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部司局机构

2020年全国语言文字工作会议交流材料

2020-03-25 来源:语信司收藏

谋长远、重质量、促发展、抓保障,切实推进浙江语言资源保护工作取得成效

浙江省语委、省教育厅

  中国语言资源保护工程是由政府组织实施的重大语言文化工程,是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语言文化的重要举措。浙江历史悠久,文化灿烂,方言复杂,语言资源丰富。浙江省既扎实做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推广普及,也高度重视方言及其负载的地方文化的科学保护,将其作为文化强省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2015年,语保工程启动,浙江省成为全国第一批四个试点省份之一。五年来,我省充分发挥“政府主导、专家实施、社会参与”的机制作用,共完成88个汉语方言调查点及5个濒危方言调查点的调查工作;本省9所高校及北京语言大学、山东大学等高校组建了27个调查团队,行政、教育、文化、出版等部门百名专家、学者、文化人士,以及550名方言和口头文化发音人,400余名大学生语保志愿者参与。各调查点地方政府参与协助语保工作的干部达200多人,新闻报道300多条。

  我们克服调查点数多、任务重、压力大等困难,早谋划、重部署,严要求、重质量,抓建设、重发展,强队伍、重保障,取得较好的实践效果。

  一、注重谋长远与谋当下相结合抓部署

  语言资源保护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科学谋划、扎实推进。在谋篇布局中,一是超前谋划。在工程启动前及时制定浙江省项目整体规划,同时在每年11月份预验收时,就基本确定下一年度的调查方案。二是找准定位。在调查点选取和分布上,采取地方和专家分别申报方式,既调动地方积极性和专家主动性,又保证年度设点的精准性。三是合理安排。充分考虑本省专家团队的专业水平和能力,结合不同调查点实际和需要,进行合理分工。

  二、注重典型引领与检查督促相结合抓质量

  语保工程的生命在于质量。在具体落实中,一是突出“以点带面”的引领作用。以浙江师范大学中国方言研究院为引领,杭州师范大学等9所院校调查团队共同参与,点面结合,为浙江语保工作的开展奠定扎实的基础。二是突出“抓两头带中间”的推进作用。我们注重抓年初的“启动”和年末的“验收”两头,中间则通过“推磨互检”“中检”“巡查”等方式来加强对质量的监管。实践证明我省重视质量狠抓质量的效果显著,共有7个调查点获得优秀,无一不合格。

  三、注重开花与结果相结合抓发展

  语保工作不能成为只开花不结果的霸王花,也不能成为只结果不开花的无花果,必须做到花美果香。对此,我们花了不少精力和心思,遵循“边保护边开发”的原则,2016年就开始谋划成果出版,2017年商定出版方案。目前,2016年16个方言调查点的首辑16卷《浙江省方言资源典藏》已由浙江大学出版社出版。《浙江省语言资源集》分省综合本,已按要求确定出版时间表,拟于2020年底完成。委托清华大学承建的“浙江省方言资源多媒体数据库”也已初步建成。

  四、注重保经费与强队伍相结合抓保障

  做好语保工作离不开经费保障,更离不开一支素质过硬的队伍。在经费保障上,除中央资金外,每年争取省财政专项100万元作为配套经费,用以支持省自筹点调查、自选乡音拍摄和浙江语言资源数据库建设。2019、2020年省财政分别配套262万、180万,用于《浙江方言资源典藏》丛书、《中国语言资源集•浙江》的编写出版等工作。此外,每年召开各调查点所在县市教育局和语委部门参加的启动会,确保在招募发音人、提供摄录场所等方面的保障支持。在队伍建设上,注重“以老带新”“以强带弱”,以提升团队整体质量,同时对参加调查团队的专家在课时安排、课题认定、工作量安排等方面予以保障,提高专家参与调查的积极性。

  语保工程是科学保护各民族语言文字、推进国家语言文字事业科学健康发展的重要举措。工程任务重、学术性强、技术要求高,既是一项检验能力和水平的“技术活”,也是一项体现积累和层次的“功夫活”,更是一项反映觉悟和担当的“良心活”,没有理由不做好。

