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名称: | 陕西省启动“两基”攻坚 领导有力规划明确 | ||||
信息索引: | 360A05-11-2004-0217-1 | 生成日期: | 2004-04-07 | 发文机构: | 国家西部地区“两基”攻坚领导小组办公室 |
发文字号: | 2004年第2期 | 信息类别: | 财务与审计 | ||
内容概述: | 陕西省启动“两基”攻坚 领导有力规划明确 |
2004年第2期
陕西省政府高度重视“两基”攻坚工作,行动迅速,措施得力,使“两基”攻坚工作得到较快启动。
一、切实加强对“两基”攻坚工作的领导
贾治邦省长从北京参加完“两会”回到省里,就立即主持召开省科教领导小组会议,专题研究国家“两基”攻坚工作会议的贯彻落实问题。随后,省政府召开了常务会议,对“两基”攻坚工作作了部署,要求各市、县和各部门把思想认识统一到国家西部地区“两基”攻坚会议的精神上来,形成合力攻坚的局面。省政府成立了省“两基”攻坚工作领导小组,贾治邦省长担任组长,分管教育的朱静芝副省长任副组长,省教育厅、省计委、省财政厅等部门的主要负责同志为成员,并在省教育厅设立领导小组办公室。为进一步加强“两基”攻坚的投入力度,省级财政增列5000万元“两基”攻坚专款,主要用于“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工程”中的配套设施建设。省教育厅、省计委、省财政厅还联合成立了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工程管理小组,由教育厅长担任组长,省计委、省财政厅、省教育厅的9个相关处室主要负责人参与,设立专门办公室,选调精兵强将集中精力做好这项工作。
二、认真做好规划,为如期实现“两基”攻坚目标奠定基础
陕西省没有“普九”的21个县,全部集中在陕南秦巴山区和陕北黄土高原沟壑区。山大沟深,地广人稀,经济相对落后,教育发展水平较低。在对尚未“普九”的21个县逐个进行摸底测算的基础上,陕西省确定2006年为全省“普九”达标的最后期限,并重新制定了2003—2006年的规划。届时,“普九”人口覆盖率将达到100%。省政府与榆林、延安、商洛、安康、汉中等5个市政府签订了“普九”和扫盲工作目标责任书,5个市与21个攻坚县政府签订目标责任书,明确提出了相应的奖惩措施,落实了各级政府“两基”攻坚的责任。
为实施好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工程,陕西省精心制定工程实施规划,提出了明确要求。一是进一步科学确定寄宿制学校布局,把“两基”攻坚任务落实到学校。陕西省要求攻坚县都要结合当地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城镇化建设、移民建镇、学龄人口变化等因素,调研、论证并初步审定中小学布局规划。如地处秦岭深处的山阳县,是攻坚任务比较重的山区县,他们按照分类规划,分步实施,突出重点,攻克难点的思路,以学校布局调整为抓手,实事求是地制定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工程规划。总体布局上,重点考虑寄宿制学校分布合理,位置适中。项目学校选择上适度扩大中心小学和初中的规模;学校选址上,避开河边、库区和滑坡等地段,充分考虑安全、安静、便利、卫生等因素。校园规划上,强调整体布局科学规范,教学区、活动区、生活区相分离,互不干扰;校舍建设上,坚持功能齐全和坚固、够用、适用的原则,基本满足学生的学习、生活及娱乐等方面的需求,并对寄宿学生人均居住面积、人均食堂面积、学生宿舍设施配置项目与标准、食堂内部布局等提出了详细要求。二是精心筛选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工程的项目学校。陕西省要求,选入“工程”项目的学校,必须是中小学布局调整规划中保留的学校,是单独设置并具有一定规模和辐射作用的学校,小学项目校建成后在校生一般在300人以上,初中在600人以上,优先保证学生有明显增加的学校,确保有限的资金发挥最大的效益。三是整合各种教育项目,有效配置教育资源。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工程要与二期“义教工程”、“危改工程”、“现代远程教育工程”等统筹规划,由各级“两基”攻坚办统筹协调各项“工程”,避免重复投资或顾此失彼。四是科学测定学校规模,做好学校建设方案。学校用房的设计要符合学校的实际需要,不盲目追求高标准。陕西省拟组织省内设有建筑类专业的高校,义务提供若干标准化设计方案供各县、各校选用。在不增加投资的前提下,设计尽可能多样化、有特色。
三、加强对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工程的指导与监督,确保“工程”成为“阳光工程”、“放心过程”、“精品工程”
陕西省拟采取六项措施加强对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工程的指导和监督。一是实行领导分片包干责任制。省委教育工委、省教育厅领导干部每人负责抓2至3个攻坚县,从现在起到2006年,包干对象不变,领导责任不变。二是组织熟悉教育、财政及学校建设的专家组成专家组,定期分赴各个攻坚县检查指导工程建设。三是完善“工程”资金国库集中支付与专户制度。省、市、县三级均设立“工程”专户,支出管理在县一级,资金不得下拨到乡镇或学校。四是成立项目督查组,将“工程”实施列为教育督导和教育监察工作的重点。每年对各个攻坚县至少督查指导两次,重点督查责任落实情况、资金到位与使用情况、县级对“两基”攻坚投入情况和工程质量情况。五是加强舆论监督与社会监督。项目建设规划、项目学校名单、项目建设规模与内容、建筑施工单位、竣工验收等均向社会公布。省、市、县三级项目办设立举报电话,接受社会监督。六是严格工程基本建设程序。土建项目管理要坚持先勘察、后设计、再施工的原则,严格按照基本建设程序履行报批手续,严禁搞边勘察、边设计、边施工的“三边”工程,新建和改扩建后的校舍最低使用寿命必须在50年以上,坚决杜绝新建和改扩建学校出现重大安全事故和工程质量问题。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务
京ICP备10028400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7625号 网站标识码: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