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部司局机构

教育部治理商业贿赂专项工作简报第24期

教育部治理商业贿赂领导小组办公室
2006年11月10日

  编者按:教育部直属各事业单位按照教育部的统一部署,结合本单位实际,积极开展治理商业贿赂专项工作,认真自查自纠,强化制度建设,探索长效机制。现摘登其做法和经验,供参考。

教育部直属事业单位防治商业贿赂的做法

  人民教育出版社 通过开展治理商业贿赂自查自纠工作,初步建立起防治商业贿赂的长效机制:1、逐步建立起一批制度。几年来陆续制定通过《社务公开暂行办法》、《物资采购管理办法》、《选题论证和审批审批实施办法》等。2、强化对重点领域、重点岗位和重点环节的管理。首先是进一步加强对教材、教辅、图书的编审、印刷、发行、选用、购销和大宗物资采购、工程建设等重点领域的管理。如:基建工程实行规范的招标,所有单位的维修基建工程都一看工程队的资质,二请工程监理,三看质量和付款方式。其次是加强对经营管理、财务和发行等重点岗位的监督检查。3、建立反商业贿赂承诺制。以重点岗位为对象、以重点领域和重点环节为主要内容,采取书面协议签字的方式,并由相关部门和相关人员各执一份,强化岗位职责,责任到人。4、坚持并进一步完善多渠道内部监督机制。主要有:党委坚持党管干部原则,充分发挥在单位中的政治核心和保证监督作用,注意发挥工会、职代会和群众的监督作用。5、加强企业文化建设。修改、完善工作人员行为准则、职业道德规范等,树立以守法诚信、优质服务为核心的经营理念。

  中国教育电视台 规范决策和招投标行为,有效防范设备采购中的商业贿赂:贯彻“三重一大”制度,在国有资产采购领导小组的领导下,实行采购小组专家论证后的领导决策制度,制定详细的采购工作流程,按照政府采购的规定,在采购中心公开招标确定的协议供货商和定点供应商范围内进行采购。在设备采购招投标过程中,严格遵循公开、公正、公平和诚信的原则,采取制定标书和评标的人相互分开、台内代表轮换参加、关键岗位实行轮岗制、一切对外商务活动必须两人以上参加、纪检人员全程监督等办法,在最易产生商业贿赂的编写标书、专家评标、合同洽谈三大环节上采取多种防范措施。全程采取集体决定、集体采购方式;对标书中技术指标的编写使用标准文字,绝对禁止有倾向某一厂商、某一品牌的描述;评审专家完全是从专家库中随机抽取;纪检人员参加合同谈判全程,每次谈判都有会议纪要、纪检报告,最终的合同还要经过律师修改并报台领导审批后才能签订。对投中标单位提供的培训、考察机会,提交给台里统一分配和使用,严禁任何人以个人名义参加考察活动。台领导不参加招投标的具体工作,只是作为领导者和监督者全面监控招投标的全过程,在重大问题上把好关。

  高等教育出版社 高度重视制度化、信息化建设,认为这对防治商业贿赂非常重要、非常有效。该社从2003年起实行ERP生产流程管理,运用ERP所提供的信息化技术手段对选题、策划、编审、印刷、发行等各个环节进行制度设计和流程再造,不仅提高了工作效率,而且保证了各个环节之间相互监督、信息共享的内部控制体制的有效运行。

  考试中心 结合专项治理,分析和总结以往工作,提出在今后的工作中值得继续坚持并完善的几点做法:1、加强对重大事项和专项工作的领导;2、严格纪律和制度,把反贿赂、反腐败工作具体化、制度化;3、强化法律意识,严格依法办事;4、开展经常性的学习教育活动,运用案例进行警示教育。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 开展专项治理工作的几点体会:领导重视是关键;认真学习是前提;长效机制是保障。

  重要信息  为进一步完善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相互衔接的工作机制,及时移送和受理涉嫌商业贿赂犯罪案件,加大对商业贿赂犯罪的打击力度,中央治理商业贿赂领导小组、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国家工商总局9月15日联合印发《关于在治理商业贿赂专项工作中及时移送和受理涉嫌犯罪案件的通知》,具体涉及五方面内容:一是建立有关部门的协调配合机制,二是明确案件移送标准,三是及时移送涉嫌商业贿赂犯罪案件,四是依法受理涉嫌商业贿赂犯罪案件,五是加强对案件移送和受理的监督检查。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务

京ICP备10028400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7625号 网站标识码: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