 

提高认识、完善机制、精准谋划、注重应用,促进科研工作更好服务语言文字事业改革发展

重庆市语委、市教委

  2019年,重庆市语委、市教委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及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和语言文字的重要论述,贯彻国家语言文字工作的方针政策,立足大语言文字工作格局,不断提升语言文字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创新开展语言文字科研工作并取得实效。

  一、深刻认识语言文字科研工作的重要作用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科技兴则国家兴,创新强则民族强。语言文字科学研究是保障语言文字事业改革和发展的重要基础,重庆市积极推进语言文字科研工作,是立足工作实际的迫切需要。

  一是服务国家重大战略的迫切需要。近年来,语言文字工作助力脱贫攻坚,深度参与“一带一路”建设、京津冀一体化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人工智能等国家重大战略。国家语委深入开展相关科研工作,从立项到研究成果应用均取得系列重要成果,有效提升服务事业发展能力。语言文字战线应结合各自区域特色,积极贡献智慧和力量。

  二是服务重庆经济社会发展的迫切需要。习近平总书记对重庆提出“两点”定位(西部大开发的重要战略支点,处在“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的联结点)、“两地”“两高”目标(建设内陆开放高地,成为山清水秀美丽之地;努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地方语言文字工作如何精准落实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把握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保障经济社会快速发展、提升重庆城市文化品质、传承优秀语言文化,深入推进语言文字规范化标准化信息化建设,因地制宜开展普通话推广、培训、测试以及方言保护等工作,需要持续深入开展科学研究和论证。

  三是服务高校“双一流”建设的迫切需要。语言学和应用语言学等学科是高校人文社科的重要组成部分,重庆高度重视语言文字研究工作,“双一流”建设专项经费支持,将语言文字科研工作纳入高校学科建设中统筹推进,为重庆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提供重要支撑。

  二、多措并举提升科研服务事业发展能力

  一是建章立制,搭建科研工作平台。2019年印发《重庆市语言文字科研项目管理办法》,进一步规范和加强科研管理,明确职责任务。构建以市语委办为行政主导、教科院高教所具体实施、各高校共同参与的“1+1+N”科研管理机制,积极融入高校“双一流”建设,运转成效良好。依托国家语委科研专家库,建立了重庆语言文字科研专家库,掌握本地语言文字专家情况,开展各类评审评选工作。

  二是精准谋划,扎实开展科学研究。根据“立足重庆,对标国家,放眼国际”的工作思路,组织专家研制《2020年度重庆市语言文字科研项目申报选题指南》,涵盖语言文字基础理论、决策咨询、信息技术、规范标准、教育教学、资源保护、国际传播等7大项55小项。关注国家重大发展战略、新时代语言文字改革发展的同时,立足重庆实际,重点研究重庆城镇化进程中的语言文字新问题新需求、少数民族区域推普脱贫效应、学前和基础教育阶段语言教育等。积极争取市财政专项资金资助,2020年拟设立科研项目40项。

  三是注重应用,服务事业改革发展。强化科研成果转化意识,拓展转化渠道,充分发挥成果效益。2019年举办重庆市首届语言文字论文评选活动,将论文评选与国家语言文字事业改革发展、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结合,充分调动专家学者、教育和语言文字一线工作人员的积极性。通过严格评选,共有89篇论文获奖,作者来自20所高校、科研单位,21个县(区)教委、语委,内容包括推普脱贫、语言教育、教学教材、文化传承、方言保护等,有效提升教育和语言文字工作的科学性、实效性。

  下一步,重庆市语委、市教委将认真贯彻落实本次会议精神,进一步优化体制机制,完善工作平台,抓好人才队伍建设,加强成果转化,持续提升语言文字科研水平,为做好重庆语言文字工作提供坚实保障。同时,积极配合国家语委开展“十三五”科研规划收官、“十四五”科研规划研制工作,努力发挥积极作用。

(责任编辑:姚振)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务

京ICP备10028400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7625号 网站标识码: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