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大悟县吕王中学教师 何家坤
各位领导、老师、同学们:
大家好!
我叫何家坤,毕业于湖北孝感学院。2007年,怀揣着青春的理想,我参加了湖北省教育厅组织的“农村教师资助行动计划”,踏上了奔赴革命老区支教之路。半年后,我将患病的父亲接到我所支教的地方。在3年的岁月里,我同时挑起了两副担子,在精心培育学生的同时,细心照料病重的父亲,既实现了自己支教的愿望,也在照料父亲中体味了浓浓的亲情。
我的父母是武汉的普通工人。母亲患病多年,高昂的医药费早已让家中一贫如洗。最困难的时候,家里只有30元钱。1997年,白血病无情地夺去了母亲的生命。为了供我读书,父亲不得不四处打工,艰难地支撑着我们的家。
早早失去母爱的我,变得有些叛逆、寡言,不爱学习。上高一时,我遇到了班主任殷老师。她不但用慈爱的心,敲开了我封闭的世界,还使我内心深处萌生了做一名好老师的理想。2003年我考上了大学。我暗自下了决心,毕业后也要当一个像殷老师那样的好老师,像她那样用火热的心,去温暖每一个学生,引导他们走上成功的路。就在这一年,湖北省启动“农村教师资助行动计划”,鼓励大学毕业生到农村支教。我打定主意,大学毕业后去当一名乡村教师。
万万没有想到,眼瞅着就要毕业了,不幸却再次降临我的家庭。年迈的父亲积劳成疾,患了脑梗塞,生活不能自理了。这让我不得不重新思考眼前的道路。是留在繁华都市找份工作,照料重病在身的父亲,还是选择支教去农村教书?我哪一样都不愿意放弃。思量再三,我还是和革命老区大悟县的教育局,签订了3年的支教协议。
我把父亲托付给福利院照料,随后走进了大别山腹地支教。我自己吃苦受累都不害怕,最放心不下的就是重病缠身的父亲。父亲在福利院里有没有按时吃药,饭吃得好不好,穿得暖不暖,都是我时常牵挂心头的事。
第一个学期结束后,归心似箭的我赶回去探望父亲。一见父亲的面,我的眼泪唰地一下子就掉了下来。眼前的父亲消瘦了许多,身体更加虚弱,精神状态也不好。亲友们纷纷劝我,你已经尽了半年的义务了,支教也不缺你一个人,但父亲就只有你一个儿子啊。还是留在父亲身边,就近找个工作吧。我的心里说不出的难受。支教半年,我更体会到大山的孩子对知识的渴望,我怎么能半途而废呢?但我也不能置父亲于不顾啊?一次次彻夜难眠、反复思考后,我作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带着父亲,继续去农村支教!
2008年春节过后,我把父亲从武汉背到了大山深处的乡村中学。偏远的农村和武汉比起来条件艰苦多了。一个大小伙子照料父亲的生活,也不像我想象的那样简单。为了保证教学,我经常在天蒙蒙亮的时候就从床上爬起来,生火,做早饭,喂父亲吃药、吃饭,然后再匆匆忙忙赶去上课。别人休息的时候,我却要赶回来洗衣服,陪父亲聊天解闷,父亲睡着后才开始备课、批改作业,直到深夜。虽然更辛苦了,日子也很清贫,但每每看到身边的父亲,我的心里感到无比的踏实。
我省吃俭用,为父亲求医问药。听说按摩脚底有助于病人康复,我就用积攒的钱为父亲买了一台脚底按摩器。每天父亲临睡前,我都要给他洗脚、按摩。在我的精心照料下,父亲的身体竟有所好转,慢慢地也能下地行走了。
没想到,这竟带来了新的问题。2008年夏天的一个晚上,我批改作业到深夜后,趴在桌子上睡着了。醒来后一看,没有了父亲的踪影。心急如焚的我,跑出门外焦急地找寻。在校住的老师们听到我的呼喊,也都纷纷起床,帮着我找。当时我的心里害怕极了,万一有个三长两短。那我将后悔一辈子啊!我们在漆黑的夜里跌跌撞撞,2个多小时后,终于在一条小路上找到了他。原来,父亲植物神经紊乱,恍惚间走出房门,却又找不到回来的路。从那以后,我加倍小心地照顾着父亲,从来没睡过一个安稳觉。
我想当一个好儿子,更想当一个好老师。尽管照顾父亲的担子不轻,但工作上我一点也没有放松。我担任了七年级一个班的班主任和数学课教师,还负责八年级两个班的政治课。为了搞好教学,我认真钻研业务,细心备课,还经常利用远程设备更新教学方式方法,尝试应用新课件。我的课程赢得了老教师们的称赞。很多家长知道后,纷纷跟校长提出,要把孩子放在我的班级。在我的引导和激励下,学生们的学习热情不断高涨,学习成绩不断提高。我本人也获得了全省教学设计三等奖。
我知道,作为班主任,不仅要用知识去教育学生,更要引导学生学会做人。在我眼里,没有所谓的好生差生,每个学生都非常可爱。一些所谓的问题学生,其实就像一个个苦等着你去解答的方程式,而答案就是无限的爱心。
班上有很多留守学生,正是最需要关爱的年龄。自幼失去母爱的我,非常理解他们,也更加关心他们。我像当年班主任对待我一样,对待每一个学生。天气变冷时,我总会提醒他们多加件衣服。晚上刮风时,我会帮他们盖好被子,关好门窗。慢慢地,孩子们寂寞少了,笑容多了,沉默少了,话语多了。
我经常在班上开展情感教育,告诉他们父母的艰辛。我还引导他们在学习的同时,帮家人干力所能及的农活,让他们体会生活的不易。孩子们越来越懂事了,比以前更加懂得了珍惜。有些孩子从家里带来南瓜和红薯,悄悄地放在我的门口。他们还会在作业本里夹上小纸条,上面一笔一划地写着:“何老师,您太辛苦了。我们一定好好学习,不调皮,少让您费心。”更让我没有想到的是,一到课间休息时,班上总有一些孩子自发地跑到我的寝室去看望我的父亲,然后回到班上给我报平安,让我放心!面对这么可爱、懂事的学生,我内心感动极了。
一眨眼,我支教快三年了。在这段岁月中,我和学生们一起进步、一同成长。我带的班级多次被评为全校红旗班集体,我也成了家长和学生们认可的好老师。
当年背着父亲去支教时,我还没有长期在农村学校工作的打算。可这三年的日日夜夜,已经把我和这里的学生、这里的山山水水融为一体了。我的眼前,常常会浮现出学生们期盼的眼神。我的心,时时刻刻都和他们一起跳动。我舍不得他们,如果可能,我愿意继续留下来,倾我所学,尽我所能,为山区的教育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
谢谢大家!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务
京ICP备10028400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7625号 网站标识码: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