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部司局机构

在高校纪念改革开放三十周年理论座谈会上的发言之一

解放思想与创新理论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决定性因素

2009-02-12

中国人民大学 程天权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从1978年到2008年的30年,既是改革开放的30年,也是解放思想与理论创新的30年,更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30年。没有思想的解放,没有理论的创新,就没有改革开放,也就不可能形成与确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和理论体系。30年思想解放与理论创新一个牢牢不变的主题就是思索中国曾经的探索,就是开辟新的实践,就是更科学地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之路。

  一、解放思想与创新理论的鲜明主题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解放思想核心和根本的问题是如何认识社会主义。30年改革开放遇到的最大难题是如何探索中国社会主义的发展之路,最大的成功是初步找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萌芽和道路的形成,一开始就是以解放思想作为鲜明特征和强大动力的。

  改革开放初期中国共产党人高举解放思想大旗,把搞清楚“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作为鲜明的现实诉求和实践指向。正是从探索和创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大背景和主题出发,我们党一以贯之地领导并推进了解放思想,并且把解放思想与实事求是有机地统一起来,实现了党的思想路线的重大创新。

  1982年,党的十二大第一次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命题,强调“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党的十三大提出“沿着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前进”;党的十四大提出“加快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步伐,夺取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更大胜利”;党的十五大号召“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二十一世纪”;党的十六大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党的十七大提出“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30年的思想解放和理论创新始终是围绕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而展开的。

  二、解放思想与创新理论的清晰主线是推进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解放思想的理论价值在于打破了对马克思主义经典的神话理解,否定了“一句顶一万句”的价值尺度。我们党解放思想与创新理论的清晰主线就是不断深入持续地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回顾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进行理论创新、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的历史轨迹,我们可以看到: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实现了党的中心工作的转移,带来了我国历史的伟大转折;党的十二大提出了走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开辟了我国改革发展的新道路;党的十三大对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进行了理论概括,完整提出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党的十四大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从几个主要方面对这个理论的内涵进行了分析和概括;党的十五大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简称为邓小平理论,并把邓小平理论写进党章,作为党的指导思想;党的十六大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历史地位、科学内涵、理论和实践价值进行了概括,把它写进了党章,使之继邓小平理论之后成为我们党的指导思想的重要内容;党的十七大全面、系统、深刻地论述了科学发展观,对改革开放以来党的理论创新成果进行了总概括,提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这个新概念,并把科学发展观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写进了党章,又一次实现了党的指导理论的与时俱进、丰富发展。

  三、解放思想与创新理论的伟大成果是确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提出,是对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的理论创新成果的总概括。胡锦涛同志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

  在回答三个历史问题中形成的三个理论成果是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并始终贯穿着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邓小平理论,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形成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认识。“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进一步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创造性地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科学发展观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统一主题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精髓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核心价值是以人为本、不断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目标指向是坚持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实现中国人民的共同富裕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形态特征是其所具有的发展性和开放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回答的基本问题,是密环环相扣、层层递进的,反映了创立这个理论体系的主体中国共产党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的不断深化,从而不断把党的理论创新和实践探索推向前进。

  四、解放思想与创新理论的基本经验

  30改革开放的实践波澜壮阔,30年解放思想与创新理论的历程艰难复杂,积淀了丰富的经验。

  一是必须尊重人民群众的利益、意愿、要求和实践创造。总结思想解放的历史经验,必须正确认识领袖与群众的作用。人民群众对传统的社会主义模式存在的弊端有切肤之感受,对改革的要求最迫切,他们最敢于突破旧体制的束缚。解放思想是面对广大群众的,其命题只能来自实践的需要,来自群众的要求。群众积极参与,是每一次思想解放的明显特点,是思想解放能够取得成功的基本原因。

  二是必须以科学的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解放思想的焦点是如何认识马克思主义。要自觉地把思想认识从那些不合时宜的观念、做法和体制的束缚中解放出来,从对马克思主义的错误的教条式的理解中解放出来,既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又谱写新的理论篇章,善于在解放思想中统一思想,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实践。

  三是必须遵循实事求是的原则。解放思想的本质是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是解放思想的基础,只有遵循实事求是的原则,解放思想才能获得正确方向和科学目标,才能真正实现思想解放。

  四是必须始终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我国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是有其特定含义的。第一,我国社会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我们必须坚持而不能离开社会主义。第二,我国的社会主义社会还处在初级阶段。我们解放思想与创新理论必须从这个实际出发,而不能超越这个阶段。

  五是必须以宽广的眼光观察世界。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正在深入发展,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综合国力竞争日益激烈,多极化趋势在曲折中继续发展。在此背景下,要坚持解放思想,就要密切关注当代世界经济、政治、文化、科技发展变化的趋势,不断进行新的理论概括。

  历史经验表明,解放思想与创新理论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决定性因素。解放思想,创新理论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当前,我国的改革正向纵深发展,正在越来越深刻地触及政治体制、文化体制和社会管理体制,因此我们只有继续运用解放思想这个锐利思想武器,才能科学认识当今世界和当代中国发展的新趋势,不断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局面。

  (本文为在高校纪念改革开放三十周年理论座谈会上的发言,发表于《中国高等教育》2009年第二期)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务

京ICP备10028400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7625号 网站标识码: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