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部司局机构

教育部与辽宁省人民政府签署学校美育改革发展备忘录

2017-09-12 来源:体卫艺司收藏

  美育与德育、智育、体育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对全面改进美育教学作出重要部署,《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对学校美育改革发展提出明确要求,到2018年,学校美育要取得突破性进展,美育资源配置逐步优化,管理机制进一步完善,各级各类学校开齐开足美育课程。到2020年,初步形成大中小幼美育相互衔接、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相互结合、普及教育与专业教育相互促进、学校美育和社会家庭美育相互联系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化美育体系。近年来,经过各地、各有关部门的共同努力,学校美育取得了较大进展,对提高学生审美与人文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总体上看,美育仍是整个教育事业中的薄弱环节,为进一步强化美育育人功能,推进学校美育改革发展,切实落实国办要求,我部与天津、河北、内蒙古、辽宁、吉林、黑龙江、浙江、安徽、江西、河南、湖北、广东、陕西等13省(区、市)在京签署学校美育改革发展备忘录。

  一、教育部

  教育部就学校美育的改革发展在以下几个方面给予支持:支持辽宁省推进美育教育综合改革实验;支持辽宁省开展美育教育教学改革;支持辽宁省全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艺术传承学校与基地建设;支持辽宁省全国农村学校艺术教育实验县建设;支持辽宁省推进美育教研科研;支持辽宁省全国中小学生艺术素质测评实验区建设;鼓励支持辽宁省开展高校艺术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改革;支持辽宁省开展多种形式的国际交流与合作,参与中外人文交流。

  二、辽宁省

  (一)进一步完善学校美育课程体系,2018年全省中小学校开齐开足以音乐、美术为主的美育课程,构建并逐步完善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相衔接的中小学美育课程体系。深化美育教科研改革,在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中针对学校美育教师设立专项课题,以科研为牵动,服务学校美育实践。

  (二)加强“三队两组”学生艺术社团建设,实施美育实践活动的课程化管理。结合体育艺术“2+1”活动的开展和两年一次的合唱、器乐等师资培训和展演,建设一批高水平美育活动团队,打造“一校一品”“一校多品”的美育特色,评选出100个中小学美育精品社团。

  (三)积极推进学校美育教育教学改革,以新研制的音乐美术学科《学生学业水平评价标准》为依据,依托美育精品课建设等途径,改进教学方式方法,提高美育教学质量,评选200节美育精品课,优化和推动美育课程建设。

  (四)建设一批体现正确育人导向、具有丰富文化内涵的美育示范县(区)、美育先进学校。评选30个美育示范县(区)和800所美育先进学校,推动区域内学校美育工作发展。

  (五)以农村地区为重点,逐步加大中小学美育教师补充力度。至2020年,逐年增加美育教师数量,力争补齐美育教师的缺口。并通过鼓励“高校学生顶岗实习”“名师走校”等办法缩小城乡差距,提高美育教学质量。依托国培、省培计划项目,加强农村美育骨干教师培训。以美育名师、优秀美育教研组建设为基础,促进美育教师专业发展和教学能力的提升。“十三五”期间,培训500名美育骨干教师,评选60个美育优秀教研组。

  (六)逐步增加美育经费投入,纳入年度教育经费预算,保证美育课堂教学、教师进修、兼职教师聘请、学校美育专用教室建设、美育设施、器材配备和实践活动的投入。

  (七)将美育工作列入到中小学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中。实施学校美育发展年度报告制度。

  (八)制定并完善《高校公共艺术课程评估指标体系》,开展高校公共艺术课程教学评估和高校公共艺术课程评优工作,推动高校美育教学工作的开展。

  (九)统筹整合学校与社会美育资源,利用大中小学生艺术展演、高雅艺术进校园、中小学生艺术素质测评实验区、中华优秀文化艺术传承学校、农村艺术教育实验县建设等平台,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艺术的传承落实工作。

(责任编辑:李娜)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务

京ICP备10028400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7625号 网站标识码: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