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
培养大学生世界眼光
■北京大学 陈德民
党的十七大把“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树立世界眼光,加强战略思维,善于从国际形势发展变化中把握发展机遇、应对风险挑战,营造良好国际环境”作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方面,作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战略思路和重大工作方法,同时还指出:“当代中国同世界的关系发生了历史性变化,中国的前途命运日益紧密地同世界的前途命运联系在一起”,“中国发展离不开世界,世界繁荣稳定也离不开中国。”
当前在校的大学生,明日将是祖国各行各业的建设骨干。在经济全球化条件下,继续贯彻教育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方针,必须提高大学生的全面素质,使大学生树立世界眼光。
“形势与政策”和“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两门课程对于培养大学生的世界眼光具有重要作用。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新课程方案中,“形势与政策”和“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两门课程是“原理”、“概论”、“纲要”和“基础”4门课程的重要补充和延伸。我们要努力构建这两门课与其他4门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内容、逻辑联系。要在4门课程的基础上,通过这两门课程的教育教学,使学生进一步了解国情、世情和民情,了解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真正做到胸怀祖国、放眼世界,使学生能够以世界眼光、在更高层次上认识到20世纪中国人民选择马克思主义、选择中国共产党、选择社会主义的历史必然性,认识到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特别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必然性、正确性。
首先,要明确教育目的。十七大强调对学生的素质和能力的培养。要通过这两门课程的教育教学,培养学生认识、分析国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正确认识和把握世界形势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国际交往能力,培养他们利用国际机遇、国际条件促进我国又好又快发展的能力,培养他们把中国优秀文化传播给世界的能力,培养他们综合利用我国和世界已有文化成果进行创新的能力。
其次,要更新教学内容。要把党的十七大关于国际形势的精神写进教材,贯穿于课堂讲授。这包括如何深刻理解和领会“当今世界正处在大变革大调整之中”、“世界多极化不可逆转”、“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和平与发展仍然是时代主题”、“国际力量对比朝着有利于维护世界和平方向发展”、“国际形势总体稳定”等。要引导学生思考报告中提出的一些重大课题,如“科学分析我国全面参与经济全球化的新机遇新挑战”,“抓好和用好重要战略机遇期”,“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等。引导学生充分认识我国在世界中的地位和作用变化,深刻认识和领会“当代中国同世界的关系发生了历史性变化”,以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弘扬他们的爱国主义精神。要使大学生加强对我国对外政策的宗旨、重要原则的认识和把握,加深对中国始终不渝走和平发展道路的认识,准确理解我国推动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和谐世界的主张。
再次,要创新教学方法。好的教学方法能够吸引学生,增强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而且能够极大地提高教学效果。必须从“形势与政策”、“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课程的性质和特点出发,从当前国际形势教育的要求出发,实现由以往课堂教学的“传输教育”模式向“对话教育”的转变,由教师唱“独角戏”的教学模式向师生互动模式的转变,由“知识宣讲”向“讲研结合”的转变。教学方式应多种多样,可以采用启发式教学、情境式教学、讨论式教学、问题引导式教学、研究性教学、读书指导教学等。还要广泛应用现代教育技术,充分使用网络教学平台。
《中国教育报》2008年1月2日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务
京ICP备10028400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7625号 网站标识码: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