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纪委副书记 刘峰岩
2005年8月25日
同志们:
今年1月,中央颁布了《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实施纲要》,这是党中央从完成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任务和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全局出发,为做好新形势下的反腐倡廉工作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深入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指导性文件。教育部党组认真贯彻中央精神,结合教育系统实际,制定了贯彻落实《实施纲要》的具体意见,今天在这里召开视频会议,对贯彻落实工作进行部署,这必将有力推动教育系统反腐倡廉工作的深入开展。参加这次会议,对我来说既是一次难得的学习机会,可以从周济部长的讲话和一些单位的经验介绍中学到很多有益的东西;又是一次很好的汇报机会,可以借此机会向大家汇报中央关于制定颁布和贯彻落实《实施纲要》的有关情况。下面,我从三个方面向大家汇报,不当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一、起草《实施纲要》的背景和主要过程
我们党三代领导集体的核心都高度重视反腐倡廉工作,也都始终强调反腐倡廉必须坚持标本兼治,惩防并举,只是在不同的历史时期,针对不同的形势和任务的需要,有时强调惩治,惩治中也有预防;有时强调预防,预防也不忘惩治。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后,江泽民同志连续十次在中央纪委全体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系统阐明了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重要思想,随着形势的发展,他越来越强调要逐步加大治本力度,从源头上解决腐败问题。2000年,他在中央纪委第五次全会讲话中明确指出:“反腐倡廉,既要治标,更要治本”。“前些年,由于腐败现象呈现发展蔓延的趋势,我们在抓治本的同时,采取治标方面的措施更多一些。这是完全必要的。当前,反腐败斗争应该逐步加大治本的的工作力度,努力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现象。”2002年,在中央纪委第七次全会讲话中,他提出了“两个转向”的思想,即:“要从标本兼治、更多地注重治标转向标本兼治、以治本为主的工作思路上来,注重从源头上预防和解决腐败问题”。 “对领导干部的管理,要从事后查处为主转向事前监督为主,将监督的关口前移。”
党的十六大以后,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在继承中发展,在发展中创新。2003年10月,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要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建立健全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的目标。2004年1月,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央纪委第三次全会的讲话中,系统阐述了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的问题。2004年9月,十六届四中全会强调,要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抓紧建立健全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这是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审时度势,为推进新形势下的反腐倡廉工作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
起草《实施纲要》,就是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提出的,是中央纪委监察部为贯彻落实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决定和胡锦涛总书记的一系列重要讲话精神采取的一项重大举措。《实施纲要》的起草经过了制定方案、开展研讨、分工起草、综合汇总、征求意见和上报审批六个阶段。在这个过程中,官正、何勇同志和起草组进行了广泛深入的调查研究,共召开各类座谈会30多次,听取了400多名有关部门负责同志的意见,阅览了大量各地各部门报送的材料。经过反复研究、反复修改,数易其稿,形成了《实施纲要》(征求意见稿)。根据官正、何勇同志的指示,中央纪委专门下发文件,用半个月的时间,征求了31个省、区、市党委、纪委和中央国家机关各部委党组、纪检组等125个地方和部门的意见。这样大范围征求省区市党委、纪委和部委党组、纪检组的意见是不多见的。教育部党组、纪检组在《实施纲要》起草过程中也做了大量工作,作出了自己的贡献。《实施纲要》稿经过了中央纪委常委会、中央党建领导小组会议、中央政治局常委会和中央政治局会议的审议,都给予了高度评价。可以说,《实施纲要》的形成,走了一个民主化科学化决策的过程,是全党集体智慧的结晶。
二、《实施纲要》的主要内容和基本精神
《实施纲要》共分8部分21条,9800余字。第一部分是讲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的重要意义。第二部分是讲反腐倡廉的六条基本经验。第三部分是讲指导思想、主要目标和工作原则。第四部分是讲加强反腐倡廉教育的基本要求。第五部分是讲反腐倡廉制度建设。第六部分是讲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第七部分是讲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中充分发挥惩治的重要作用。第八部分是讲加强领导,齐抓共管,狠抓落实。学习领会《实施纲要》的基本精神,要注意把握好以下几点:
