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1期
2005年以来,北京工商大学按照社会实践与学生思想成长和专业学习相结合、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相结合、与服务首都经济社会发展相结合的基本思路,将新校区所在地北京市房山区作为学校第一社会实践基地,通过校区合作,加强和改进大学生社会实践工作。
提供政策支持,确保社会实践全员覆盖。学校将社会实践纳入教学计划,设置2学分,授课对象覆盖全体一年级学生。每年划拨实践教学专项经费用于学生集中社会实践。以院系为单位组建实践团队,指派思想政治理论课和辅导员共同带队,组织学生开展社会实践活动,拓展了思想政治教育的空间。
注重内容设计,突出思想政治教育主题。学校将社会实践定位为学生专业学习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渠道,每年根据国内外形势、思想政治理论课和专业课程教育目标,以及实践基地的现实需求,设计具有鲜明时代特点的社会实践主题,如“走进‘三农’”、“十乡百村千人行,奥运精神传万家”、房山区旅游资源规划、京郊流通业调查研究、京郊乡镇政府信息化建设、京郊水样检测等,把学生的实践锻炼与京郊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结合起来。
推进基地建设,实现校区合作共赢。学校与房山区签定了《区校共建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合作协议》,以当地乡镇为单位建立社会实践基地。学校从地方发展需求出发,在新农村文化建设、经济调研、中小学团队活动和师资培训、硬件设施等方面为实践基地提供支持,实践基地则为大学生社会实践提供食宿、场地,以及必要的安全指导和帮助。在社会实践中,大学生还利用所学专业知识为地方经济发展实实在在做贡献,受到了地方政府和人民群众的欢迎。
强化过程管理,提高实践活动实效性。学校组织集中社会实践,主要采取社会调研和志愿服务的方式,从设计学生实践主题,对接实践基地,了解地方需求,选派指导教师,完成团队组建,进行实践策划,设计调研问卷到实践实施,都层层把关,细化管理。在学生社会实践结束后,还注重全面总结交流,进行成果转化,从而切实提高了社会实践活动的实效性,真正帮助学生在活动过程中了解国情,接受教育,争作贡献,增长才干。
目前,社会实践已经成为北京工商大学强化实践教学,培养具有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复合性应用型人才的发轫点,也成为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渠道。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务
京ICP备10028400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7625号 网站标识码: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