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部司局机构

西南大学以开展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为结合点
积极推进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总第1160期

  西南大学在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教材、进课堂、进新媒体、进人心的过程中,积极引导青年学生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取得良好效果。

  以体制建设为保障,确保教育常态化。学校成立领导小组,负责制定规划教育方案和制度,做到有教师、有教材、有课时、有经费。整合师资力量,组成了约50人的传统文化教育骨干队伍,通过开展集体备课、沙龙研讨、课题研究等方式,研究在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中突出家国情怀、社会关爱、人格修养等价值观教育有关内容。

  以特色活动为重点,确保项目精品化。开展“高雅艺术进校园”活动,举办川剧、话剧等传统艺术专场20余次,观看师生达2万余人。打造“含弘讲堂”、“学行讲堂”等文化品牌,开展国学讲座50余场。成立优秀传统文化学生宣讲团,组织开展优秀传统文化教育40余场。组织开展“国学季风”主题教育活动,包括“一读、一讲、一演、一赛、一秀”的“五个一”重点活动,通过名著阅读沙龙、传统文化知识讲座、经典剧目展演、知识竞赛及家乡传统文化寻访展示等途径,将传统文化传承教育与校园文化建设紧密结合。打造传统文化实践平台,成立了14个优秀传统文化学生社团、“及时雨”志愿者服务队等多个青年志愿者团体,建设“雷锋式”班集体。让师生在实践中感知、领悟,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以媒体传播为亮点,确保工作推进立体化。做到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四进”,确保教育全面立体覆盖。编写《传统文化概论》等专著20余部,开办《名著赏析》、《传统诗词赏析》等专业选修课10余门。推动优秀传统文化进新媒体,建立优秀传统文化专题网站,利用好手机报移动客户端和官方微博、微信等网络新媒体。在宣传弘扬优秀传统文化过程中,积极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人心,开展“心系传统,血脉相连”微博原创、“家乡传统文化以小见大”微视频、“毕业季——我为文化代言”微讨论等文化活动,确保传统文化教育实效性。“四进”方式的有效传播,使师生在学习、感受优秀中国传统文化的过程中,领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文化蕴涵,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师生学习、工作、生活过程中的影响“像空气一样无所不在、无时不有”,发挥积极作用。

来源:思政司收藏
(责任编辑:李欣隆)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务

京ICP备10028400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7625号 网站标识码: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