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部司局机构

上海财经大学以千村调查为载体构建实践育人新模式

总第1176期

  上海财经大学着力构建融国情教育、科研训练、创新实践三位一体的实践育人模式,连续七年组织大学生深入农村、关注民生、了解国情,取得显著成效。

  坚持系统规划。将千村调查作为“211工程”创新人才培养项目和国家教改试点项目“财经类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主要载体和抓手,列入人才培养总体规划和党政中心工作,书记和校长亲自挂帅,分管领导直接负责推动, 学工系统与发展规划、教学、科研系统相互配合,各学院具体实施。制定实践育人考核评价办法,保障项目有效实施。引导教师、学生和管理人员全面参与问卷设计、实地调研、数据处理、报告撰写、成果评选等工作,构筑专家学者、学生工作队伍合力育人的新平台。

  重视机制建设。建立专家聘任、教育培训、诚信约束、安全保障、制度激励等保障和提升社会实践质量机制。聘请专家学者作为调查项目首席专家,确定调研主题、问卷设计和专业指导。成立以社会学专家学者为主的培训组,围绕选题指南、调研方法、论文撰写格式、学术规范和研究路径等内容教育培训学生,编发《千村调查操作手册》、《千村调查培训手册》等辅导读本。开展学术诚信和学术道德教育,倡导学术诚信。学生签署诚信承诺书,调研期间接受专家小组监督,确保调研质量。开展安全教育培训,为每个调研者发放《千村调查安全手册》,购买人身意外保险。建立安全值班制度。实施学分和奖学金评审加分奖励,参加调查并形成调研成果的同学经审核既可获得社会实践学分,还可在奖学金评比中获得科研论文加分。

  强化项目管理。做到教师参与、信息化服务、精细化管理全过程。每年组织上百位专家学者和专业教师参与到项目中来,深入田间地头,指导学生开展调研。建立调查在线平台,实现网上报名与筛选、问卷远程录入、数据自动处理、网络培训与咨询等工作信息化,建立农村经济、农民生活、农村教育等农村发展变迁的数据库。2014年千村调查网站和千村调查博客的点击率超过46000人次。建立项目学校领导小组、专家委员会和项目工作小组,明确工作责任,加强考核督查,细化工作重点、时间表与线路图,按照全年不断线的思路安排千村调查工作。

  千村调查项目实施7年来,上海财经大学累计有12443名大学生深入31个省(区、市)的6638个村庄、82701个农户开展社会实践,知国情、受教育、长才干、做贡献,对于学生的成长进步和教育模式的改革创新起到有力推动作用。

来源:思政司收藏
(责任编辑:任巍)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务

京ICP备10028400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7625号 网站标识码: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