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思政司副司长冯刚认为,胡锦涛总书记提出“八荣八耻”,是对大学生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高等学校怎么培养人的问题,需要解决好这一问题。我觉得加强对大学生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教育是非常重要的。对学生进行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应该突出三个重点,做好四个结合。
三个重点是:
第一个突出社会主义教育的时代性,根据目前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需要,加强大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树立良好的社会包括校园的风气结合起来,把“八荣八耻”的要求融入到我们高等学校培养新时期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的要求里面。
第二个突出就是突出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的针对性,社会主义荣辱观应该结合大学生的实际,针对大学生中出现的不良的思想和不好的现象,有针对性的加强这方面的教育和引导。
第三个突出就是突出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的实践性,通过对学生党团和班集体等活动的开展和引导,深入把“八荣八耻”教育落到实处,开展各种形式多样、新颖的活动,突出社会主义荣辱观。引导把认识转变到具体的行动,落实到学习和日常生活当中。
四个结合是:
第一个结合是与大学生日常思想教育和日常的管理结合起来。通过我们相关的工作推进和大学生自我教育、自我参与,结合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各项任务,把“八荣八耻”荣辱观融入到培养大学生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教育过程当中,与大学生的基础道德和文明修养和他们日常的行为养成结合起来,同时也要与大学生的日常管理结合起来,通过我们的管理,引导大学生自觉的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实践社会主义荣辱观,实践“十一五”规划。
第二个结合是与校园的实际建设相结合,在校园文化建设当中开展“八荣八耻”,这是优秀的校园文化。同时通过我们这项活动,为我们高等学校的精神文明建设和构建和谐社会作出积极的贡献。
第三个结合,就是要与开展大学生的社会实践结合起来。通过大学生“三下乡”支援服务,专业学生的社会调查,生产劳动使我们大学生在实践当中,心灵得到净化,思想得到熏陶,认识得到深化,也是进一步把“八荣八耻”教育落到实处。
最后一个结合就是要与师德建设结合起来。因为教育的教育和引导对于学生的影响是非常突出的。我们也应该从贯彻落实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角度出发,加强对我们高等学校教师队伍,辅导员班子队伍等等相关教育和引导,通过加强师德建设,更好的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和水平,同时使他们更加能够引导好学生自觉的去学习和弘扬社会主义荣辱观,作出表率和模范作用。
具体到课堂教学方面,我想课堂教学是对学生进教育和引导的主渠道,这个过程当中,我们应该把社会主义荣辱观引入教材、引入课堂,针对大学生的特点、科学的设计相关的教育内容,在我们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论当中,重点突出这方面的内容。通过我们的课堂教学不断深化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还有另外一个方面就是高校的人文社会科学以及相关的专业课、基础课程当中,也可以考虑把社会主义荣辱观相关内容有机的结合进去,同时,教育部也在考虑,在新一轮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师培训课程当中,也要增加相关的培训内容,今后,我们也将在修订课程标准,审查教材内容方面,注意突出这方面的教育要求。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务
京ICP备10028400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7625号 网站标识码: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