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部司局机构

中山大学强化工作抓手切实推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总第1266期

  中山大学将心理健康教育作为学校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不断强化工作抓手,推动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取得新成效。

  加强顶层设计,完善工作制度。学校注重从工作中不断总结,将举措固化为制度,持续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制度与工作规程建设。一方面,工作起步阶段就系统谋划并陆续出台学校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方案》、《心理健康教育咨询中心目标管理制度》、《心理健康教育咨询中心隐患排查制度》、《心理健康教育咨询中心首问责任制度》等18项工作制度,保障各项工作的有序进行。另一方面,依据心理咨询的行业规范,并结合工作实际制定了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咨询中心专业伦理守则》、《心理健康教育咨询中心个体咨询服务办法》、《心理健康教育咨询中心心理咨询师守则》、《心理健康教育咨询中心心理咨询保密原则》等21项工作规程,制作来访者手册、咨询师手册、心理咨询效果评估表、心理咨询师评价表、心理咨询中心环境反馈表等心理咨询用表,规范心理咨询流程。通过完善的制度保障和规范的咨询流程,提升心理咨询服务的伦理性、科学性、严谨性。

  注重心理咨询,解决实际问题。学校着力完善群体教育与个体服务相结合的工作策略。一方面,利用大数据推动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创新,采用网络心理普测、学生信息管理等方式构建网格化管理系统,并以数据为依托,运用团体辅导的方法处理学生成长发展中共性的心理问题。另一方面,学校完善甄别转介个案、高关怀个案、分离治疗个案的服务与管理,制定《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工作方案》、《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实施细则》、《中山大学高关怀学生管理办法》等制度规范。从2004年6月至2015年12月,心理健康教育咨询中心提供个体心理咨询服务11816人次,阻止自杀366人,预警转介323人。

  深化科学研究,推动服务社会。学校将加强科学研究与服务社会的融合作为心理健康教育的一项系统性的新举措。一方面,努力探寻扎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心理疗愈模式,开展多元文化下心理咨询的理论研讨,结合学校医学、心理学、社会学、人类学等学科的研究团队,以学术研究带动实践发展,推进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另一方面,积极拓建校外服务学习基地,鼓励学生服务社会,2007年起为中山大学肿瘤医院提供“安宁疗护”培训,促进医院“安宁病房”的建设,2015年建设中山大学长洲朋辈服务基地,推动学生服务广州市公共交通行业的一线司机,增强学生的服务意识和家国情怀。

收藏
(责任编辑:李娜)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务

京ICP备10028400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7625号 网站标识码: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