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部司局机构

齐抓共管 多措并举 预防与治理高校职务犯罪

江苏省教育纪工委

  在预防与治理高校职务犯罪工作中,我们坚决贯彻中央和省关于反腐倡廉的重大决策和部署,认真落实《实施纲要》,突出重点,抓住关键,统筹兼顾,纠防并举,标本兼治,整体推进,取得了明显的成效。2005年,江苏部省属高校被检察机关立案48件。2006年,部省属高校被检察机关立案24件,与2005年相比下降50%。2007年1-6月,全省高校被检察机关立案8件,与2006年同期相比下降46%,高校职务犯罪案件大幅下降。江苏高校职务犯罪案件高发的态势得到有效的遏制。

  一、加强领导,高度重视预防职务犯罪工作

  坚持每年召开全省教育纪检监察工作会议,部署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任务。成立了党风廉政建设领导小组,制定了《中共江苏省教育厅党组贯彻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规定的实施办法》,下发了《关于进一步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意见》。厅主要领导对反腐倡廉的重要事项,亲自过问,亲自指导,把党风廉政建设和教育业务工作一起研究、一起布置、一起检查、一起考核,机关处室和主要负责人党风责任制考核不过关,年终考核不能评优。全省各地、各校切实加强领导,高度重视党风廉政建设工作,认真抓好责任分解、责任考核、责任追究,对照年初的廉政目标任务和责任制考核细则,严格测评,载入领导干部的廉政档案,作为干部考核的重要依据。

  二、加强教育,筑牢预防职务犯罪的思想防线

  一是开展理想信念教育。组织广大党员干部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十六大精神,开展党员先进性教育与学习党章的主题教育活动,弘扬先进典型事迹,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增强党的意识,提高党性修养,加强主观世界的改造,做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模范。全省各地、各高校周密部署,精心组织,合理安排,通过党委中心组学习、民主生活会、党委负责人上党课、主题教育活动、知识竞赛、党风廉政专题报告会等形式,把党风廉政教育不断引向深入。

  二是开展党纪政纪教育。切实加强廉政教育,突出预防职务犯罪的内容,利用发生在教育系统正反两方面典型案例,教育广大党员提高自律意识。及时组织党员领导干部学习讨论中央和省有关党风廉政建设的会议和文件精神,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明确要求。组织广大党员干部前往革命传统教育基地重温入党誓词,参观先进人物事迹展览,收看先进模范人物事迹报告会,组织机关和高校领导干部参加省纪委组织的党纪条规统一考试。组织参观省委、省政府反腐倡廉成果展,编印《高校违纪违法案例选编》,利用典型案件进行警示教育。

  三是加强重点领域人员的教育。分期分批对全省高校重点部门的重点人员集中进行了教育,早提醒,早打招呼,早防范。针对高校基本建设领域职务犯罪多发的态势,召开部分高校建设管理工作座谈会和全省高校基建处长警示教育大会,通报违纪违法情况,剖析案件发生的根源。组织高校基建处长到南京浦口监狱接受警示教育,由服刑人员现身说法。针对图书教材领域出现的问题,对各地、各校教材图书采购工作进行自查自纠,对近三年来教材图书采购账目进行一次普遍的内部审计。及时召开全省教育系统预防职务犯罪工作会议及高校教务处长、图书馆长会议,要求对教材图书自查自纠工作进行“回头看”。组织全省115所高校公开向社会承诺,发出“筑牢拒腐防变思想道德防线,创建勤政廉洁图书馆”的倡议,在社会上产生了较好的反响。

  四是加强廉政文化建设。认真贯彻中央和省“积极推动廉洁文化进学校”的要求,加强领导,健全组织,落实责任,深入基层,开展专门调研,扎实推进廉政文化进学校工作。在南京、盐城推行廉政文化示范点,在高校开展廉洁文化进学校试点工作,通过以点带面,深入推进廉洁文化进学校工作。全省教育系统把廉洁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普法宣传教育、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等有机结合起来,把廉洁教育渗透于学校管理、教学科研、学生培养等各个方面,教育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高尚的道德情操,自觉养成自律、诚信和富有社会责任感的良好行为习惯,通过教师、学生把廉政文化辐射到社会,辐射到家庭。