第一,要充分认识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的重大意义。这里我想强调三点。一是从中央的重视程度看,十六届三中全会、四中全会的《决定》中都强调了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的问题;从2003年10月到2005年1月,胡锦涛总书记在一年零两个月的时间里,先后九次在不同的重要会议上,深刻阐述了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的问题,这在党的历史上是不多见的,说明它太重要了。二是从中央印发《实施纲要》通知看,对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的重要意义,通知强调:“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方针,建立健全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是党中央从完成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任务和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全局出发,为做好新形势下反腐倡廉工作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这是我们党对执政规律和反腐倡廉工作规律认识的进一步深化,是从源头上防治腐败的根本举措,对于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三是从《实施纲要》颁布后的社会反响看,它得到了党内外的充分肯定,引起了国内外的广泛关注,反映十分强烈。大家普遍认为,《实施纲要》的颁布得民心,顺民意,是中央的英明决策,标志着反腐倡廉工作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第二,要深刻领会指导思想、基本经验的精神实质。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的指导思想涵义深刻,具有时代特征和中国特色,包含了很多新观点。例如, “一个树立”,就是树立和落实科学的发展观。这是一个重大的理论和实践问题,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统领,是从新世纪新阶段党和人民事业发展全局出发提出的重大指导思想。“五个坚持”,就是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坚持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坚持为民、务实、清廉;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
《实施纲要》总结的反腐倡廉工作六条基本经验,体现了继承、发展和创新的精神,既坚持了以前的经验,又认真总结了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关于反腐倡廉工作的一系列新观点、新论断和新要求。比如,第四条阐述了必须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和以人为本的理念,把纠正部门和行业不正之风,改成切实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符合以人为本的理念,赋予了纠风工作新的内涵,体现了较强的时代性。
第三,要准确把握反腐倡廉的战略方针。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是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提出的反腐倡廉的战略方针,是对十六大讲的“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方针的继承和发展,标志着我国反腐倡廉进入一个注重预防的新阶段,是《实施纲要》的一条主线。坚持这个方针,既适应了反腐倡廉工作的长期性特点,又为实现阶段性目标提供了具体思路和办法;既要求坚决惩治腐败,更要注重预防。
第四,要坚持教育、制度、监督并重。教育、制度、监督既是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的三个关键环节,也是三大支撑点,还是三个实体部分。三者相互依存,相互配套,相互促进,缺一不可。
从教育来看,加强思想道德教育是反腐倡廉的基础性工作,是领导干部拒腐防变的思想保证。如果不抓好反腐倡廉教育,领导干部廉洁自律的意识就会淡薄,理想信念就会产生动摇,思想道德防线就会崩溃。如黑龙江省原政协主席韩桂芝,就是理想信念动摇的一个典型。她在家中供有佛像,一日三拜,在一尊观音像身后,贴有两个条幅:“佛德我升大官,官大升我德佛。”这两句话的意思是:佛保佑我升大官,我升官以后感谢佛的恩德。她把希望寄托在佛的身上,理想信念发生了动摇,最终走上违法犯罪道路,被开除党籍,开除公职,移送司法机关处理。(请大家看一段移送时的录像。)一个人是这样,一个国家也是这样。苏联解体、东欧巨变,意识形态和政治思想领域出问题是一个重要原因。现在美国等西方国家在格鲁吉亚、乌克兰和吉尔吉斯斯坦发动“颜色革命”,实质也是通过西化分化,把人们的思想搞乱,达到夺取政权的目的。高校是西方敌对势力与我争夺接班人的重要阵地,大学生面临着西方价值观念和腐朽生活方式的冲击,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显得尤为重要,对此我们必须保持清醒头脑。
从制度来看,依靠制度惩治和预防腐败是我们坚持依法执政、依法治国的必然要求,也是做好反腐倡廉工作的重要保证。近几年查办的很多大案要案,都与管理制度和体制机制存在缺陷有关。如最近查处的原北京市交通局副局长毕玉玺,就是利用制度上的漏洞,采取直接干预项目招投标工作、选择下属公司注册地、为他人晋升职务提供便利等方式,共计受贿1004万余元,私分国有资产300万元,被一审判处死刑,缓期两年执行。
从监督来看,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是有效预防腐败的关键。分析当前腐败现象易发多发的重要原因,几乎无一例外地存在监督缺位或流于形式的问题。如安徽省原副省长王怀忠,就是一个拒绝组织监督的典型。在他那个地区,谁也监督不了他,谁也不敢监督他。他大搞形式主义和形象工程,道德败坏,贪污受贿,对他反映很大。当中纪委开始调查他之后,他不仅不配合组织调查,反而鬼迷心窍,妄图找人摆平调查他的事。结果上了骗子的当,加速了问题的暴露。王怀忠拒绝组织的监督和挽救,走上了不归路。执行死刑前问他有什么要求,他说要见家人。(请大家看一段他和家人见面时的录像。)每当看到这儿,我就感慨万千,心想:“早知今日,何必当初呢?”这个教训太深刻了!
