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大学工会
在长期的建设和发展中,重庆大学坚持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坚持民主办学、依法治校,以实施校务公开为重点,推进政治文明,促进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充分发挥工会组织的桥梁、纽带作用,广大教职工参与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作用,营造了和谐校园环境,推动了事业蓬勃发展。学校荣获“重庆市学校民主管理示范单位”称号,校工会荣获“全国模范职工之家”称号。
一、高度重视,建立校院两级校务公开领导工作机构和工作制度
1、确立校院两级校务公开的领导和工作机制。建立由党委书记任组长,校长、工会主席为副组长的校务公开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并成立由纪委、监察、工会、教代会代表组成的校务公开监督小组,各学院、机关部处相应建立起院(政)务公开领导小组,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责任体系。随着校务公开工作的深入开展,我们适时两次调整校务公开领导小组,由校长担任组长,更加突出行政是校务公开的主体地位和作用。形成由校党委统一领导,校行政主持,纪委、监察、工会协调、监督,校、院两级及业务部门各负其责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保证了校务公开工作正常有序进行。
2、坚持“突出三个关键点、抓好两个关键方面、把握六个关键环节”的工作原则。三个关键点,即学校改革发展的重点,各项工作的难点,教职工关注的热点。两个关键方面,即向社会公开,主要包括招生、收费、学生日常管理;向教职工公开,主要包括事关学校改革发展事项、教职工切身利益事项、干部作风和廉政建设事项。六个关键环节,即管理权限公开、办事依据公开、办事程序公开、办事标准公开、办事纪律公开、办事结果公开。
3、加强工作制度建设。制定了校务公开实施办法,建立了校务公开信息反馈和定期通报制度,规定了校务公开的目标、内容、形式、范围、重点、载体、实施步骤、检查监督、评估考核等。结合党风廉政建设,还制定了与校务公开配套的系列规章制度,如:干部选拔聘用、全员竞聘上岗、财务管理、基建项目招标、教职工晋级晋职评优等。各二级单位也相应制定有院(政)务公开的实施方案(办法)和具体的配套制度,促进了工作的规范化、制度化。
二、坚持以教代会为基本载体,认真落实教代会四项职权
1、加强对教代会的领导。校党委定期听取教代会工作汇报,专题研究教代会代表大会、执行委员会会议议题,具体指导教代会工作。校党委采取多种形式,组织学习《教育法》、《教师法》、《高等教育法》、《工会法》、《劳动法》等法律法规。在中层干部轮训中,专门设置“高校民主管理与教代会工作”专题,提高领导干部对民主管理与教代会工作重要性的认识。校行政充分尊重工会组织的法律地位和教代会民主管理、民主监督权利,坚持重大事项向教代会报告制度,坚持涉及教职工切身利益的改革方案出台前提交教代会讨论征求意见,坚持把教代会和校务公开工作经费列入年度财务预算,认真对待教代会的决定和决议。校工会积极承担教代会工作机构的任务,认真组织教代会代表学习培训、开展调研,引导正确行使民主权利,理性合法表达教职工意愿,维护教职工合法权益,促进了学校的稳定。
2、健全教代会组织制度。实行教代会、工会两会合一,闭会期间由37人组成的教代会执行委员会行使大会职权,下设提案工作委员会、财经监督工作委员会、教职工住宅建设监督工作委员会等6个专门工作委员会,负责分项目参与学校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校教代会在各基层单位建有二级教代会,基层分工会是其工作机构。校教代会工作制度规范,制定有《重庆大学教职工代表大会实施细则》、《重庆大学教代会、工会工作职责》、《重庆大学教代会、工会会议制度》、《重庆大学教代会专门工作委员会工作职责》、《重庆大学教职工代表大会提案工作暂行规定》、《重庆大学教职工代表大会接受审议事项的规定》、《重庆大学工会、教代会参与虎溪校区教职工住宅建设民主监督工作的意见》等。会议制度完善,坚持每年召开教代会年会,听取校长工作报告和学校财务工作报告;坚持每月召开教代会执委会或教代会常委会、二级教代会主席和分工会主席联系会议,讨论涉及学校全局工作和教职工切身利益的重大事项;各专门工作委员会和二级教代会,根据工作需要定期或不定期召开专门会议。
3、畅通教代会工作机制。校教代会、工会负责人参加或列席校党委有关会议和与教职工切身利益相关的党政联席会,教代会、工会专兼职干部进入学校有关领导小组或委员会。学校重要中层干部会议均邀请工会、教代会委员和分工会、二级教代会主席参加。校工会主席是党委常委,工会常务副主席是党委委员、校务委员会委员,直接参与学校重大问题的决策研究。六年来,校教代会讨论通过了有关教职工奖惩、岗位设置和人员聘任、住房货币化改革等13个关系教职工切身利益的方案或文件,参加新校区的选址、教工住宅区规划建设、教工住房需求调查等工作。校党委还邀请教代会、工会负责人和教师代表参加校级领导和中层干部年终述职考评、处级干部竞聘和民主推荐副校长等工作;邀请教代会代表对学校重大基建项目、大宗物资采购招标、职称评定等进行监督,充分发挥教代会作为校务公开基本载体的作用。
4、全方位建设校务公开载体。学校充分利用校园网、校报、闭路电视、校务公开栏、信息发布栏等载体,畅通信息渠道。建立校领导接待日制度和书记、校长及部处、学院领导公开电子信箱;通过民主党派双月座谈会、党员专家双月座谈会、教职工座谈会、学生座谈会等直接听取意见和建议,并在校园网上与师生进行对话与沟通。
三、建立有效的监督机制,保证校务公开质量
强化监督机制。建立由纪委、监察和工会、教代会组成的校务公开监督工作组,加强对校务公开工作的检查、考核和监督,把校务公开和加强民主管理的情况作为考核单位和干部业绩的一项重要内容;把对待校务公开的态度和群众满意的程度,作为培养和选拔领导干部的重要依据;把深化校、院务公开作为学校党政与二级单位负责人签订党风廉政建设责任书的重要内容。党办、校办、纪委、监察、工会在职权范围内及时受理群众投诉,认真对待、妥善处理群众反映的问题和意见。
规范基层校务公开工作。由校领导带队、校务公开监督工作小组和机关党委联合组成检查组,按照“有领导小组、有制度、有载体、有公开内容、有“度”的要求,采取听汇报、探讨问题、查看资料和制度、观看载体等方式,在对学院、机关部处和直属单位开展院(政)务公开工作检查,促进了院(政)务公开建设。机关部处还通过政务公开提高了服务意识,改进了工作作风。
通过校务公开的深入开展,学校各级领导干部民主管理、依法治校的意识明显增强,科学民主决策的水平显著提高;教职工的民主权利得到保障,知校情、参校事、议校政得到落实;干群关系进一步融洽,学校凝聚力进一步增强。校务公开已深深融入学校日常管理工作,融入党风廉政建设,融入和谐校园建设,有力推动了学校的发展。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务
京ICP备10028400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7625号 网站标识码: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