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扬州大学组织省级机关选调、选录生和报考公务员进入政审阶段的应届毕业生开展廉洁从政专题教育,在主动对接社会需求、从源头上加强干部队伍廉政建设方面进行了全新的探索。
一、思路明晰:为公务员队伍清源头、引活水
牢记高校使命。高等教育肩负着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特殊历史使命。高校不仅是合格建设者的诞生之地,同时也是可靠接班人的造就之所。扬州大学意识到,作为即将成为政府机关工作人员的高校“准公务员”,理应是高层次、高素质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在由大学生向公务员转换角色之际,对其进行廉洁从政专题教育,是高校义不容辞的责任,也是高水平公务员梯队建设的内在要求。
拒绝“26现象”。近年来,职务犯罪的低龄化呈现出令人担忧的“26现象”,刚出校门又进牢门的情况时有发生。对此,扬州大学纪检部门不是简单地以案说事,而是积极地分析原因,主动地寻找对策。事实表明,“26现象”与廉政教育的缺失关系重大。对这个年龄段的工作人员来说,大学期间注重专业学习,走上工作岗位侧重业务培养,往往因其位微权轻而忽视了廉洁从政教育。因此,在从政之前,开展廉洁从政教育,强化廉洁从政意识,对于他们全面提高素质、拒绝“26现象”,有重要的意义。
落实《纲要》精神。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是党中央为做好新形势下反腐倡廉工作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扬州大学认为,在惩防体系的构建中,廉洁教育是一个重要基础,这个基础需要学校为其夯实泥土;廉洁教育又是一项系统工程,这项工程需要学校为其打造基座。对高校“准公务员”而言,提高他们的政治、道德和法律素质,促使良好的廉洁意识向自觉的行为转化,就是学校为加强这支年轻队伍的廉政建设谱写的开篇序曲。
二、措施得力:展“大宣教”格局共助角色转换
多个部门密切合作。扬州大学党委、纪委一直重视抓好党风廉政教育工作,并致力于将教育对象向学生层面延伸。为了在毕业生中开展好廉洁从政教育活动,更好地帮助“准公务员”们实现角色转换、构筑拒腐防变的思想道德防线,学校纪委、党校多次与组织部、宣传部、学生工作部、团委等部门共商教育方案,最终确定采取由党校举办专题教育班的形式来进行。在已经举办的两期教育班中,校党委、纪委和党校负责同志亲自授课,有关部门和单位精心组织,通力协作,从而确保“准公务员”廉洁从政专题教育活动能够取得实效。
日常教育与毕业强化结合。廉洁教育不是一日之功,也不可能一蹴而就。早在几年前,扬州大学就已经开始探索在大学生中分层次进行廉洁教育的实践,要求学生入党积极分子党校培训班必须安排党风党纪教育内容;学生党员教育必须安排党风廉政建设教育内容。在此基础上,2004年开始举办的“准公务员”廉洁从政专题教育班就水到渠成了。日常教育效果因毕业前的强化而得以突显、升华;毕业专题强化因日常性的教育而得以延伸、拓展。
辅导讨论与实地考察互补。为了提高“准公务员”廉洁从政专题教育班的效果,扬州大学纪委、党校进行了精心周密的安排,既坚持党校教学的一贯要求,又考虑毕业生教育的自身特点,将时间压缩为9个单元,采取讲座、专题报告和参观考察的形式,调动了学员的学习积极性,避免了学员因为临近毕业而容易产生的“怕学”、“厌学”情绪。
正面示范与反面警示并存。2005年,扬州大学进一步充实和拓展了“准公务员”廉洁从政教育的内容,将教育目标定位于强化廉政意识与提高综合素质的有机结合。一方面,坚持正面引导、榜样引路,邀请全省高校优秀共产党员标兵、扬州大学农学院教师薛元龙介绍自己扎根基层、服务“三农”的先进事迹,感受身边典型的人格魅力;另一方面,重视反面警醒、案例警示,带领学员赴学校警示教育基地――江苏省句容监狱听取职务犯罪罪犯的现身说法,体验腐败堕落的人生落差。
严格要求与注重自律统一。毕业前夕,学校面临大量工作,学生需要处理诸多的离校事宜,但并没有因此放松对“准公务员”廉洁从政教育专题教育班的管理,要求所有学员必须遵守党校管理的规章制度,实行严格的考勤考核,无故旷课者不予结业,学习情况存入毕业生档案。与此同时,要求学员严以自律,自觉遵守党校纪律,认真上好在校期间的最后一课,保证了专题教育班的质量。
三、成效初显:迈廉洁从政、拒腐防变第一步
明确了廉洁从政的基本要求。专题教育班的学习,使“准公务员”们学到了大学四年没有学过的知识。“为政之要,贵在廉洁”,在学员们的思想上留下了印记。干干净净做人、清清白白从政、踏踏实实办事,做一名廉洁有为、廉洁创新、廉洁奉公、廉洁守法的国家公务员,开始成为学员们的共识。
强化了宗旨意识和为民理念。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薛元龙老师无怨无悔18年的扶贫经历,具体诠释了“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的真正内涵。“常怀为民之心、常听为民之言、常思为民之策、常兴为民之举、常记为民之托”的理念,潜移默化、润物无声地沁入学员们的心田。
感受母校的殷切关怀与希望。在许多学员眼里,廉洁从政专题教育不仅是离开学校前最有意义的最后一课,而且也是进入社会时最有价值的第一课,母校的殷切关爱令他们感动,母校的良苦用心令他们充满感激,而“廉洁从政、拒腐防变”则成为他们对母校心存感恩的最好方式。
四、反响良好:开大学生廉洁从政教育先河
媒体多方报道。专题教育班举办以来,《新华日报》、《扬子晚报》、《江南时报》和人民网、新华网、江苏教育纪检监察网、新浪、搜狐等媒体进行了大量报道,赢得了良好的社会反响。
市民来电赞誉。扬州电视台播放《扬大为“准公务员”开设廉政课》的新闻报道后,先后有两位市民给学校党委宣传部打来电话,称赞扬州大学为“准公务员”们办了件好事,为加强机关干部队伍建设做了件实事。
同行普遍认可。扬州大学举办“准公务员”廉洁从政专题教育班的做法,在第12次全国高校党建工作会议上进行介绍后,得到广泛好评。吉林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等高校与扬州大学进行了专题交流。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务
京ICP备10028400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7625号 网站标识码: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