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唱响主旋律 一个月的学习时间虽短,但收获巨大。 学习期间,我们时时处处感受到党和政府对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的亲切关怀和殷切期望,心灵得到净化,思想得到升华。开学典礼上,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家副主席、中央党校校长曾庆红同志的报告,精辟分析了国内外形势,深刻论述了党的建设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理论问题,并对广大学员提出了殷切希望。亲耳聆听曾庆红同志的报告,是我们这期学员的莫大荣幸。刘云山同志的录像讲话和教育部李卫红副部长代表五部委的动员报告,使我们进一步认识到哲学社会科学工作的崇高地位,感受到党和政府对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的关爱和重视,使我们深切地体会到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 在短短的一个月时间里,我们有幸听取了中央和国务院各部委领导的13场精彩报告。报告内容丰富,信息量大。既有哲学社会科学的前沿理论问题,也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实践问题,既有上层建筑意识形态领域的问题,又有关系到百姓衣食住行的具体问题。报告人高屋建瓴,理论联系实际,既有学术深度,又有实践价值,使我们对我国面临的新形势、新情况、新问题有了更清醒的认识,对党和政府作出的一系列重大战略决策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中宣部吉炳轩常务副部长的报告,不仅使我们增强了坚持和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而且深刻感受到哲学科学社会科学教师肩负的历史使命和责任;教育部周济部长的报告,使我们了解了我国教育发展的大好形势及改革所取得的巨大成就,我们为党和政府把教育放到优先发展地位而振奋,同时也使我们进一步认清了面临的大好机遇和严重挑战;中央党校李君如副校长的报告,深入浅出地阐释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让我们加深了对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战略思想的理解;中联部王家瑞部长“关于当代资本主义政党制度”的报告,统战部副部长楼志豪关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报告和中组部张守华同志有关“科学发展观与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等报告,历史与现实相结合,中国与西方相对照,阐述了政党学说,论证了中国共产党的先进性和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的历史必然性,使我们受到良好的党性教育,增进了对我党和我国政体的进一步认识;中央外宣办蔡武主任关于“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的报告,实事求是,既尊重历史,又立足当代,说理充分,令人信服,对我们正确理解中国特色的民主政治建设很有启发。还有其他领导同志的一系列报告,如经济建设、新农村建设、国家安全、外交政策、就业与社保等等,立意高远,内容丰富,反映现实。各位领导同志的报告,使我们大大加深了对党和政府各项方针政策的理解,增强了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无比信心。 一个月的研修学习,使我们心灵震撼,激情涌动,既感到从事哲学社会科学光荣,更感到任重而道远。我们一定要坚定不移唱响主旋律,不负重托,为繁荣发展我国的哲学社会科学而努力奋斗。 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特别是要以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成果,就是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思想和科学发展观。实践证明,只有把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贯穿到哲学社会科学工作中去,正确认识社会思想意识形态的主流和支流,才能透过错综复杂的社会现象看清本质,明确方向,才能推进哲学社会科学的健康发展。 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必须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理论联系实际是我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理论联系实际的过程,就是运用基本理论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哲学社会学科的理论工作者,必须面对我国经济建设的新形势,针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进程中出现的重大理论问题和实践问题,运用哲学社科方面的知识、方法和手段,进行调查研究,掌握第一手资料,并对其进行分析和综合研究,探求内在规律,引出科学结论,为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为落实科学发展观,为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等提供坚实的理论支撑。同时,为广大干部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释疑解惑,从而推进建设和发展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哲学社会科学。 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必须坚持与时俱进不断推进理论创新。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思想、科学发展观等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成果,无一不是与时俱进理论创新的结晶。哲学社会科学的理论工作者,要自觉把思想认识从那些不合时宜的观念、做法和体制的束缚中解放出来,从对马克思主义的错误和教条式的理解中解放出来,从主观主义和形而上学的桎梏中解放出来,联系我国新时期的社会主义建设,弘扬与时俱进精神,进行理论创新,不断开拓马克思主义的新境界。 回顾一个月的研修学习,感受深刻,受益匪浅。研修班的成功举办,是有关领导和工作人员的精心策划、周密布置、科学管理的结果。借此机会,感谢中共中央组织部、中共中央宣传部、中共中央党校、国家教育部和解放军总政治部给我们提供的这一难得的学习机会,感谢中央党校、中国延安和井冈山干部学院给我们创造的优越学习环境,感谢给我们讲课的所有领导同志,感谢参与研修班组织安排和实施的各位领导,感谢自始至终与我们学习和生活在一起的联络员和所有为我们服务的工作人员,对你们的辛勤劳动和忘我的工作作风致以诚挚的谢意和崇高的敬意! 我们将不负重托,带着党和政府的殷切希望,满载着马克思主义的精神食粮,回到各自的工作岗位,去实践“实事求是”的党校校训,脚踏实地,努力工作,为繁荣和发展我国的哲学社会科学贡献自己应有的力量。 (华中师范大学 张维友) |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务
京ICP备10028400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7625号 网站标识码: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