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治理商业贿赂领导小组办公室
2007年3月9日
编者按:2006年开展治理商业贿赂专项工作以来,各高校在教材采购供应领域积极探索,采取了许多行之有效的措施,加强管理和监督,取得了一定的经验。
河南大学以治理商业贿赂为切入点构建教材采购供应的新机制
2006年以来,河南大学以治理商业贿赂为切入点,按照“管办结合、便利师生”的原则,围绕构建教材采购供应的新机制进行了积极探索,总结出以下经验:
一是创新管理体制,实现规范运作。2006年6月,河南大学按照“管办分离”的原则进行了教材管理体制改革,将全校教材采购供应工作交由新成立的后勤图书教材采购供应中心负责。在这种模式下,后勤教材采购中心定购什么样的教材由教学单位提供,并经教材科审查同意,定购教材的数量取决于学生自愿购买的数量。教材的采购由学校相关部门负责同志组成的教材招标领导小组通过公开招标方式采购,教材的供应及其它服务则由后勤教材中心承担。这样,教材的选用、审批和采购等分别为多个不同的利益主体所掌控,形成了多方制衡防范关系,突破了在原教材管理体制下对所有的教材工作由一部门包办的“垄断”地位,有效地降低了发生商业贿赂的可能性。新模式沿袭了原有的教材选用程序,并用文件的形式确立了学生自愿购买教材的原则,实现了管理职能和经营服务职能的科学分离。
二是采取得力措施,降低运行成本。在教材采购折扣确定的前提下,通过科学管理降低运行成本,并将所得利益最大限度地让给学生。在运行成本控制工作中,河南大学采取了以下措施:1、在教材采购工作中引入竞争机制,由校纪委、审计处、财务处、教务处、教学单位和后勤服务总公司共同组成招标工作小组,认真执行招标工作纪律。在保证教材质量的前提下,争取比较合理的折扣,为降低运行成本奠定了坚实的基础;2、发挥高科技优势,通过教材管理系统动态监控普通本科、成人教育学院、民生教育学院的教材供需情况,并交换供需信息以指导库管员进行调库操作。对调库后的剩余教材,则按照《教材采购合同》的有关约定,分别清退给原教材供应商,避免了因转学、转专业引起教材计划调整或定购人数变化而导致大量教材积压和浪费现象的出现,真正实现了“零库存”;3、实现机动灵活、合理有效的用人机制。在科学定岗的前提下,实行专兼职相结合,有效地节约了人力资源成本,且有力地保障了全校师生的教材用书需求。
三是坚持以人为本,服务广大师生。教材管理体制改革过程中,河南大学着眼于以人为本、构建和谐校园的价值取向,在教材采购供应工作中,通过多种优质服务措施,将为师生代购教材所产生的折扣收益全部让利于师生,从根本上维护了师生的切身利益。1、直接以低于85的折扣与购买教材的师生进行结算,仅此一项2006年度就多让利100多万给学生;2、免费给贫困生发放教材;3、注重细节服务。在教材发放工作中,河南大学图书教材采购供应中心始终坚持为不同校区的学生免费送书,无条件满足师生的教材追定需求,并保证其享受与集体购买教材同样的优惠价格,无条件退换调专业的学生已经领取但未开设相应课程的教材。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务
京ICP备10028400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7625号 网站标识码: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