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长期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坚持以人为本,不断完善学校各项民主管理制度,着力推进校务公开、党务公开和信息公开,切实改进治校方式,结合实际,积极实施干部选拔任用“阳光工程”,并以此为契机扎实推进党务公开,全面推进科学治校、民主治校。
一、诠释干部选拔任用的新理念,实施干部选拔任用“阳光工程”
高校处级干部是学校办学思路和目标得以实现的重要组织者、推动者和实践者,是学校管理队伍的中坚力量。因此,抓好处级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对于干部队伍建设和学校的发展至关重要。学校党委坚持在干部选拔任用中走群众路线,充分发扬民主,提出了“由多数人选多数人拥护的人”的干部选拔任用理念。
学校在充分调研基础上出台了《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处级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实施细则》,明确提出民主推荐、公开选拔、竞争上岗的选人用人机制。首先是保证干部选拔任用程序的公开公正。干部选拔任用的主要程序为:公开发布干部选拔任用公告、个人报名、民主推荐、资格审查、民主测评、面试答辩、常委会集体研究确定考察对象、组织考察与考察预告、常委会集体研究和票决任用人选、任前公示等。其次是加大干部交流力度,合理调配干部资源。坚决推行干部任期制,明确干部任职年限,落实干部交流制,提倡学院与机关、学院之间、机关之间的干部换岗交流,对主动向外部门(单位)应聘的,在同等条件下予以优先聘用;在同一岗位任职满两届的机关处职干部必须换岗交流。制定《关于处级干部退休、退居二线、低聘、落聘后有关待遇等问题的规定》,形成干部能上能下、能进能出的良性机制。第三是坚持干部选拔过程的阳光透明。严把测评关,干部竞争上岗要在所在单位进行民主测评,不是本单位多数人拥护的不能参与竞争。坚决实行党风廉政建设“一票否决制”,党风廉政建设不过关者不能参与竞争。为保证竞聘工作的公开公正,干部竞聘采用票决制,正处级干部竞聘答辩组的评委为全体校领导和由纪检部门、组织部共同抽出的部分校两委会委员共17名评委组成,副处级干部的答辩组的评委由党委书记、校长、主管副校长、校纪委书记和随机抽出的部分校两委委员共15名评委组成。进一步明确干部竞聘工作纪律,一旦发现有给评委打招呼者一律取消竞聘资格,基本杜绝了各种跑关系的现象。《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处级领导干部选拔工作任用实施细则》的颁布实施,有效落实了群众在干部选拔任用中的知情权、选择权、参与权和监督权,使得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真正成为“阳光工程”。
二、深入调研,广泛宣传,民主公开选拔干部理念深入人心
为调动广大教职员工参与干部选拔任用制度改革的积极性,学校党委对《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处级干部选拔任用实施细则》出台前的宣传发动工作进行了周密安排和细致部署。一是由组织部牵头组成工作班子,分别赴多个兄弟院校进行深入的干部人事制度调研,在调研的基础上依据《党政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结合学校实际起草文件讨论稿。二是营造浓郁的干部选拔任用改革的氛围。学校充分利用校报、宣传栏等媒介,不断营造氛围。校党委坚持集体宣讲和个别谈话相结合,开展充分舆论宣传和思想动员,把为什么要进行干部选拔任用制度改革、怎样进行改革、如何正确应对改革等问题讲清楚,讲透彻,有力保障了制度的顺利出台实施。三是在文件起草过程中充分保证广大群众的知情权和参与权。干部选拔任用方案的讨论稿出台后,校党委广泛征求各方面的意见。校党委书记亲自带队到各学院听取意见,又先后召开了党代会各代表团座谈会、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座谈会等。工作班子根据群众提出的意见和建议不断修改方案,整个方案自上而下、自下而上,上上下下反复讨论,五易其稿。使得干部选拔任用制度改革这一重要决策真正体现了公开、公正、公平。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处级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实施细则》的修订,使广大教职工感受到这次干部选拔任用制度改革是真正意义的透明公正的改革。党委在改革中实施党务公开的举措激发了师生员工的政治热情,他们密切关注改革动向,关心学校发展,体现难能可贵的民主参与和民主管理精神,有力推进了民主治校的进程。
三、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阳光工程”,为学校又好又快发展提供了强大的动力
干部选拔任用制度改革是学校党委与时俱进发展党内民主,创新和实施党务公开的途径和方法。通过实施新的干部选拔任用制度,使得学校广大干部精神面貌焕然一新,干部队伍结构趋于合理,党组织的战斗力进一步增强。
首先是党员干部思想观念发生显著变化。通过干部选拔任用制度改革,广大党员干部的思想产生极大震动,他们不断转变思想观念,变革思维模式,转变工作方式,干部选拔任用制度改革的意义已经超出了改革本身。在竞聘中,对工作熟悉不熟悉、对将来的工作规划清晰不清晰、对单位的发展有没有创新,必然影响到竞聘者的综合成绩。广大党员干部坚持实事求是,推陈出新,提出了许多新思路、新观点,推动了学校的发展。其二是通过改革彻底治理了干部“庸、懒、散”的思想,使得大家彻底明白了“能者上,庸者下”的道理,彻底唤醒了干部的服务意识和竞争意识。正如有的干部评论:“没有想到不好好干就得换位置”、“这种选人用人机制应该早一点在学校实施”。
其次是改革催生了良好的工作作风和昂扬正气。最显著的变化有两个方面:其一是学习风气不断浓厚。广大党员干部加强了对政治理论、业务知识和管理知识的学习。其二是干事业的劲头越来越足。广大干部变“组织要我干”为“我要为学校发展和自身价值的实现干”。干部到任后,纷纷拿出实际行动,履行自己竞聘时表达的承诺,学校呈现出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
第三是干部队伍结构得到优化。目前学校干部队伍呈现出年轻化和“双高化”的特点:一是年轻化。大批中青年干部走到了中层管理的第一线。二是“双高化”。一大批高职称、高学历、群众公认度高、个人综合素质高的人才脱颖而出。学校处级干部中研究生文化程度的86人,占干部总数63.2%;具有正高专业技术职称的干部占总数的40.4%。
总之,积极实施干部选拔任用“阳光工程”,对于努力建设一支适应学校改革建设发展需要的高素质干部队伍。扎实推进干部工作科学化、民主化、制度化,营造充满活力的用人机制,充分调动和发挥干部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同时,干部选拔任用“阳光工程”又是学校民主管理、阳光治校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校党委坚持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实践和实现民主治校的创造性尝试,必将推动学校各项事业又好又快发展。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务
京ICP备10028400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7625号 网站标识码: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