分批次进行指导,组建了音乐学院“青春风”周末义演团队、化科学院“碧水家园”水质调查服务团队等各类技术服务团队15个,形成了“一院一特色,每院有亮点”的格局。二是围绕社会实际需求,组建便民服务型团队。管理学院“大学生公益援助计划”服务团队为南漳县李庙镇杨柳小学发起倡议,修建了可供120名师生和附近10户居民长年饮用水的饮水工程;物电学院 “周末义教”志愿服务队三年来义务支教60余期,2000多名留守儿童和贫困生从中受益。三是围绕地方建设发展,组建活动专项型团队。学校“礼仪志愿者服务团队”、“文明督查志愿服务队”、“绿根环保志愿服务队”等广泛参与襄阳市各类专项活动,在当地创建卫生城市等活动中展现志愿文化,成为城市建设的亮丽风景。

  构建培育体系,着眼周末志愿服务长效性。在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日常管理中体现周末志愿服务活动要求,建章立制,形成长效培育机制。一是纳入文明修身制度体系,写入《湖北文理学院关于实施大学生文明修身工程的实施意见》,引导学生树立服务、奉献意识,养成文明健康、科学规范的行为习惯。二是纳入学生实践评价体系。将周末志愿服务活动作为取得实践学分的观测点,并纳入奖学金、优秀学生评选办法。三是纳入党员发展组织体系。在培养入党积极分子和开展学生党组织活动中,加大社会志愿服务实践比重,发挥好学生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来源:思政司收藏
(责任编辑:任巍)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务

京ICP备10028400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7625号 网站标识码: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