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部司局机构

心得 心愿 心声

――山东大学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读书笔记选摘

2005-10-11

:先进性教育活动开展以来,山东大学广大党员抓紧时间自学,积极参加集中学习讨论,认真撰写读书笔记。年事已高的专家和身患疾病的教工党员笔耕不辍,习惯于电脑写作的年青党员也重新拿起了笔。每个党员将所学内容要点、学习收获记录下来,并结合实际阐发了自己的独立思考与深刻体会,形成了一篇篇内容充实而各具特色的读书笔记,从一个侧面真实地展现了山大共产党人的精神风貌。现从中选取几篇,摘录如下,以利互相学习、启发。

 

 

名誉和地位是人民给与的

(机械工程学院院士  艾兴)

作为党员,最基本的一条是坚持理想信念――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名誉和地位是人民给与的。名誉、地位和权力一样具有两面性,既可以鼓励人们去奋斗,也可以使人骄傲自满,盛气凌人,甚至以“权威”压人。共产党员做人做事都要铭记:为人民谋利益,为人民而生,为人民而死,做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才是一个真正的共产党员,才能不断前进而不固步自封、自己毁灭自己。

每一个共产党人都应该牢记,有了名誉、地位之后务必要谦虚谨慎,继续进步。我决不能以“权威”自居,也根本不是什么“权威”。自己要保持共产党员本色不变,普通教师本性不移,在生活上永葆人民群众朴素的本色,永远是一个普通劳动者。

求真务实是一种人生哲学。要在全党确实树立求真务实作风。在科研和教学工作中,我把求真务实作为座右铭,看作是为人之道、为师之本。在人的一生中,如果做人做事都不求真务实,不但为人耻辱,而且将一事无成,也不可能成为一个有理想、有道德、有纪律之人。

 

弘扬优良作风,推进本职工作

(马列教学部主任、教授  周向军)

胡锦涛同志《在全党大力弘扬求真务实精神,大兴求真务实之风》一文,概括了当前党员干部队伍中存在的十个亟待解决的问题,提出了“四求四务”,读后令人震撼。掩卷深思,我认为应充分认识求真务实的重要意义,要真正从理论与实践、历史与现实的结合上理解和把握。特别要注意与党的思想路线联系起来,认识其重要性;要认真查找自身和日常工作中存在的一些与求真务实精神不符的问题,特别要认真检查文献中摆出的种种不良风气在自身上的表现情况;要以身作则,严格要求自己,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

作为一个党员,应在发扬党的优良作风方面做出自己的贡献。要展开正确的而不是歪曲的、认真的而不是敷衍的批评和自我批评。现实生活中在进行自我批评时,人们往往是敷衍了事,缺乏真诚而认真的态度。其实,古人也特别重视自我批评,提倡“吾日三省吾身”,何况是共产党人?我们更应该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要有自我批评的意识, 时时检查自己的行为,天天进行自我反省。同时还要与批评相结合,主动而虚心地接受别人的批评,对同志的缺点和错误,也要敢于和善于提出批评,不姑息迁就,真正团结同志,帮助同志,共同进步。

 

新时代的“为人民服务”

(管理学院讲师  张鹏)

“人民”的概念仿佛很大,但在实际生活中,人民就是我们工作面向的主要对象群体。对教师而言,人民就是学生;对机关人员来说,人民就是他们所面对的基层群众和所接待的来访者;对服务业人员来说,人民就是他们的顾客。我们所说的为人民服务,就是要尽职尽责地完成工作任务,让我们的服务对象满意。

新时代的为人民服务的精神主要体现在我们的日常工作中。我们当中绝大多数人都是在平凡的岗位上从事着普通的工作。我们的工作普通,但这种普通工作需要我们具有责任心,需要我们具备职业道德。我们这些普通人完全可以通过平时的工作实现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把自己的工作做得更好,成绩更大。

年轻时的我们,对毛泽东提出的这个主题理解很肤浅。经过多年的生活磨砺之后,再次看到这篇文章,体会与过去有很大的不同,能够更多地领悟到这个口号背后的含义,这也是我在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中的主要收获之一。

 

自觉修养浩然之气  为担承使命奠定基础

(历史文化学院2004级研究生  王菲)

近来,许多的人和事引发了我颇多的感慨,有感于抗日战争中的英雄事迹和雄壮气魄;有感于先进性教育活动中的所见所学;有感于展校长在我院先进性教育活动暨纪念抗战胜利六十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所有这一切让我陷入了深深的思考,让我第一次深刻地认识到:我和周围许多的同学一样,在不知不觉中淡漠了远大的理想和信念,越来越生活在自己狭小的空间里,逐渐变得“小家子气”了。

一直以来,我认为自己算是个好学生、好孩子。尊敬师长、勤奋学习、努力工作、孝顺父母,获得了不少的荣誉并以优异的成绩被保送研究生。我和校园里许多的同学一样,生活在考英语四、六级、考研究生、评奖学金等等纷纷扰扰的具体事务之中,认为这就是目标,在这些目标达成的基础上朝着最终目标――找个好工作、过上好日子而努力,并为能实现这个终极目标而高兴、而满足。我们对这种生活习以为常了,一切是那么的顺理成章,没有人会对此产生质疑。当听到类似于“要为人民服务、要为祖国做贡献、要承担社会责任……”的言论时,我们常常会认为是空话和大话,一笑而过。而当我发现为人民服务、为祖国做贡献、承担社会责任等理念被真真切切地实践着,并且这些事迹在一时间如雪片般涌来,冲击着我的感官时,我意识到是该好好思考一下了。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务

京ICP备10028400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7625号 网站标识码: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