  三、加强建设,为预防职务犯罪奠定制度基础

  坚持以发展的思路推进制度建设,密切关注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给教育系统带来的新情况、新问题,及时制定制度、对制度及时进行梳理和修订,使制度更贴合教育改革发展的需要。我们制订了《关于贯彻落实实施纲要的具体意见》,对2005-2007年制度建设进行了详细规划。出台了《江苏省高等学校教材和图书采购工作管理办法》,规范全省高校教材图书采购工作。制定了《关于建立高校组织部门和纪检监察等部门联席会议制度的通知》,加强对干部和干部工作的监督。与省检察院建立了预防职务犯罪的协调配合机制,联合下发了《关于在教育系统开展预防职务犯罪工作中加强联系配合的实施意见》。厅党组及时修订了《贯彻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规定的实施办法》和《机关干部廉洁从政行为规范》,建立了高校领导干部个人重大事项报告制度和巡视高校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制度,获全省纪检监察工作首届“创新奖”。全省各地、各高校根据形势和任务的需要,抓住权力运行的重点部位和关键环节,有针对性地对制度进行修订和完善,废除了一些部门过时的制度,把对制度执行情况的监督作为纪检监察部门进行效能监察的主要内容,切实纠正有令不行、有禁不止的问题。对违反制度和不执行制度人员按照责任制的要求,坚决追究责任。

  四、加强监督,为预防职务犯罪提供制约和保证

  一是坚持“一条主线”。坚持以管钱、制权、用人为主线,把监督渗透于人、财、物的管理、使用、调配全过程,把握总体,明确中心,防止权力失控、决策失误、行为失范。

  二是加强“两个重点”。把对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特别是主要负责人的监督以及对基建工程、财务管理、大宗物资、教材图书和医药采购、招生考试、干部任用等重点环节、重点部位权力行使的监督,作为两大监督重点。严格执行和落实领导干部个人重大事项报告、谈话诫勉、回复组织函询制度。认真贯彻《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与《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监督检查办法(试行)》,加强民主推荐、组织考察、讨论决定、任前公示等各个环节的监督,维护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公正性和严肃性。对重大经济活动坚持集体研究,能公开招标的一律面向社会公开招标,防止暗箱操作和个人决策行为的发生。

  三是做好“三个结合”。高度重视高校监察、审计等专门机关的监督,凡涉及基建、招投标、招生考试等重要活动,纪检监察全程介入。积极开展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财务预算执行情况及决算审计。组织开展省属院校、教育厅直属事业单位、民办高校财务预算执行情况及决算的审计,加强对高校新校区建设全过程跟踪审计。直接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不断显现,得到了学校的肯定和支持。
第四,积极推进政务公开、校务公开工作,强化民主监督。在全省教育系统积极推进政务公开、校务公开工作,让权力在阳光下运作。各高校不断完善教代会制度,学校和院系涉及重大经济问题和教职工切身利益的重要决策必须经过教代会讨论和通过,保障群众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组织开展教育行风评议,通过聘请信息员、监督员,设立投诉电话,建设投诉网站,建立信访联席会议制度等措施,收集和受理投诉事项,有力推进了教育系统的行风建设,加强了教育和社会的联系和沟通,得到了社会的好评。

  五、加强惩处,保持预防职务犯罪工作的高压态势

  一是严肃查处各类案件。始终把案件查处工作摆在重要位置,明确要求高校纪委统一思想,克服困难,坚决打击各类违纪违法行为。自2004年以来江苏省教育系统共有1574人受到党纪政纪处分。规范了行为,强化了管理,警示了他人,促进预防职务犯罪工作的深入推进。

  二是注重发挥案件的治本功能。坚持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工作思路,防止和克服单纯为办案而办案的思想,从源头上遏制案件的发生。定期对违纪违法案件的特点、发案原因和发案趋势进行综合分析与研究,利用教育系统查办的典型案例,对广大党员干部进行警示教育,力求做到查办一案、教育一片。

  六、加强督查,积极推进预防职务犯罪工作深入开展

  一是组织调研指导。对全省高校2001年以来的职务犯罪案件进行认真的调研和汇总,摸清高校职务犯罪易于侵袭和腐蚀的重点部位、关键岗位和主要环节,为指导高校查办案件工作提供更多的依据。

  二是开展座谈研讨。结合治理商业贿赂专项工作,多次深入全省各地、各高校,总结经验,发现典型,推进整改,为下一阶段治理商业贿赂专项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积极配合教育部纪检组、监察局的工作,与学校领导深入座谈,对教育系统反腐倡廉的成效与做法以及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反腐败工作的重点、思路、途径和办法进行了深入的探讨与研究。

  三是深入进行督促检查。多次组织力量进行重点督促检查,通过高校分组互查、教育厅抽查,听取集中汇报,个别访谈,查阅台账资料,评比打分等形式推动被督查单位预防职务犯罪工作的深入开展。

  四是积极总结推广。对预防职务犯罪工作的典型经验和好的做法用大会交流发言和编印简报的形式进行宣传和推广,供各高校学习和借鉴,加强交流,促进工作。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务

京ICP备10028400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7625号 网站标识码: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