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项目
截至12月底,共有20个项目省份落实配套资金2.09亿元,全国已完成项目设备招标和安装调试的教学点分别为5.5万个和4.8万个,占项目教学点总数的95%和83%(其中4.7万个教学点全面应用设备和资源开展教学,占80%)。项目配套的本学期一至三年级8个学科的16期数字教育资源已通过网络和卫星全部播发。各地已培训教学点教师近13.8万人次。
目前,河北、辽宁、吉林、黑龙江、江苏、浙江、安徽、江西、河南、湖北、湖南、海南、贵州、云南、陕西、甘肃、宁夏等17个省份已进入全面推进应用阶段。12月5-6日,海南省组织全省验收并召开教学点应用现场会,各市县教育、财政、电教、教研部门共200多人参加会议及观摩教学点教学活动。湖北省把教学点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作为项目验收主要内容之一,培训不到位,老师不会用,项目验收一票否决;同时大力推进资源应用模式试点,秦巴山区、武陵山区部分县市区以乡镇为单位组织开展资源下载应用,恩施州民族小学与新塘教学点实施利用网络的“支教式”薄弱学科同步课堂教学探索,通山县教育局组织当地优秀学校教师为教学点学生开设“专递课堂”。
★“宽带网络校校通”建设
截至12月底,全国已有29个省份的998个区县建设了教育城域网;全国中小学(含教学点)实现网络接入的比例达到57%,其中实现10M宽带接入学校的比例已达35%;全国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已建设多媒体教室160多万间,占教室总数的41%,近50%的学校已实现至少拥有一间多媒体教室。
目前,按照学校10M以上宽带接入、多媒体教学设备安装到每个教室的标准,34万所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含教学点)中,“宽带网络校校通”已基本实现的学校约有8.4万所,已部分完成尚需补充建设的学校约有14万所,基本具备条件但尚未开始建设的学校约有7.2万所,不具备建设条件的学校约有4.5万所。
重庆市今年发布了《重庆市普通中小学“数字校园”建设标准》,并新建“数字校园”学校567所,年度完成率48.8%;累计完成学校2563所,完成率56.1%。12月23日,召开了全市2013年义务教育阶段专任教师购置笔记本电脑分发、验收工作会,今年补助购置笔记本电脑3万台,重点向贫困区县和农村区县倾斜,所需资金由市财政、学校和教师按照3:2:5的比例承担。
河南省印发《河南省中小学数字校园建设标准(试行)》、《河南省教育城域网建设规范(试行)》。目前,河南省级教育城域网骨干网(省教育科研计算机网智能光网络)建设项目已全面完成,全网主干链路带宽10G以上,总带宽达2000G,可为各类教育信息化应用提供骨干网络支撑。全省18个省辖市和108个县(市、区)中现有16个省辖市和36个县(市、区)建有教育城域网。
福建省在运营商配合下,积极推进宽带网络进校园工作,拟在省教育科研主干网的基础上,采取由省电信公司一次性投资,财政支付宽带使用、网络服务和维护费用的方式,为农村中小学校提供高带宽的宽带接入。目前,省级财政已明确2014年安排专项经费2000万元用于农村中小学宽带接入和教育资源建设。
★促进优质教育资源共建共享
截至12月底,2013年度优质数字教育资源征集活动已征集基础教育资源35万条、专题教育社区167个、专题教育资源5000多条、职业教育资源458条,向国家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上传基础教育资源17.5万条、职业教育资源365条。优质数字教育资源汇聚活动已收到近30家单位申报的近60个基础教育资源应用。优质数字教育资源共建工作共收到65家单位申报的近320份“微课”和“主题教学网站”共建方案,共有3家单位的18个“主题”入围“主题教学网站”共建,5家单位入围9个学科的“微课”共建。优质数字教育资源集中展示活动,已有92家单位提交了参展资源,约1.57万条。
12月20日,第三批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立项项目发布,共1540门课程,其中本科1100门、高职440门。到12月底,2012年度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立项名单的1091门课程中,已有1001门课程上线,“爱课程”网站已有2.8万人下载安装客户端,同比上月新增注册用户5万多人、评论5万多条、独立访客访问次数87.7万次。
12月20-21日,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评审会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举办,经过规范严谨的评审,共推荐出100个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
★“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建设与应用
吉林省各地区发挥各自优势,积极推进“人人通”。长春市投入518万元,以宽城区为数字校园试点区,建设本地的公共服务平台,组织开展网络学习空间应用,12月以长春市103中学为重点,为100多位教师和1500多名学生开设空间。临江市有1900名教师实名注册网络学习空间(占96%),累计发布学习作业、教育教学文章6万多篇,2013年新增1万多篇。
