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部司局机构

高校校园廉政文化重在建设

扬州大学纪委、监察处

  近年来,我校在廉政文化建设方面做了一些尝试,概括起来,就是“四有”,即有思路、有队伍、有作品、有活动。

  一、理清建设思路是高校廉政文化建设的前提

  廉政文化从中央到地方都在抓,如何才能把上级的要求落到实处,我们认为,首要问题是理清思路,通过调研,我们认为,高校廉政文化建设至少要明确以下几点:一是建设什么样的文化,二是如何衡量廉政文化的建设成效,三是由谁来建设。

  第一,什么是廉政文化,即廉政文化的内涵。廉政文化是以廉政为思想内涵、以文化为表现形式的文化,是廉政建设与文化建设相结合的产物,以先进的廉政制度为基础,以先进的廉政理论为统领,以先进的廉政思想为核心,以先进的廉政文学艺术为载体,具有深厚的历史渊源、广博的文化知识和丰富的社会实践。社会主义廉政文化是中国先进文化的重要内容,是社会主义精神、政治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廉政文化是以“廉政”为主题,围绕“廉政”开展的一系列文化教育活动,其目的在于帮助人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地位观、权力观、利益观,其根本落脚点就是育人。

  第二,如何衡量廉政文化建设成效。我们认为,至少应该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要有作品,二是要有活动。作品是廉政文化的存在形式,是传播廉政文化的介质,是物化的廉政文化。有了作品还不能算成功,廉政文化建设的目的不仅仅是出一些作品,关键在于用这些作品教育人,帮助人树立科学的廉政理念。发挥作品的教育作用,一定形式的活动必不可少。因此,以廉政为内容的教育活动是廉政文化建设的一个中心环节。

  第三,谁来建设。我们认为,这个问题要从三个层面来解答。第一个层面,组织者是廉政文化建设的主心骨。没有组织者的精心组织和统筹安排,廉政文化建设只能处于一种自发的状态,很难形成合力,也很难起到教育广大师生的作用。第二个层面,创作作品的人是廉政文化建设的引领者。没有一定的专业积累,很难创作出有一定水准的以廉政文化为其内涵的作品。第三层面,参与廉政活动的人是廉政文化建设的主体。廉政作品为传播廉政文化提供了条件,但廉政作品并不能起到主动影响人和教育人的作用,只有组织最大多数的师生一起来读、看、唱这些廉政作品,这些作品才有生命力,才能发挥作用。当然,高校师生人数较多,只有突出教育重点,才能做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我们把教职工中的党员干部和学生中的学生党员等骨干分子作为廉政文化活动的主要参与者。

  二、加强队伍建设是高校廉政文化建设的关键

  文化建设离不开人的精神创造,廉政文化同样需要有人负责落实,需要有人创作,需要有人研究。为此,我们提出,明确组织者,整合创作者,确定研究者。

  第一,明确组织者。我们明确,校园廉政文化建设由校党委统一领导,校纪委组织协调,各院级党组织具体策划、组织和落实的体制。我们要求作为组织者的各院级党组织要有活动计划。为此,我们选择了三个单位进行试点,一个是具有与廉政文化建设相关专业的艺术学院,一个是没有任何相关专业的园艺与植物保护学院,还有一个是人、财、物相对集中的后勤集团。通过试点,我们认为,没有相关专业的学院应以廉政为内涵开展活动为主,具有相关专业的学院以创作为主。

  第二,整合创作者。虽说高校是人才资源相对较为集中的单位之一,但由于专业不同,所涉领域不同,真正以廉政文化为研究方向的专家几乎没有,但与文化相关的领域的专家学者却不少,为此,我们要求文学院、社会发展学院、艺术学院等院级党组织深入挖掘、积极动员,组织相关专业的专家、教授开展相应的研究,整合文学、历史、艺术等专业方面的人才资源,引导他们参与廉政文化的研究和传播,具体要求是“有作品、出成果”。

  第三,确定研究者。加强以党风廉政为主题的理论研究,也是廉政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为此,我们提出,以专兼职纪检监察干部为主体,每人每年至少出1篇理论文章,同时动员一切有兴趣的专家学者加盟,以高校廉政建设中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为重点,加强廉政理论研究,以理论推动高校廉政文化建设。

  三、强化作品建设是高校廉政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

  强化廉政文化的作品意识,创作出一批广大师生喜闻乐见的有影响力的廉政作品,是廉政文化建设的制高点和龙头工程,也是最能体现高校廉政文化建设特色的地方。通过近几年的努力,我们推出了一系列以廉政为内涵的作品。

