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部司局机构

盐城工学院多元协同、多维联动 构建“大思政”工作格局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简报〔2021〕第3期 总第197期

  【加快构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体系编者按:2020年4月,教育部、中央组织部、中央宣传部、中央政法委、中央网信办、财政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共青团中央等联合印发了《教育部等八部门关于加快构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体系的意见》,提出要健全立德树人体制机制,加快构建目标明确、内容完善、标准健全、运行科学、保障有力、成效显著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体系。为加强典型宣传,营造狠抓落实的工作氛围,教育部思想政治工作司特开设专栏,专题介绍各地各高校在落实文件要求、加强思想政治工作体系建设中的经验做法,推动工作部署落地见效。

  盐城工学院认真贯彻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始终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多措并举、多维联动,奋力开创具有学校特色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新局面。

  夯实课堂阵地,增强课程思政实效。一是加强顶层设计。学校建立党委统一领导,教务部门牵头抓总、相关部门协同联动、院系推进落实的课程思政建设工作格局,不断完善“大思政”课程体系。出台《关于加快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实施办法》《关于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的实施办法》等文件,制度化推进课程思政和思政课程建设。二是加大资金支持力度。实施“三个一批”工程,即打造一批课程思政示范课堂、一批课程思政精品专业课、一批课程思政优秀教师。设立课程思政研究项目,充分发挥示范典型的引领带动作用。编印《盐城工学院优秀课程思政案例集》,发放到全体教师手中,定期开展教学沙龙和课程思政分享会。三是探索推进“五结合”课程体系。即思政课教学与专业建设、学生工作、社会实践、科学研究、网络学习有机结合,重构思政课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体系。比如,马克思主义学院和艺术学院老师同台授课,组织学生走进革命老区、人文景区、城市社会现场教学,实现“艺术+思政”的有机融合。目前,学校“课程门门有思政,教师人人重育人”的良好氛围日益形成,思政课教学“上座率”“抬头率”“点赞率”不断提高,6门课程成为首批国家一流本科课程。

  坚持产教融合,创新实践育人机制。一是实行导师导学制度。聘请专业老师对学生职业生涯进行跟踪指导,校园学习氛围浓厚,学生考研录取率十年连续攀升。二是完善学分认定办法。健全“以赛促学、以赛促教、以赛促改”机制,鼓励学生参加各级各类创新创业大赛和学科竞赛,使学生“人人有出彩机会”,学科竞赛参赛面达70%以上。学生多次获全国挑战杯金奖,全国数学建模、智能汽车、机械创新设计一等奖等。三是完善校企协同育人模式。与地方政府企业合作,成立新能源产业学院、应急管理与安全工程学院,依托校企合作实践教学基地,整合校企德育资源,以职业活动、企业文化活动等为载体,培养学生的职业责任和职业使命。

  注重能力提升,提升队伍育人水平。一是加强骨干队伍建设。学校定期选派党务干部分别到国家教育行政学院、井冈山革命教育基地、江苏省委党校进行进修学习,不断增强党务干部做好思想政治工作的能力。二是加强专业教师队伍建设。学校每年举行新教师入职典礼,编印发放师德手册,设立师德大讲堂,邀请国家教学名师、全国模范教师等来校作报告,切实提高教师育人水平。根据专业特点制定课程质量评价标准,将课程建设内容、成效等情况纳入职称评定、评优评先体系,让专业课教师挑起“思政担”。连续多年开展“最受学生欢迎的教师”“感动盐工”等评选活动,教师的职业荣誉感和自豪感显著提升。三是加强学工队伍建设。组织辅导员沙龙、辅导员素质能力大赛、心理健康培训等活动,提升学工队伍的思政素养和业务能力。四是加强管理服务队伍建设。各相关部门结合学校“大思政”的工作背景、全校师生的具体需求和部门岗位的工作要求,在提升管理和服务效率、管理和服务技能、管理和服务水平方面下功夫,实现思想政治工作的全覆盖。

来源:思政司收藏
(责任编辑:姚振)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务

京ICP备10028400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7625号 网站标识码: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