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部司局机构

探索有效措施增强思政课教学实效性

――第二期高校思政课骨干教师研修班学员学习体会(摘登)之五

2007-09-26

思政课实践教学应注意的问题

中央民族大学 孙英

  目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新课程方案已全面实施,实践教学作为课程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环节需要我们加以认真思考和研究。

  一要科学规划实践教学的形式和内容。新课程方案规定的四门课程是联系密切、结构合理、完整科学的课程体系,每门课程都有自己的定位和基本教学目标,在进行实践教学时,应依据每门课程的教学任务确定实践教学的具体内容。基础课应以帮助大学生增强社会主义法制观念,提高思想道德素质,解决成长成才中遇到的实际问题为基本内容;纲要课应以了解党史国情为主要内容;原理课应以帮助学生从整体上把握马克思主义,正确认识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为主要内容;概论课应以帮助学生系统掌握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坚定在党的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理想信念为基本内容。

  为增强实践教学的实效性,还应根据大学生特点设计实践教学形式。一般说来,基础课和纲要课在一年级开设,应根据新生特点,选择一些体验式、交流式、竞赛式的实践教学形式。原理课和概论课主要在二、三年级开设,应选择调查式、辩论式等实践形式,以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要合理设计教学方案。实践教学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和拓展,是课程教学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因此,在设计教学方案时,内容上要避免泛化和与课堂教学相脱节,要在深入调查研究,充分了解学生的基础上,结合课堂教学的重点、难点,选择学生思想认识上感到困惑、迷茫的问题作为教学内容,并确保学生的全面参与。为使实践教学不流于形式,教师还应对学生进行适当的指导和培训,让他们掌握一定的与社会实践相关的知识、技能和方法,密切关注学生的活动情况,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及时进行总结交流,切实巩固教学效果。

  三要建立系统的评价机制。建立合理、客观、系统的教学考核评价机制是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质量的关键。应坚持过程与结果相结合、动态评价与静态评价相结合、教师评价与学生自评相结合的原则,根据各门课程的教学要求,细化评价标准,对学生在品德修养、团队精神、综合能力、创新精神等方面作出综合评价。在评价方式上,应避免单一死板,可采用笔试、实际应用和答辩等形式对学生进行考核,加大对知识运用能力、行为表现及创新能力考核的力度,力求做到考核全面、客观、公正,充分发挥实践教学的优势,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四要建立有效的保障机制。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要取得预期效果,必须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保障机制。各高校应成立以分管领导牵头、有关职能部门负责人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单位参加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指导小组,定期研究实践教学计划,指导检查实践教学的开展情况;按照学分和学生人数确定经费投入比例,并切实予以保证;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还可根据自身特点建设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基地,确保实践教学长期有效坚持下去;要把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纳入学校学术名师、学术带头人和学术新人工程,大力支持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接受全面培训。

  教育主管部门要把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实施情况纳入学校党建和教育教学评估指标体系,作为对高校办学质量、办学水平评估考核的重要指标,切实保障实践教学的顺利有效进行。

                                                  (摘自《中国教育报》2007年9月22日)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务

京ICP备10028400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7625号 网站标识码: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