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工业大学将党风廉政教育、制度、监督等方面的重点工作,按照“工作项目化、项目目标化、目标责任化、责任具体化”的思路,实施项目化管理,做到以项目凝聚资源形成合力、以项目落实责任增强实效、以项目推动创新激发活力,初步形成了“项目化谋划、目标化管理、系统化推进、品牌化发展”的党风廉政建设工作新模式。
一、主要做法
1、选准选好项目,做好任务分解。一是开展调查研究,认真谋划项目。校纪委每年初都要进行深入调研分析,按照中央、省、教育部、省委教育工委党风廉政建设工作会议部署的工作任务,结合学校中心工作,由纪委办公室综合每个工作人员的建议项目,制定年度项目计划,初步提出项目实施安排和预期目标。二是召开部门会议,精心筛选项目。部门工作人员详细汇报各自建议项目的可行性和具体操作设想,纪委负责人详细点评项目,经过集思广益、缜密梳理、科学分析,筛选出年度拟实施项目。之后,纪委办公室对年度工作项目进行科学分类,把基础性工作列入基础工作项目,把上级纪检监察机关部署的重要任务和学校党委行政确立的年度重点任务的监督检查列入重点工作项目,把对工作思路、推进措施、形式载体、方式方法等进行探索创新的工作列入创新工作项目。三是召开纪委委员会议,审议论证项目。纪委委员就各项目是否具备创新的意义、清晰的目标定位、明确的时间节点、责任人、系统的工作安排、有效的推进措施等进行审议论证。四是细化工作方案,分解项目责任。论证通过的项目由纪委办公室列入年度《党风廉政建设工作要点和任务分解表》,明确规定工作任务的内容和目标、牵头单位、协办单位、责任领导和工作要求、时间节点等。五是召开校党委常委会,审核确定项目。六是召开校年度党风廉政建设工作会议,部署项目任务。会上,校党委书记、校长和校纪委书记就项目实施提出明确要求。
2、强化跟踪管理,狠抓责任落实。项目部署后,校纪委着重从四个方面推进项目落实。一是建立领导机制抓项目组织。校纪委成立了项目化管理工作领导小组,纪委书记任“项目总监”,亲自部署、安排、审核和协调项目;纪委副书记和纪委委员任“项目经理”,组织协调项目责任单位实施项目,并向“项目总监”汇报工作;纪委办公室负责项目的日常管理、组织协调和督促检查等工作。二是建立例会制度抓项目调度。对每个项目均安排一位纪委委员分工负责,通过建立项目例会制度,“项目总监”定期听取“项目经理”的汇报,研究项目推进情况,对涉及工作全局、推进难度较大的项目,亲自统筹协调解决。三是建立督导机制抓项目实施。校纪委建立了项目督导机制,纪委委员及时跟踪指导、督促、协调、帮助,充分调动项目责任单位的工作主动性和积极性,力促项目目标的达成。各项目责任单位负责人不定期对项目进展情况开展自查,及时向纪委委员汇报项目进展情况、后续计划安排和影响项目进度的主要困难及相关建议。四是建立宣传机制抓项目引导。充分发挥宣传引导作用,及时将典型项目通过校内外有关新闻媒体宣传报道,为推进项目营造良好氛围,确保项目优质高效实施。
3、严格考核评估,形成长效机制。每年年底前,学校成立检查考评组,由校纪委书记任组长,党办、校办、组织部、工会主要负责人和纪委委员为成员。科学量化细化考核内容,把领导重视、方案落实、责任分解、制度建设、完成效果、是否有特色和影响等情况进行综合量化,一并纳入年底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考核内容。在考核时间上,分自查自评和检查考评两个阶段,尽量避开年终考核高峰,突出考核实效。检查结束后,及时召开交流会,点评各单位的做法,既肯定成绩,也分析不足。在考核结果及其运用上,形成优秀、合格、不合格的考评意见,提交校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领导小组会议审议,并报校党委审核评定,在来年的校年度党风廉政建设工作会议上给予表彰或批评,考评结果作为基层单位年度目标管理考核和干部评先评优晋升的重要依据。形成了事前明确工作目标、事中实施过程化管理、事后做好考核评估的长效机制。
二、取得成效
