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滚动调查表明,学生对高等教育改革非常支持,关注学校的改革和发展,对学校为提高教学水平、改善办学条件所作的努力给予充分肯定,多数学生对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满意度持续上升,大家普遍认为,近年来,高等教育的改革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北京邮电大学教务处长刘晓平认为,高等教育扩招和快速发展无论对国家发展、社会需求还是个人生活质量的提高,都是件好事,跨越式发展的成果正在逐步显示出来。当今世界,人们追求全面发展,对接受高等教育的迫切性日益增长,学生上大学看重的是文化素养、生存价值和生活质量的提升,因此,从国家、政府、教育部到高校都加大投入,狠抓质量,注重教学。光有理论没有实践,是无法体现出成果的,高校在质量观、教育观、领导决策、理念定位等诸多方面进行改革,这些有利于学生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和抱负,学生能够切实感受到这一切变化,对自己今后成长成才就更有信心了,所以大学生们对改革积极拥护。
调查中,大多数学生对学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困难学生资助工作”、“专业和课程设置”、“党团组织建设和作用的发挥”、“教学仪器和设施的配备”、“校园文化建设”、“辅导员和班主任工作”、“校园治安”表示“很满意”和“比较满意”,对“心理健康教育”、“就业指导”、“后勤服务”、“校园网络服务水平”、“社会实践”表示“满意”和“比较满意”的比例均在五成以上。在座谈、访谈中,学生充分肯定高校改革发展工作,认为近年来学校建设和发展的速度很快,办学条件特别是基础设施建设和校园环境均有明显改善。
“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化,学校教育方式的不断进步,学生不再像以前那样情绪理想化、容易冲动、心理浮躁了,大多数学生都能够理性地思考问题,更加客观地看待学校和社会的每一步前进。”中山大学党委书记李延保对记者说,“目前高校对大学生的教育更加贴近实际,与社会开放度相结合,不像以前那么单一了,因此使学生对获取的信息进行选择鉴别的能力逐渐增强,思考更加深入和冷静。”
学生们普遍谈道,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充分体现了党和政府对大学生的亲切关怀,大家深受鼓舞。李延保指出,这是社会发展更加开放和进步的表现,高校要善待学生,维护学生的应有权益,营造更加有利于学生成长的环境,符合人才培养的规律,使这个过程更客观、更透明。
调查显示,自2000年以来,学生对教师的总体评价呈持续上升的趋势,大学生对教师群体的总体评价较高。厦门大学党委副书记、副校长潘世墨说,这反映了高校在教师管理上加大了力度,对教师的课堂讲授、讲课效果、岗位考核等都提出了新的要求,有相应的约束和激励机制,使教师责任心、师德水平逐步提高,并且从待遇上给教师以保障,使他们的社会地位、经济实力都有了明显提升,能够更加安心教学,保证质量,学生当然能够看出教师的努力,而且可以与众多知名教授面对面交流,肯定非常满意,也有助于学习氛围的形成。
调查表明,学生感到最苦恼的问题依次为:就业压力、学习压力和经济压力,一名研一学生说:“社会竞争激烈,就业前途未卜,国家的前途虽然乐观,自己的前途却是未知。”李延保认为,就业问题本质不是教育问题而是社会问题,社会发展为各类人才提供各种工作机会,而学校最根本的是培养学生服务社会的责任和能力,大学毕业生应当有做任何工作的思想准备,社会舆论要给大学生更多的宽容、理解和支持。大学生也要学会选择,学会适应,学会生存,学会自我心理调节。天生我材必有用,即使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受过高等教育的人也会做得更加出色。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务
京ICP备10028400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7625号 网站标识码: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