  第一,艺术作品。我校先后创作《让清风与阳光同在》等4首廉政歌曲,其中《四大纪律八项要求》被全省创新廉政歌曲文艺晚会“廉政之声”采用,并在江苏省纪委第八次全会上进行了演唱。我校选送的张美林教授的歌曲《跟你走》,在扬州市举办的“清风扬州”廉政专题晚会上获得特别奖。

  第二,传媒作品。我校与扬州市纪委合作,在扬州电视台推出了“以人为鉴,可明得失”系列的“廉政文化电视讲坛”,共8讲,通过讲述扬州历史上的清官故事,渊博的历史知识,有趣的历史故事,让每一位电视观众深受教育。我们组织全校党员干部开展编撰廉政格言的活动,并在处级干部中开展了撰写廉政短信等活动,将其中的优秀作品在我校纪检监察网主页的“廉政格言”栏目中署名刊登并定期更换,引导大家用自己的语言教育自己。

  第三,理论作品。近年来,我们每年都要列出党风廉政建设的一些重点课题,供大家研究。同时,组织相关人员对一些实践中的新问题进行重点攻关,先后出了一批成果。学校每年平均提交省教育纪检监察研究会论文十篇左右,《试论高校进一步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对策》、《论高校廉政文化建设在构建惩防体系中的作用》等10多篇论文获省优秀论文一、二、三奖。《健全高校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思考》获得中国监察学会优秀论文奖、机械分会一等奖。

  四、加强载体建设是高校廉政文化建设的中心

  创新载体,开展丰富多彩的廉政文化教育活动,一直是我们的工作重点之一。

  第一,学生廉政教育多样化。加强对未来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廉政教育,是我校廉政文化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一是将廉政教育与党校教育相结合。我们要求,校院两级党校都必须将廉政教育列入各类培训班的教学计划,以此发挥校、院两级党校在高校廉政文化建设中的作用。不仅如此,我们还将该要求纳入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专题考核的考评细则,实施动态监督和考核。二是将廉政教育与毕业生离校教育相结合。每年六月,由校纪委牵头,联合组织部、学工部等单位,举办专题廉政班,将每年毕业班中的选调生、考上公务员并通过政审的学生、“村官”以及毕业生中的其他骨干组织起来,集中进行廉政教育。三是将廉政教育与社会实践相结合。我们还将廉政文化进社区、进乡村活动与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相结合,组织一批大学生走进社区和乡村,通过开展展板漫画宣传,组织“敬廉崇洁,爱我扬州”签名活动,召开新老党员交流会,举办以“倡清廉之风,建和谐社区”为主题的廉政文化座谈会,建立“扬州大学廉政文化教育基地”,不仅集中展示高校廉政文化的建设成果,而且也让大学生们在传播廉政文化的实践中实现了自我廉政教育。

  第二,干部廉政教育制度化。一是警示教育常态化。早在三年前,我校就在省句容监狱举行了我校警示教育基地的挂牌仪式,是最早设立警示教育基地的高校之一。此后,我们充分利用这个资源,每学期组织1-2个院级党组织的党员干部到警示教育基地接受教育。二是廉政谈话法定化。我校干部三年一聘,全员聘任之后,作为副处以上领导干部首先要填写《廉政承诺书》。对于聘期中间发生岗位变动的情况,学校干部任免的相关文件明确规定,只要有干部岗位发生变化,在其职务任免文件下发后的一定时间内,由校纪委主要负责人与干部专门进行一次廉政谈话。几年来的实践表明,干部职务、岗位变动之际的廉政谈话具有一定的针对性,因而效果较为明显。三是廉政提醒节日化。每到端午、中秋、国庆、元旦、春节等我国传统节日来临之前,学校纪委除了会议、发文提醒以外,还要通过发放廉政贺卡、廉政短信、廉政台历等形式进行提醒。

  第三,教师廉政教育系列化。一是演唱廉政歌曲。廉政歌曲创作后,我们以艺术学院为培训基地,组织全校文艺骨干进行学唱,并由这些骨干回到各自单位后进行教唱。为配合学唱廉政歌曲活动的开展,我们还制作了《让清风与阳光同在》等廉政歌曲的MTV,分发到各院级党组织。二是观看廉政影视。近年来,我校不断丰富党风廉政教育音像资料,积极组织片源,借助校园网络这一高科技平台,在网上成功实现了廉政音像资料适时点播,开通以来,主动点播观看廉政音像资料的人数达十多万人次。三是因地制宜开展廉政教育活动。离退休老同志组织开展以廉政为内容的书画展;后勤部门开展以“四个一”为主要内容的“廉政文化建设月”活动,即向党员干部家属发一封廉政倡议书,举办一场预防职务犯罪报告会,组织一次党风廉政文化展,开展一次学习“两个条例”征文比赛。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务

京ICP备10028400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7625号 网站标识码: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