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部司局机构

加强教风、学风和作风建设 弘扬校园廉政文化的思考和探索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一、加强教风、学风和作风建设,弘扬校园廉政文化的思考

  学校党委高度重视教风、学风和作风建设,将其纳入学校工作计划,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切实加强领导。校纪委积极协助党委,出思路、提建议,从开展反腐倡廉教育,建设校园廉政文化的角度来组织协调教风、学风和作风建设工作。

  1、加强教风、学风和作风建设是学校改革和发展中的永恒主题

  高等教育跨越式发展之后,不仅客观上需要把工作重心转移到提高办学质量上,而且也是狠抓办学质量的机遇期。从办学规律讲,加强教风、学风和作风建设是提升学校声誉,打造品牌,实现质的飞跃的需要。我校党委深入思考办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认为加强教风、学风和作风建设是解决学校深层次问题、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学校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

  2、教风、学风和作风建设与校园廉政文化建设互为推进、互为作用

  首先,廉政文化建设与教风、学风和作风建设的目标是一致的,都是为建设和谐校园奠定思想基础。其次,廉政文化建设与教风、学风和作风建设的基本要求是一致的。高校校园廉政文化的基本要求应该是诚实守信,廉洁自律。这些要求体现在教学、科研、管理和学生生活的方方面面。再次,廉政文化建设与教风、学风和作风建设的主体是一致的,都是围绕干部、教师、学生展开。

  
  二、做好教风、学风和作风建设需要明确的几个观点

  1、校园廉政文化建设要紧紧抓住人才培养这个根本,围绕学校中心工作展开。学校的根本任务是培养人才,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从成才规律看,大学时期是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基本定型的重要阶段。大学生在校园文化氛围中,感受积极健康向上的教育,感受廉洁、诚信教育,就使其自然而然意识到:诚信是立身之本,廉洁光荣,腐败可耻,廉洁诚信的文化氛围产生的潜移默化的作用,将使学生一生受益。

  2、学生、教师、干部是校园廉政文化建设的主要群体,要分层次做好教育工作。学生是学校人数最多的群体,对学生的教育需要各部门配合,比如学校团委、两课教师等;从高校实际情况看,搞好廉政文化建设关键在教师群体,尤其在教授。教授群体在学校处于非常重要的地位,他们是大学生、研究生、甚至青年教师的榜样,对他们影响很大,加强对教授群体的教育、监督和管理值得关注;再一个重要群体是干部,尤其是处级以上领导干部,学校抓党风廉政建设,始终把干部作为重点,抓好对他们的教育是廉政文化建设的重点工作之一。

  三、以教风、学风和作风建设为载体开展廉政文化建设的做法

  1、针对教授群体,举办了突出教风、学风和学术道德为重点的教授培训班。

  为了使培训收到好的效果,党委要求本次培训要体现党管人才原则,立意要高,培训内容要有吸引力,授课人要有权威性。培训班共分五讲,第一讲是校党委书记作动员,强调教授的特殊地位和责任,激励教授奋发向上。第二讲请著名石油工程专家沈忠厚院士和原石油部部长王涛同志围绕国家能源安全战略,激励教授潜心开展创新研究。第三讲请著名化工专家时铭显院士,从院士评选过程谈自己的体会。第四讲请学术道德研究专家杨玉圣教授讲从学术界不端行为来看学术规范的重要性。第五讲是纪委书记从高校案例来警示和预防职务犯罪。这次培训效果很好,有些教授说:通过这次教育,警醒了自己,在学术道德方面,要像爱护自己眼睛一样珍惜自己的声誉,爱护学校的声誉。

  2、在干部中,尤其在机关和教辅单位中,开展以创建学习型、服务型、创新性和廉洁型机关为目标的机关文明创建活动。

  主要包括几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宣传动员,提高认识。第二阶段是对照检查,寻找差距。第三阶段是制定整改措施,完善规章制度。第四阶段是总结经验,交流成果。文明创建活动有几个收获,一是对加强机关作风建设重要性认识普遍提高,责任心大大加强。二是在机关作风建设中对存在的问题找得准,问题分析得透。三是,机关教辅部门在作风建设中,形成了一些好的做法,总结了一些先进经验。

  3、开展各种活动,营造校园廉政文化建设氛围。

  在教职工中开展了教风、作风的学习和讨论;开展了“三育人”演讲比赛;开展了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比赛;在暑期干部培训班上,对新聘任上岗的干部进行集体廉政谈话;举办了教风、学风和作风建设与学校可持续发展论坛;进行了教风、学风和作风建设总结大会,表彰了“十佳”教师和劳动模范。

  在学生中进行学风状况调查,为加强学风建设,开展诚信廉洁教育提供了参考依据;建立了学生的诚信档案,作为评优和就业的参考依据,增强了学生的诚信意识;加强了考风考纪教育,坚持违纪处分公告,进行警示教育;举办研究生学术道德研讨会,并发出恪守学术道德倡议;实行与学生相关的重大事件公示制度,让学生感受监督与被监督,增强自律和诚信意识。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务

京ICP备10028400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7625号 网站标识码: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