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社科司编 2010年4月20日
浙江师范大学非洲问题研究独树一帜
浙江师范大学非洲研究院(以下简称“非洲研究院”)是目前高校规模最大的以非洲问题为研究对象的综合性实体机构。非洲研究院以“当代非洲发展问题与中非合作关系研究”为主攻方向,秉持“非洲情怀、中国特色、全球视野”的治学理念,深入开展基础理论和应用对策研究,积极服务国家外交战略,成为国内重要研究与咨询基地,在全国高校独树一帜。
凝练学术方向,深入开展基础理论研究。基础理论研究是学术发展之本。非洲研究院成立两年多来,以各级各类课题为纽带,围绕非洲政治与国际关系、非洲经济、非洲教育和非洲历史文化凝练学术方向,整合多学科力量,深入开展理论探讨,初步形成了政治、经济、教育、文化、艺术、地理等多学科综合研究非洲问题的格局。《中非合作五十年》是非洲研究院与上海国际问题研究所联合编纂的第一本中国学者介绍中非50年合作的英文理论专著,内容涉及中非政治、外交、经济、科技、农业、文化、教育和安全等众多领域,经中非合作论坛第四届部长级会议使用以及中国驻非使馆广泛推介,对非洲民众深入了解中非合作产生了重要作用,受到国家领导人充分肯定。另一理论著作《非洲非政府组织与中非关系》则被学术界赞誉为填补国内非洲研究的空白之作。为持续推进非洲领域的研究基础理论研究,2007年以来,非洲研究院启动《浙江师范大学非洲研究文库》编纂工作,该文库规划8大系列,共120卷,旨在成为我国非洲研究领域的重大文献集成。2009年,非洲研究院积极吸纳北京大学非洲研究中心、中国社会科学院西亚非洲研究所、英国圣安德鲁斯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南非罗德斯大学中国项目部等机构一批高水平非洲研究专家学者组成研究团队,一举获得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新时期中非合作关系研究》,对开展跨学科综合研究,提升研究团队整体实力产生重要影响。
服务对非战略,积极开展应用对策研究。中非合作论坛是中非国家开展集体对话的重要平台,是中非合作的重要机制和渠道,对巩固中非传统友好,深化务实合作具有重要意义。为服务国家外交工作,促进中非合作论坛的可持续发展,非洲研究院成立了国内首个“中非合作论坛研究中心”,积极开展应用对策研究,两年多来,受外交部、中联部、商务部、教育部、中非合作论坛办等委托,先后赴非洲相关国家就达尔富尔问题、津巴布韦局势、非洲地区安全、中国在非维和行动、中国企业投资非洲及其社会影响、教育援非成效等中非关系的焦点热点问题开展广泛调研,提交内参报告十多份,一些政策建议很快得到采纳。如,2009年,受外交部委托,非洲研究院组团赴赞比亚等三国及非盟总部访问,评估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各项主张落实情况,所提交调研报告受到外交部部长杨洁篪批示表扬,相关对策建议在第四届部长级会议文件《沙姆沙伊赫行动计划》中得到多方面反映。
通过“请进来,走出去”,建立双向互动联系。为深入了解非洲情况,深刻把握研究问题,非洲研究院通过“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同非洲多国教育研究机构开展广泛的合作交流。非洲研究院多次选派学者赴非洲参加学术会议或进行调研,每年选派研究生赴非留学,与非洲十多所著名大学建立了稳定的学术交流与合作关系。非洲研究院刘鸿武教授心系非洲,扎根非洲,20年来,多次赴非进行实地考察和研究,足迹遍布非洲20多个国家,成为研究和咨询活动的重要组织者。2009年,刘鸿武教授当选“感动非洲的十位中国人”,评委会认为其对非洲文化和历史的研究,有着独特的视角,充满了个人心灵体验和感受。非洲研究院还通过举办国际学术会议、承办“中非大学校长论坛”和“非洲法语国家大学教师研修班”等,先后邀请非洲20多个国家数十位重要民间人士、学者来国内进行访问交流,为非洲40多个国家培训教育官员、大学校长和教师数百人。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务
京ICP备10028400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7625号 网站标识码: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