党风廉政建设工作项目化管理模式的实施,为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工作和提升纪检监察工作绩效找到了有力抓手,为党风廉政建设与学校中心工作的融入找到了最佳结合点。此举增强了党风廉政建设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使党风廉政建设由“虚”变“实”,较好地解决了党风廉政建设任务指标不够“硬”,要求不够具体,考核奖惩不够严明等问题;使党风廉政建设工作在内容和方法上取得了突破和创新,向精细化管理迈上了一个新台阶;使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纪委组织协调、部门各负其责、依靠师生员工支持和参与的反腐倡廉领导体制、工作机制在全校形成,促进了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落实,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以2011年例,通过项目化管理模式,把全年党风廉政建设重点任务分解成29项,有些由纪委牵头、相关部门协助,有些直接由学院和部门独立或协同完成。从项目完成效果来看,反腐倡廉宣传教育和“廉政文化进校园省级示范点”建设得到有效推进,招生、招聘、招标等领域反腐倡廉制度体系进一步健全,重点部门和关键环节的监督进一步加强。在宣传教育方面,学校针对不同对象开展了一系列警示教育活动。在校园廉政文化建设方面,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活动,如组织开展了大学生廉洁话题辩论赛、“扬正气,促和谐”大学生廉政公益广告大赛和优秀作品展、“弘扬学术道德、遵守学术规范”专题研讨会等,辩论赛的项目化运作经验已作为大学生廉洁教育创新案例上报教育部参加评选。在廉政文化研究方面,有的课题依托学校人文社科重点基地面向全省高校申报,得到积极反响。在制度建设、监督工作方面,及时出台人事招聘管理办法等一系列新的制度规定并规范操作运行,重新修订了高水平运动员专业测试管理办法,又进一步强化对基建、资产和后勤等方面招投标程序和管理行为的监督等。中国共产党新闻网、安徽先锋网、中安在线、安徽教育网、安徽纪检监察网、安徽教育纪检监察网、马鞍山党风廉政网等媒体纷纷对上述部分项目进行了报道。
三、几点体会
党风廉政建设推行项目化管理模式是一种有益的尝试,通过具体实践,我们有如下几点体会:
一要明确哪些工作可以实施项目化管理。并非所有工作都需要实施项目化管理,比如一些常规性工作。
二要对症下药精选项目。充分尊重基层单位的创新精神,鼓励他们精心设计和申报特色项目,要对项目进行科学评估,精心选择项目,确保项目特色鲜明,切实可行管用。
三要量化分解项目责任任务。项目确定后,要对每个项目的任务及责任进行量化分解,按照“谁牵头、谁负责”的原则,明确项目实施的责任领导、责任人、具体实施时间和质量要求。项目责任单位承办后,要制定具体的项目实施方案,作出公开承诺,确保每个项目有序推进。
四要严格督查考评突出项目实效。采取召开现场会、座谈会、实地督查等形式,对项目进展情况进行督促指导。严把项目考评关,考评坚持定量与定性相结合,既兼顾过程性,更注重实效性。过程性考评以平时督查、随机抽查为主;实效性考评一般在年底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考核一并进行。考核结果与干部评奖评优晋升结合,充分调动干部积极性和主动性。
五要形成强有力的工作机制。要把项目纳入到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落实之中,明确项目责任单位或个人责任。校纪委一方面要积极争取学校党委行政对项目的重视和支持,另一方面要主动担负起组织协调的职责,把上级要求同学校和基层单位实际紧密结合起来,积极采取有效措施,确保项目取得实效。此外,校纪委要与学校有关职能部门和各基层党委密切合作,逐步建立和完善项目化管理的长效机制。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务
京ICP备10028400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7625号 网站标识码: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