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公开
信息名称: 宁夏回族自治区在“两基”攻坚中采取有力措施解决贫困山区教师不足问题
信息索引: 360A05-11-2005-0316-1 生成日期: 2005-04-04 发文机构: 国家西部地区“两基”攻坚领导小组办公室
发文字号: 2005年第2期 信息类别: 财务与审计
内容概述: 截至2005年4月各地“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工程”进展情况

宁夏回族自治区在“两基”攻坚中采取有力措施解决贫困山区教师不足问题

2005年第2期

  编者按:宁夏南部山区地处黄土高原和六盘山区,自然条件恶劣,经济基础薄弱,地方财力困难,是国家重点扶贫开发地区。这些地区教育普及率低,办学条件差,教师短缺的矛盾尤其十分突出。据测算,到2007年,该地区将新增中小学生约8万人,缺教师3000多人。为了确保宁夏南部贫困山区如期实现“两基”目标,宁夏回族自治区党委和政府对这个问题给予了高度重视,采取了多项措施着力解决南部“两基”攻坚地区教师紧缺的问题。现将宁夏在此方面的做法摘发如下,供各地在推进“两基”攻坚的工作中研究参考。

  2004年,宁夏自治区党委和政府办公厅针对如何解决山区教师紧缺问题,专门批转了《自治区党委组织部、编办、教育厅、人事厅、财政厅关于加强宁南山区农村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要求全区从十二个方面予以落实。

  一是通过合理配置人力资源,吸收部分行政事业单位超编人员充实教师队伍。从2004年到2010年,每年从山区机关事业单位超编人员中安排600人轮流到缺编学校任教2年。支教人员人事关系保留在原单位不变,享受教师10%的岗位津贴。

  二是从2004年到2005年,每年从山区行政事业单位超编人员中选调200名40岁以下、具有普通高校大专以上学历、能胜任教学工作的人员,补充到教职工编制空缺的县(区)教师队伍中。

  三是从2004年到2007年,每年从普通师范院校具有大专以上学历毕业生,和已取得教师资格的普通非师范院校的大专以上学历毕业生中公开招聘1000名教师,所需经费由自治区财政负担70%,各县(区)负担30%。

  四是在组织开展好教育对口支援的同时,从2004年到2007年,每年组织1000名大学毕业生志愿者到山区乡以下学校支教一年,自治区财政为每人每月补助生活费600元。

  五是推行城镇教师到农村学校任教服务期制度。山区各县每年安排500名城镇教师到农村学校服务2年。

  六是新招聘教师和支教的择业大中专毕业生全部安排到山区偏远乡村缺编学校任教。

  七是切实精简压缩非教学人员和工勤人员,合理配备教职工。从2005年起,山区各县教研员都必须到定点学校承担一定的教学任务,每名教研员每学期教学不少于30课时。

  八是采取自愿转岗、调整岗位、进修培训、分流支教等切实有效措施,有计划地组织教师从超编学校(科)向缺编学校(科)流动,逐步解决中小学教师队伍学科、学段、区域和结构不合理等结构性失衡问题。

  九是按照“按需设岗、平等竞争、择优聘任、合同管理”的原则,积极推行校长和教职工全员聘任制。

  十是强化对中小学教师德能勤绩的考核,将教师职业道德修养作为晋升职务和评优奖先的重要指标,实行“一票否决制”。

  十一是山区各市、县(区)党政机关和事业单位占用或变相占用中小学教职工编制,限2004年底前全部退还,用于补充新教师。对不能按期退还的,由占用编制的单位组织人员或招聘择业大学生到偏远乡村支教,直到该编制归还或核销。切实落实对边远地区、贫困地区中小学教师的优惠政策,稳定和优化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积极吸引人才到农村中小学任教。在同等条件下,新招聘教师优先录取支教的优秀大中专毕业生。支教教师享受优先评先、评优、晋升职称的政策,实行浮动工资制,所需经费由自治区财政补助。

  十二是切实落实对边远地区、贫困地区中小学教师的优惠政策,稳定和优化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积极吸引人才到农村中小学任教。在同等条件下,新招聘教师优先录取支教的优秀大中专毕业生。支教教师享受优先评先、评优、晋升职称的政策,实行浮动工资制,所需经费由自治区财政补助。

  目前,上述各项措施正在积极落实之中,对缓解宁夏南部山区教师紧缺矛盾,加快“两基”攻坚进程将起到积极的作用。自治区有关领导明确表示,将督促有关部门把这些措施逐一落到实处。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发布日期:2008-04-25  下载 收藏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务

京ICP备10028400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7625号 网站标识码: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