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社科司编 2012年11月26日
安徽省立足实际 完善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创新体系
近日,安徽省出台了《安徽省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繁荣计划》,将立足地方实际,完善创新体系,推动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繁荣发展。
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提高思政课教学水平。鼓励和支持高校积极参与国家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扎实做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点教材使用工作。继续实施安徽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工程,每年安排专项经费,以项目资助为主要形式,重点支持“精彩一课”、实践教学案例、形势与政策教育地方教材建设、思政理论课课程教学改革研究实验基地、思政理论课教师教研专著、大学生思想动态分析研究中心、省级思政理论课教学能手、本科高校思政理论课中青年教师教学能力拓展等项目建设。全面实施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建设标准,健全质量测评体系。继续推进哲学社会科学教学科研骨干和思想政治理论课骨干教师研修工作。
坚持基础和应用并重,促进科研能力提升。进一步加大对高校基础研究的支持力度,重点支持关系哲学社会科学发展全局和学科创新发展、对经济社会发展和国家安全具有长远影响、对人类社会发展共同面对的一系列重大问题的基础研究;重点支持对传承中华文化、弘扬民族精神、促进社会主义文化大繁荣大发展有重大价值的基础研究,加强地方文献资料的整理研究。围绕安徽省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每年遴选资助一批重大项目、文化传承与创新合作项目、研究报告类项目,支持高校开展长期跟踪研究,推出一批高水准的政策建议。根据实际需要,每年设立一定数量的专项课题,就相关重大现实问题开展专题研究,为政府决策和社会各界提供咨询服务。
加强重点学科建设,促进学科交叉融合。以社会需求、学术创新为动力,整合各方面的优势资源,大力扶持特色学科、优势学科和应用学科,在省级重点学科遴选和建设中,加大对哲学社会科学重点学科的支持力度,培育、建设一批有重大影响和领先水平的哲学社会科学重点学科群。设立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博士、硕士学位授权单位建设项目,重点培育3-4个博士、硕士单位授权点建设。支持交叉学科研究,大力促进不同学科之间的交叉融合。通过加强学科建设和学科交叉融合,培育新的学术领域和学科增长点。
推动重点基地联合,提高协同创新能力。按照“立足创新、增强能力、提高质量,服务国家和区域发展”的总体要求,构建特色鲜明、优势突出、结构合理的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平台。建设好60个左右安徽省普通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点建设以国家和安徽省重大需求为导向和新兴交叉研究领域的重点研究基地。设立重点研究基地开放基金,面向全省高校设立招标项目,支持重点研究基地的开放性建设。推动重点研究基地联合,组建重点研究基地联盟,形成重大问题研究的“集团军”优势。鼓励高校联合组建产业经济研究院、区域发展研究院、文化创意产业研究中心、产业咨询服务中心、创意技术转移中心等创新研究与服务平台。
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打造优秀创新团队。重点实施“皖江学者计划”,依托省级及以上重点学科、重点实验室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通过提供个人岗位津贴、配套科研经费等方式,支持省属高校面向国内外公开招聘中青年优秀人才到高校全职工作或开展短期合作研究,培养聚集一批具有重要学术影响的学术带头人。以长江学者、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皖江学者等中青年拔尖创新人才为核心,依托重点研究基地和重点学科,每年在省属高校择优遴选并稳定支持一批优秀创新群体,加快培育一批跨学科、跨领域,科研与教学相结合的高水平的创新团队。
推进学术交流与合作,提升国际化水平。发挥安徽省地域优势,依托高校设立的“孔子学院”、“中国中心”等机构,开展对外文化交流,推动优秀文化和优秀成果走向世界。支持高校与国外高水平大学和科研机构建立稳定的合作关系,深化国际学术交流与合作。鼓励高校师生参加各类国际学术会议和国外修学、访问、交流等活动,支持高校办好一批示范性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实施师资队伍国际化工程。组织实施校长海外研修项目,每年选派一批大中小学和职业学校的党政领导及后备干部到海外研修培训;加大高校中青年骨干教师海外研修项目实施力度,力争使省属高校学术带头人群体具有半年以上的海外研修或合作研究经历。
加快成果应用和普及,推动文化传承创新。加强区域文化研究,搜集、整理和出版一批具有品牌效应、区域特点的文化精品,着力打造“徽派”文化品牌。加强有关文化建设的重点研究基地建设,打造文化传承创新的高地。鼓励和支持高校与企业联合,共建产学研战略联盟,加强关键共性技术研发,促进文化产业的发展。进一步开辟面向决策机关、面向企事业单位、面向全社会的成果应用转化渠道,加快成果应用转化和普及推广。加强科普工作,支持高校教师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创作出更多为公众所喜爱的社科普及读物;组织开展“高等学校服务文化强省建设地方行”活动;鼓励高校面向社会开设“高等学校名师大讲堂”。
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夯实基础保障。省级财政在有关项目经费中单列经费,重点支持高校社会科学研究、重点研究基地建设、成果出版与推广应用、对外学术交流与合作,并逐年加大投入力度。进一步完善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评价机制,建立以质量和创新为导向的评价体系。定期开展安徽高校人文社科研究优秀成果奖评选工作。完善科研宏观决策体系,提高科研资源配置效率。建立科学高效、公平竞争的科研项目和经费管理体制,发挥科研项目和经费的导向作用。建立重大问题研究的协调联动和快速反应机制,推进深层次、全方位的产学研用合作。进一步加强高校图书文献、网络等基础设施和信息化建设,加强社会调查、年度报告、统计分析、案例集成等专题数据库建设,办好一批国内知名的学术期刊,为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提供条件支撑。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务
京ICP备10028400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7625号 网站标识码: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