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部司局机构

关爱贫困学生 铺就成才之路

厦门大学在先进性教育中着力解决贫困生实际困难

2005-11-24

按:帮助贫困家庭学生解决经济困难,使其顺利完成学业,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是办好让人民满意的高等教育的要求,也是高校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取得实效的一个重要体现。厦门大学有学生三万名左右,其中贫困生约占两成,特困生约占一成。该校以先进性教育活动为契机,采取切实措施解决贫困生上学问题。现将该校有关做法编发,供参考、借鉴。

 

 

 

继续开辟“绿色通道”,畅通贫困新生“成才之路”。学校在寄发录取通知书的同时,附上有关“绿色通道”等资助政策的说明。入学时,设立“绿色通道工作站”,对家庭困难的新生,一律先办理入学手续,然后再根据实际情况,采取相应措施予以资助,确保不让一位新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

设立“救急基金”,缓解贫困新生“燃眉之急”。今年是厦门大学设立“救急基金”的第二年,学校拨出10万元的专款,用于帮助那些经济特别困难、生活无着的新生。“救急基金”的设立极大地缓解了特困生的经济和心理压力,稳定了学生的情绪,体现了学校对贫困家庭学生的关怀。

完善“奖、贷、助、补、减” 五位一体的资助体系。奖:引导贫困生努力向上的有效激励机制。贫困学生除可以争取国家奖学金以及学校设立的100项左右的优秀学生奖助学金外,还可以争取“建行爱心基金”等24项专门面向贫困生的奖学金。贷:解决贫困生问题的主要方式。对于入学新生,学校从9月下旬开始和中国银行一起受理国家助学贷款申请,11月初发放所有贷款,学校2005―2006学年的国家助学贷款额度为2640万元。除此之外,学生还可以向学校申请校内贷学金。助:让贫困生积极承担属于自己的责任。学校在开学后公布勤工助学岗位,并面向全校学生招聘勤工助学人员,优先考虑贫困学生。同时还设立校外勤工助学岗位和各院自付劳酬的助学岗位。补:学校与社会共同关爱贫困生成长。学校设有专项生活困难补助和临时困难补助。补助面占本专科学生数30%。研究生新生入学后可按有关规定申请研究生助学金和临时困难补助。此外,学校还设立社会助学金近20项,资助贫困学生上千人。减:尽学校所能,减免特困生学费。学校对西藏生、受“西部助学工程”资助的学生和烈士子女的学费予以减免。

建立贫困学生励志教育制度。学校建立贫困学生励志教育的制度,培养贫困学生树立刻苦学习、艰苦奋斗、自强自立、敬业奉献的精神;鼓励他们积极参加社会实践,参加各类志愿者活动,建立受助学生回报社会机制,增强奉献意识。学校还逐步摸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贫困学生心理建设办法。学校心理咨询中心每年接待八百多位贫困生,针对贫困学生心理特点,积极进行心理疏导,解除因贫困造成的心理困惑,并主动对其生涯规划加以辅导。

规范制度建设,形成长效机制。为了促进资助政策体系的进一步协调发展,构建更加公平、高效的助学工作体系,学校把助学工作纳入到学生工作四大体系之一的学生事务服务体系之中,努力建立贫困生认定制度,明确认定标准;构建网上助学信息平台和勤工信息发布平台,建立贫困生档案和贫困生数据库;重点推进勤工助学制度建设,鼓励贫困家庭学生通过参加勤工助学的途径解决生活困难,自立自强。学校还把贫困生工作列入学校“十一五”学生工作专项规划,进一步拓展勤工助学岗位,力争在全校范围内每年设立1000个教学助理岗位,600个助管固定岗位和1000个临时岗位,使全校10%学生参与勤工助学。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务

京ICP备10028400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7625号 网站标识码: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