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第6期(总第284期)
【高质量建设“一站式”学生社区】编者按:2025年是贯彻全国教育大会精神、落实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的关键之年。为不断加强和改进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纵深推进“一站式”学生社区建设,教育部面向全国高校遴选产生了首批高校示范“一站式”学生社区,旨在充分发挥示范社区宣传展示、辐射带动、实践探索、骨干培养、生态塑造等功能。各地各高校紧密围绕《高校“一站式”学生社区综合管理模式建设提质增效指南》,持续推动各方育人资源下沉学生中间,形成了一批有高度、有深度、有温度、有力度的育人品牌、理论成果、工作动态、实践经验等。为加强典型宣传、推广建设经验,教育部思想政治工作司特开设专栏,专题介绍各地各高校开展“一站式”学生社区建设的特色做法和创新路径,引领带动全国高校“一站式”学生社区分校区、分学段精准覆盖和高质量发展。
郑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初心使命,以书院制育人模式改革为先导,坚持“以生为本”,聚焦党建引领、基础保障、活动培育赋能学生参与“一站式”学生社区,大力培养可靠接班人、卓越职业人、过硬高铁人。
一、聚焦党建引领,铸牢学生自我治理根基
一是织密党团网格,让学生成为治理参与者。成立党委书记、校长任组长的“一站式”学生社区建设领导小组,构建“书院—社区—楼层”三级党团网格,将组织触角延伸到最小单元。成立5个书院社区党总支、15个社区党支部、132个楼层团支部,党总支书记兼任书院院长、学院副书记担任社区党支部书记、育人导师担任社区团支部书记,遴选264名优秀学生党(团)员骨干担任层长助理,让党团先锋模范作用在学生身边持续彰显。二是创新议事协商,让学生成为治理主人翁。按照“诉求收集+分级处置+效能评估”工作流程,搭建校领导陪餐日、社区书记下午茶、学生座谈会三级议事平台,设置“校长—处长—院长—导师”四级反映信箱,开设后勤服务、消防治安、网络维护等多条服务热线,赋权分类处理学生评优评先、宿舍保修、权益保障等问题。建立《“一站式”学生社区建设满意度测评》动态监测,每学年开展2次满意度调研,以学生满意度为量化考核指标,真正做到社区治理“大家谈、大家议、大家评”。三是发挥朋辈互助,让学生成为治理合作者。自主研发“陇志汇”小程序,面向全校学生干部、入党积极分子、退役大学生士兵等优秀学生群体选拔组建朋辈导师团,在社区自发组织开展大学生思政宣讲、学习经验沙龙会、校友就业大讲堂等特色活动。选树“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全国大学生志愿宣讲示范团队”等一批先进个人和集体,邀请走进社区,分享个人经历,着力构建朋辈互助、互学、互鉴、互促的共享式学习生态。
二、聚焦基础保障,提升学生自我服务效能
一是搭建下沉式服务中心。探索构建“学校—书院”分层管理服务范式,打造1个校级“一站式”学生事务服务中心,为学生提供学籍管理、资助服务、网络运维等8类业务,实行“教师主理+学生协理”,日均受理业务100余件。建成5个书院“一站式”学生社区服务站点,为学生提供咨询室、自习室、活动室等公共空间的预约、使用、管理业务,由学生作为业务办理员挂牌服务,形成“服务源自学生、服务惠及学生”生态闭环。二是打造开放型服务空间。以改造存量、扩建增量的方式优化社区空间场域,打造5大主体书院,先后实施硬件功能重构、文化内涵提升两期改造计划,建成心理驿站、创新创业基地、党团活动室等功能室150余间,总面积达1.7万平方米,有效推动学生社区从单一的生活空间转变为师生互动、社区活动、休闲运动的“第三空间”,激发学生自主开展“青春·觉悟”“青春·信仰”“青春·榜样”“青春·启航”等系列展演活动。三是构建智慧化服务平台。推进“一站式”学生社区数据平台建设,设置“学校—社区—导师—学生”4级角色管理,整合迎新、学籍、宿舍、资助、教务、就业、离校等15个系统,实现学生全周期业务“一站式”网上办结。整合1.8万余名学生行为数据,覆盖学习成绩、第二课堂、创新创业、体育测评等,一键生成学生精准画像,年查询访问量突破100万次。开发沉浸式数字教育资源,打造1个《中国铁路文化之旅》线上学习馆、10个《铁路红色基因传承》交互式微课,累计覆盖学生30万余人次。
三、聚焦活动培育,锻造学生自我成长本领
一是对标铁路行业,厚植成长底色。秉持“家国情、铁路魂、工匠心、复兴梦”的核心文化理念,建设火车头广场、列车书吧、铁路文化博物馆等场所,组织开展“铁路百年发展史”展览、郑州站“百年站史馆”参观、“最美铁路人走进社区”宣讲等活动,引导学生树立技能成才报国使命感、高铁工匠职业光荣感,促进学生思想道德与职业素养同频共振。二是创新劳动教育,淬炼成长品格。构建“理论+实践、校内+校外、线上+线下”劳动教育体系,开设劳动教育实践周、建成《劳动教育课程》慕课、开发劳动教育AI评价,开课2年累计选课8.2万余人,选课学生所属单位1527个,均位居全国同类课程第一名。聘请全国技术能手、“最美铁路人”、劳模工匠等行业专家入驻社区,成立劳动工匠工作室,根据社区特色举办城市轨道交通行车值班员岗位技能、工程测量技能、心肺复苏术等劳动赛项。每年评选“劳动之星”、劳动教育优秀导师、劳动教育先进社区等典型,引导学生热爱劳动、崇尚劳动、尊重劳动,培养“爱劳动、守纪律、肯吃苦、能力强”的时代铁军。三是驱动智能评价,闭合成长链条。开发学生综合素质智能评价系统,细化思想成长、实践实习、志愿公益、创新创业、文体活动、技能特长、体育测评、劳动教育、考试成绩等9个维度内容,全程掌握学生在社区开展德智体美劳活动的纪实评价。集合学生评价、导师评分、社区评价3个主体,系统利用AI技术对学生行为进行自主判断和评价打分,帮助学生进行自我调整、自我驱动、自我完善,形成“参与—反馈—优化—参与”正向循环。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务
京ICP备10028400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7625号 网站标识码: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