第五,要坚持惩防并举、注重预防,正确处理惩治和预防的关系。坚决惩治腐败是我们党执政能力的重要体现,有效预防腐败更是我们党执政能力的重要标志。惩治和预防是反腐倡廉工作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两个方面。只有抓好从严惩治,严肃查处腐败案件,才能有效遏制腐败现象的蔓延,才能为注重预防创造前提条件。只有抓好预防,从源头上不断铲除腐败滋生蔓延的土壤,才能巩固和发展反腐倡廉取得的成果,从根本上解决腐败问题。这就要求我们,一方面要抓惩治腐败不放松,对腐败分子发现一个就要坚决查处一个,绝不姑息,绝不手软。另一方面,更要注重预防,从根本上遏制和减少腐败现象的发生。
第六,要坚持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相适应。《实施纲要》适应了 “四位一体”的新要求,强调更大程度地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不断拓宽从源头上防治腐败的领域等,体现了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强调大力发展党内民主,健全民主集中制的各项制度,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确保权力的正确行使等,体现了与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相适应;强调大力加强廉政文化建设,形成以廉为荣、以贪为耻的良好社会风尚等,体现了与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相适应;强调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坚决纠正损害群众切身利益的不正之风,维护社会安定和谐等,体现了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相适应的要求。
第七,要坚持用改革和发展的办法治理腐败。发展是解决中国一切问题包括党风廉政问题的关键,改革是从源头上预防腐败的重要措施。坚持用改革和发展的办法,解决导致腐败现象发生的深层次问题,是有效治理腐败的根本途径。改革和发展必须坚持反腐败,不抓反腐败,不坚持两手抓,改革和发展就要受到干扰和破坏。反腐败必须靠改革和发展来促进,注重用发展的思路和改革的办法解决腐败问题,这是《实施纲要》的一个显著特点。
第八,要坚持立足全党、着眼全局和立足当前、着眼长远来部署反腐败工作。反对腐败关系党的生死存亡,是全党的一项重大的政治任务。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关系全局,涉及党委、人大、政府、政协、纪委等方方面面的工作,必须坚持党委统一领导、党政主要领导亲自抓、纪委主动协调、相关部门各负其责、全党动手、形成合力。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是长期的战略任务。我们既要着眼长远,进行战略性思考,又要立足当前,从现在做起,抓紧落实《实施纲要》的具体意见,并搞好任务分解,加强督查,狠抓落实,务求实效。
三、求真务实,真抓实干,把教育系统贯彻落实《实施纲要》的《具体意见》落到实处
《实施纲要》颁布后,各省区市党委、纪委和中央国家机关各部门党组、纪检组高度重视《实施纲要》的贯彻落实工作,普遍成立了贯彻落实工作领导小组和专门机构,有的是党委一把手担任领导小组组长。截至目前,绝大多数省区市和中央国家机关部委已经制定下发了贯彻落实《实施纲要》的《具体意见》。现在的关键是,进一步采取有力措施,把《具体意见》落到实处。关于教育系统如何贯彻落实好《具体意见》,我想提出以下两点建议。
第一,要把贯彻落实《具体意见》同学习领会胡锦涛总书记关于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重要论述结合起来。
胡锦涛总书记关于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重要论述,主要体现在中央纪委第三次全会、第五次全会的讲话以及中央〔2005〕 8号文件中。经过我的学习和初步概括,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在谈到反腐倡廉工作的极端重要性时,他指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关系党的生死存亡;党越是长期执政,反腐倡廉的任务越艰巨,越要坚定不移地反对腐败,越要提高拒腐防变的能力;各级党委要把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作为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一项重大政治任务抓紧抓实。”
2、在谈到反腐倡廉工作如何向纵深发展时,他强调要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方针,抓紧建立健全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并指出,“这是党中央在总结历史经验、科学判断形势基础上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是反腐倡廉工作向纵深发展的必然要求,是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更好地防治腐败的必由之路。”
3、在谈到《实施纲要》的主要精神时,他指出:“最近,中央颁布了《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实施纲要》,明确了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的指导思想、主要目标和基本要求,体现了注重治本、加大预防腐败的工作力度的精神。”
