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部司局机构

西南财经大学加强和改进教师思政工作 着力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简报〔2018〕第47期 总第127期

  西南财经大学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落实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紧扣根本标准和第一标准,坚持教育者先受教育,聚焦教师思想教育、师德师风和职业发展,按照“四有好老师”“四个相统一”要求,着力建设政治素质过硬、业务能力精湛、育人水平高超的高素质教师队伍。

  着眼政治引领,深化思想理论建设。紧紧抓住思想理论建设这一核心灵魂,着力完善工作格局,突出关键重点,强化联动协同,不断提升教师思想引领实效。一是健全体制机制。制定完善《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学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施办法》《海外引进人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施办法》等10余项制度办法。成立党委教师工作部,专门负责教师思想政治工作,协同推进“教师思政”与“课程思政”同向发力。落实《四年行动计划》教师思想政治工作项目80余项。专题开展二级党组织书记抓基层党建述职评议考核,将教师思政工作纳入年度考核内容。二是夯实基层基础。认真落实教师党支部建设有关要求,围绕发挥教师党支部主体作用、做好教师思想政治工作、强化党支部设置、配强党支部书记等方面内容,制定实施具体工作举措。举办教师党支部书记集中轮训班,学校党委书记和党委职能部门负责人、分党委书记代表作专题辅导,共同研讨创新思路与办法推进新形势下教师思政工作。三是强化理论武装。健全教职工政治理论学习制度,坚持每年初制定年度学习计划、明确重点学习任务,针对性开展学习时间、学习内容、学习过程督查,纳入年度目标绩效考核。常态化举办专家辅导讲座、形势政策报告会,落实书记、校长为新进教职工讲授“入职培训第一课”、二级党组织书记讲专题党课等有效举措。坚持每年开展1-2期海归教师红色主题教育。依托党外知识分子联谊会、归国留学人员联谊会,持续推进主题学习教育。

  着眼教育引导,强化师德师风建设。着力加强师德师风建设,严格规范管理,引导教师牢记教育初心,切实担负好指导者和引路人责任。一是严把入职师德关。把明大德作为教师引进的首要条件,明确把政治取向、道德素质放在学术成果价值与科研能力水平评估的优先地位。制定实施《拟引进人员政治审查工作办法》,构建校院两级“海归教师背景信息协同调查体系”,对新进人员政治立场、道德素质和学术成果进行严格审查。二是深化师德教育。完善《关于建立健全师德建设长效机制的实施办法》,明确要求教师既要传播文化知识,更要传播社会文明、主流价值。将师德师风建设纳入学校文化建设五年规划,实施“大学精神弘扬计划”“优良校风养成计划”,以先进典型和道德模范引导教师以学养德、以德润身。搭建“网上师德监督平台”,健全师德考核负面清单和师德档案,在职称评聘、年度考核、评优评奖中实行师德失范“一票否决”。三是加强阵地管理。明确将教师政治言行纳入意识形态工作风险防控范围,确保阵地可管可控。加强对科研项目立项、结项以及学术成果评优评奖的管理,建立意识形态责任承诺制度。落实“五听一评”和本科生、研究生课程咨询委员会同学听课制度。对公开传播违法、有害观点和错误政治言论的,坚持以“零容忍”的鲜明态度依法依纪给予严肃处理。

  着眼情感关怀,优化发展环境建设。始终坚持教育引导与关怀帮助相结合,着力从情感上增进信任认同,在职业发展中搭建干事平台,引导教师增进职业幸福感忠诚度。一是精细服务关心教师。定期开展教师思想动态调查,准确把握教师思想困惑与实际困难,千方百计为他们排忧解难,协助解决好住房、医疗、保险、家属就业、子女入学等实际问题。汇编人才人事制度和办事指南,召开新进教师座谈会,帮助教师及时了解学校情况,尽快融入学校环境氛围。开展“和谐家宴”厨艺大赛、“我爱我家”演讲比赛、病困教职工慰问等系列活动,精心打造西财“家”文化品牌。二是情理融通增进认同。学校重大决策事项出台前,邀请教师代表参加情况通报会、工作座谈会、意见征求会、双代会等,充分征求意见建议,着力强化教师参与办学治校主人翁精神。把握学术研究及成果产出规律,建立长期教职与学术休假制度,开展身体健康跟踪管理,营造张弛有度的工作环境。落实好校院两级党员领导干部联谊交友制度,明确领导干部与优秀人才联谊交友名单、谈心谈话方式、时间安排等。三是搭建平台助推发展。坚持以人为本,“一对一”开展3年一个周期的教师职业发展规划答辩、指导与评估。打通职务晋升通道,选拔一批德才兼备、业绩突出的青年教师担任中层干部,为学校事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关心教师心理健康,贴心开展心理健康辅导、心理体检和素质拓展服务。

来源:思政司收藏
(责任编辑:刘潇翰)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务

京ICP备10028400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7625号 网站标识码: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