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名称: | 海南省扎实做好实施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工程的基础工作 | ||||
信息索引: | 360A05-11-2004-0069-1 | 生成日期: | 2004-11-08 | 发文机构: | 国家西部地区“两基”攻坚领导小组办公室 |
发文字号: | 2004年第14期 | 信息类别: | 财务与审计 | ||
内容概述: | 海南省扎实做好实施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工程的基础工作 |
2004年第14期
为保证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工程的顺利实施,海南省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认真编制了《海南省2004-2007年中小学校建设规划》和《海南省2004-2007年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工程项目规划》。规划力求与当地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相结合,与教育信息化建设、实施“校校通”工程相结合,与改造学校危房和完善寄宿条件相结合,与移民建镇、小城镇建设相结合,为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工程的实施奠定较好的基础。海南省的主要做法是:
一、摸清家底,科学规划
为摸清全省农村教育家底,海南省政府成立了由省教育、财政、发展改革、人事劳动保障等8个部门组成的农村教育调查队,省长卫留成任总队长,副省长林方略、教育厅长黄国泰任副总队长。调查队通过听取汇报、实地察看、召开座谈会、个别专访、发放问卷和调查表等方式,深入11个县市1000多所中小学调查摸底,找准了农村教育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海南省编制了《2004-2007年中小学校建设规划》、《2004-2007年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工程项目规划》、《中小学校教育技术工程建设标准规划》、《中小学校教育技术设备配备标准规划》、《2004-2007年中小学校师资培训规划》、《中小学校困难学生资助规划》等一系列规划和方案。通过实施这一整套规划,将改造全省中小学危房47万平方米;新建、扩建中小学校舍60万平方米;为258所中小学配备常规教学仪器设备和电教设备,对625所中小学实施“远程教育工程”;对5.94万名中小学教师进行全员培训,培训骨干教师1.1万人,培训中小学校长6800人;对23万名家庭贫困学生实行“两免一补”。
二、突出重点,分步实施
海南省在编制2004-2007年中小学校建设规划时坚持以下四个原则:一是抓住关键,合理安排。在对建设内容分项规划的前提下,根据资金的投入情况及项目内容,突出重点,按轻重缓急,逐年分解任务,分步实施,资金投入向贫困地区倾斜,集中力量建设好201所乡镇中心学校和初级中学。二是优化结构,先立后破。在中小学布局结构调整工作中,对需要撤并的学校,采取在新校区先扩建、满足需求后再撤并老校区的办法进行。三是立足标准,保证质量。按照教育部规定的中小学校生均校舍面积标准、教学仪器配备标准、图书配备标准、中小学“校校通”建设标准等进行建设和配备,遵循“实用、耐用、够用、方便学生”的原则,不搞不切实际的高规格扩建和低水平的重建,确保投资效益。四是推进公平,扶弱济贫。加大对家庭贫困学生的扶持力度,投资2700万元资助45000名家庭贫困学生。
三、落实责任,加大投入
为使中小学校发展规划的目标、任务落到实处,海南省各级政府加强领导,明确责任,把实施中小学建设规划作为市、县党政“一把手工程”,实行主要领导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抓,形成责任到人、措施到位、齐抓共管的工作机制。省建立对县级党委和政府教育工作年度考核和评估制度,省政府每三年对县级政府教育工作督导评估一次,把督导评估结果作为考核领导干部的重要内容。
为优先保证教育经费投入,海南省政府决定,从2005年至2007年,省财政在正常安排的教育经费以外每年新增1亿元专项用于改善农村基础教育的办学条件。为确保《2004-2007年中小学校建设规划》顺利实施,在用好中央有关专项资金的同时,海南省省级财政将配套35300万元,市县财政将配套18881万元,学校及其他方面将筹集资金14459万元。同时,为保证资金合理使用和提高效益,海南省明确要求各级政府强化资金管理,设立工程项目教育资金专户,由县统一集中管理,根据项目学校的投资计划和工程进度分期分批验收、支付,保证资金足额及时拨付。
据了解,海南省纳入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工程规划的项目县11个,项目学校55所,规划建设面积8.6万平方米,其中教室2万平方米,学生宿舍5.2万平方米,学生食堂1万平方米。建设任务将于2007年完成,届时可增加学生9500名,增加寄宿生13000名。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务
京ICP备10028400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7625号 网站标识码: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