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开大学 逄锦聚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揭开了伟大的改革开放的序幕,开辟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道路,标志着我国进入了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新时期。从此,改革开放成为我国各项工作的主旋律和新时期最鲜明的特点。
一、伟大的历程
改革开放的三十年,有康壮大道、光明坦途,也有艰难曲折、激流险滩,大致分为三个主要阶段。
第一阶段:改革启动和全面探索。改革从农村开始。长期在“左”的思想束缚下的广大农民,率先冲破了旧体制,创造并推行了以家庭承包为基础的责任制和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取得巨大成功。以1984年10月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为标志,经济体制改革进入了以城市为中心的全面改革探索。在这一阶段,改革从经济领域扩展到政治、科技、教育及其它社会生活领域,在若干个方面都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的突破。
第二阶段:全面推进,改革攻坚,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核心内容进行综合改革。1992年初,邓小平同志视察南方发表重要谈话,同年召开党的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确定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目标,我国进行了经济、政治、教育、文化等领域的全面改革,并扩大开放,到21世纪初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框架基本建立。
第三阶段: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2002年11月召开的党的十六大是在我国发展进程中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大会。十六大以来,我国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顺应国内外形势发展变化,抓住重要战略机遇期,坚持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着力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践中坚定不移地把改革开放伟大事业继续推向前进,改革开放取得重大突破。2007年召开的党的十七大对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设更具活力、更加开放的经济体制做了全面部署,对我国改革开放产生了并将继续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二、辉煌的成就
改革开放极大地促进了我国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
――实现了由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经过30年的改革,确立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农村改革取得突破性进展;国有企业改革取得重大成绩;国民经济市场化程度有了迅速提高;经济调控方式发生了重大转变。原有的计划经济体制基本退出历史舞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
――全方位开放的格局已经形成。对外贸易快速发展,利用外资规模扩大、效益明显,形成了多层次、多形式、宽领域、全方位的对外开放格局,适应国际惯例的对外经济运行机制已初步建立,在我国的经济发展和现代化建设中已经并且正在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国民经济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极大提高。三十年来,我国GDP以年均将近10%的速度增长,总量跃至世界第四。全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大幅度提高。农村贫困人口从两亿五千多万减少到两千多万,人民生活从温饱不足发展到总体小康。我国的发展,不仅使中国人民稳定地走上富裕安康的广阔道路,而且为世界经济发展和人类文明进步作出了重大贡献,是新中国建立以来最好的时期。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取得的辉煌成就雄辩地证明,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发展社会主义、发展马克思主义。
三、宝贵的经验
改革开放三十年积累了极其宝贵的经验。
第一,最根本的是,改革开放要符合民心、顺应时代潮流,要坚持正确的方向和目标。我国的改革开放是党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带领全国人民进行的新的伟大革命,其方向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的是要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让全体人民富裕起来,振兴伟大的中华民族,推动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赋予社会主义新的生机活力,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30年改革的实践证明,坚持这样的方向和目标,符合民心,顺应时代潮流,是改革取得成功的保证。今后继续深化改革开放,还必须坚定不移地坚持改革方向不动摇。
第二,最重要的是,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从中国的实际出发,走具有中国特色的改革开放之路。从世界范围看,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原有的一些社会主义国家大都开始了大规模的经济改革,但改革的方向道路并不相同。我国的改革开放,既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又从我国的实际出发,既坚持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又不拘泥于传统的计划经济模式,既注意借鉴国际范围内各国的经验,又不盲目照抄照搬。在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中,始终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相结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改革开放、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相互促进,相互统一;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整体推进和局部突破相结合,循序渐进,不断加强制度建设和体制创新;坚持体制改革与对外开放协调推进,协同推进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体制改革;坚持尊重群众首创精神,重视群众切身利益,使改革赢得广泛而深厚的群众基础。
第三,最关键的是,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在改革开放实践中形成,同时又成为指引改革开放沿着正确方向前进取得伟大成就的根本保证。过去三十年我们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取得了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伟大成就,今后将继续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会取得更加伟大的成功。
四、光明的前景
改革开放尚在继续,实践创新永无止境。在深化改革开放的道路上我们还面临许多挑战和问题,这就要求我们一定要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勇于变革、勇于创新,永不僵化、永不停滞,不为任何风险所惧,不被任何干扰所惑,把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继续推向前进。
第一,一定要坚持和不断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改革开放作为强大动力推动社会和谐,努力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第二,一定要深化经济体制改革,提高开放水平,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第三,一定要深化政治体制改革,坚定不移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
(本文为在高校纪念改革开放三十周年理论座谈会上的发言,发表于《中国高等教育》2009年第二期)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务
京ICP备10028400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7625号 网站标识码: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