★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建设
国家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已将2012年度公开征集的优质资源中29家单位的463条资源发布。目前,平台共有学校用户5782所,教师用户近13万名,学生用户80多万名,家长用户21多万名。
截至12月底,江苏省资源中心和公共服务平台注册教师数和学生数分别达17.6万和15.9万,资源总量124万个;浙江省级教育资源中心全省注册学校数达90%,注册教师数和学生数分别达45万和28万,资源容量超过3000G;四川省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已有1.4万所学校完成注册,注册学校的17.2万个班级可接收平台推送的优质数字教育资源。
★教育管理信息系统建设
截至12月底,基本完成全国学生、教师、学校资产及办学条件的数据采集与集成工作。全国中小学生学籍信息管理系统已有15421万学生数据进入全国系统并经过审核;全国已有1719.6万教职工数据上传入库;高校学生学籍、高校就业、来华留学、中职学生、学前幼儿、学生资助、机构(学校)、中小学校舍、经费及办学条件的数据集中已经完成,实现数据基本分析和展现;出国留学生数据集成、分析和展现已部分完成。
教育信息化工作进展集中展示地理信息系统建设有序推进,继续组织学校进行初次数据填报。截至12月底,全国已有32.2万所学校完成。系统新增数据纠错功能,正在组织各级地区管理员进行初次填报数据校验。
★教育信息化人员培训
12月18日,“中小学校长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专家研讨会在北京召开,根据《教育部与中国电信集团公司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教育部-中国电信中小学校长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项目”正式启动实施,计划在2013-2015年,采取集中培训和远程培训的方式,对全国10.1万名中小学校长进行培训,提高中小学校长信息化领导力,促进中小学教育信息化水平提升。
“教育部-中国移动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能力国家级培训项目”第二期骨干培训者培训在黑龙江哈尔滨完成,共培训来自全国10个项目省的教师228名。
按照教育部部署,湖南省和四川省于本月分别完成了858名和1281名电教系统人员的全员培训工作。湖南省还正式启动“全省中小学教师培训机构教师网络空间人人通工程示范工程”,拟给全省106所市县教师培训机构2592名专任教师中50岁以下、具有一定现代信息技术能力的教师配送网络学习空间。
12月18-20日,河北省在承德市组织中小学校长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来自全省280所中小学校的校长参加,提高了广大中小学校长信息技术素养和能力,提高了中小学校长教育信息化管理能力和领导能力,对中小学教育信息化建设和应用,起到了积极推动作用。
★教育信息化试点工作
12月16日,长春市举办教育信息化试点工作现场会,活动以“以应用为核心,推进试点建设,加快全市教育信息化建设步伐”为主题,共有370余人参加。
★地方教育信息化推进政策措施
12月19日,四川省政府召开全省教育信息化工作电视电话会议,省政府副秘书长王七章主持,副省长黄彦蓉出席会议并作了《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加快推进教育信息化,促进带动教育现代化》的重要讲话,省委教育工委书记、省教育厅厅长朱世宏就下一步教育信息化工作提出具体要求。成都市、泸州市、绵竹市和中国电信四川分公司负责人分别进行了交流发言。省发改委、经信委、教育厅、科技厅、财政厅、人社厅、质监局、广电局、国防科工办相关负责同志,部分在蓉高校校长、分管副校长,中国电信、中国移动、中国联通四川省分公司相关负责同志在成都主会场参加会议。各市(州)、县(市、区)设立分会场。
12月26-27日,河南省在洛阳市新安县召开基础教育信息化工作经验交流会,对全省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基础教育信息化工作进行了安排和部署,组织实地考察新安县初中、小学及教学点信息化应用情况,听取郑州市、洛阳市、焦作市、新安县、灵宝市及郑州二中的经验做法。
湖南省在“湖南教育新干线”设置了“工作通报”平台,对未按时或未按要求完成工作的单位进行内部通报,并把通报内容纳入市州教育行政部门年度考核评估和教育信息化年度目标任务考核,本月发布《2013年教育信息化工作任务完成情况第2次通报》。为鼓励各地加快整体推进三通工程步伐,今年还首次设立了“全省县域内整体推进三通工程奖补资金”,向岳阳市华容县等十个县市区安排了每县100万元的奖补资金。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务
京ICP备10028400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7625号 网站标识码: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