4、在谈到腐败现象产生的重要原因时,他指出,“教育不扎实、制度不完善、监督不得力,是腐败现象得以滋生蔓延的重要原因”。“从主观上说,放松世界观的改造,背弃理想信念,思想蜕化变质,是一些人堕落为腐败分子的根本原因”。“从客观上说,一些领域中制度和机制还不完善,使有些人进行形形色色腐败活动有机可乘”。“从管理上说,监督机制不完善,监督不到位,也是腐败现象易发多发的重要原因”。
5、在谈到如何看待当前反腐倡廉的形势时,他指出:“当前,反腐倡廉总的形势是好的,各项工作都取得了新进展,一些方面的不正之风有所遏制,一些领域的腐败案件呈下降趋势,人民群众对党风廉政建设的满意程度有所提高。”
6、在谈到加大预防腐败工作力度的时机和条件时,他指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完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不断发展、社会主义法制不断健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不断加强、我国综合国力不断增强等,为加大预防腐败工作力度提供了有利条件。“总体上讲,当前加大预防腐败的工作力度,条件基本具备,时机比较成熟。”
7、在谈到治标和治本的关系时,他指出,治标和治本是反腐倡廉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两个方面。只有抓紧治标严惩各种腐败行为,有效抑制腐败分子的猖獗活动,才能为治本创造前提条件。因此,“对任何违纪违法行为,都必须毫不留情地予以追究,决不能手软”。只有抓好治本,从源头上不断铲除腐败滋生蔓延的土壤,才能巩固和发展反腐败取得的成果,从根本上解决腐败问题。“如果我们只注意查办具体案件,不注重从源头上抓起,可能一时见效,但往往会产生防不胜防、查不胜查的情况,一些腐败问题很可能查而再来,纠而复生。”
8、在谈到深入开展反腐倡廉工作的要求时,他指出:“坚决惩治腐败是我们党执政能力的重要体现,有效预防腐败更是我们党执政能力的重要标志。”当前要着重抓好五个方面的工作,归纳起来就是教育、制度、监督、改革和惩处。
9、在谈到反腐倡廉教育与先进性教育的关系时,他强调,在先进性教育活动中,“各级党委要结合反腐倡廉的要求,推动解决党员和党组织在思想、组织、作风以及工作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进一步打牢广大党员干部反腐倡廉的思想基础。”
10、在谈到进一步加强对反腐倡廉工作的领导时,他强调:“反腐倡廉是一项重大政治任务,必须全党动手。各级党委要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对抓好本地区本部门的反腐倡廉工作担负起领导责任。党委主要领导要负总责。”
胡锦涛总书记关于加大预防腐败工作力度的重要论述是指导我们开展反腐倡廉工作的思想武器,我们要把思想统一到胡锦涛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上来,把观念转变到反腐倡廉的战略方针和体系上来,切实抓好《具体意见》的贯彻落实工作。
第二,要切实加强领导,把《具体意见》的任务和要求落到实处。
学校是培养人才的基地,肩负着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根本任务,抓好《实施纲要》的贯彻落实工作十分重要。教育系统各级党委要按照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要求,认真贯彻落实反腐败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把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作为一项重要政治任务抓紧抓好。党委书记要负总责,确定一名党委负责同志具体抓。各级纪委要加大组织协调的力度,各有关部门要主动牵好头、负好责。要建立和完善领导责任制,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要抓好任务分解,把《具体意见》中提出的任务分解到相关部门,落实到人头上。要抓好督查,既要注意总结好的做法和经验,推动工作开展,又要认真查一查工作任务落实不力的原因,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切实加以解决。要建立健全责任机制、督查机制、奖惩机制、测评机制和保障机制,确保各项任务的完成。要把贯彻落实《实施纲要》同贯彻落实中央纪委第五次全会和国务院第三次廉政工作会议精神结合起来,同全党正在开展的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结合起来,特别要同教育系统的实际结合起来。要切实抓好廉政文化进校园和青少年廉洁教育工作,把这项工作同贯彻落实中央下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和《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结合起来,一起研究部署,一起贯彻落实。教育部党组对这项工作高度重视,抓的力度很大,浙江大学等单位创造了一批好经验,得到了吴官正同志的肯定。抓好廉政文化进校园和青少年廉洁教育工作,要牢牢把握三个关键环节:一要进学校领导头脑。只有领导的认识提高了,才能高度重视,给予支持,工作才能积极有效。二要进教师头脑。教师只有真学、真信、真懂、真用,才能丰富廉政文化知识,才能很好地教育人、培养人、影响人。三要进学生头脑,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以廉为荣、以贪为耻”的正确思想观念。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务
京ICP备10028400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7625号 网站标识码: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