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公开
信息名称: 四川等地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寄宿制学校管理
信息索引: 360A05-11-2006-0406-1 生成日期: 2006-08-03 发文机构: 国家西部地区“两基”攻坚领导小组办公室
发文字号: 2006年第13期 信息类别: 财务与审计
内容概述: 四川等地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寄宿制学校管理的经验与做法

四川等地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寄宿制学校管理

2006年第13期

  编者按:“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工程”实施两年来,一大批寄宿制学校相继建成,寄宿制学校的管理变得越来越重要,四川、甘肃、内蒙古、贵州、江西等地在这方面做了一些有益的尝试。现将他们的主要做法刊登如下,供各地参考。 

  一、   四川省凉山州民族寄宿制教育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

  2004年9月全国民族地区寄宿制教育管理工作现场会在凉山州召开,凉山州在民族寄宿制教育办学、管理、发展上所做的创造性的工作受到与会者的肯定与好评,被誉为“凉山模式”:

  一是提高寄宿生生活补助标准,扩大寄宿制学生规模。2000年以来,四川省投入凉山州的民族寄宿生生活补助费14393.6万元,州配套2500万元,到2005年,享受生活补助的学生达9.03万人,比五年前增加了7万人。目前,凉山州已有民族寄宿制学校677所,形成了以凉山民族中学为龙头,各县(区)重点寄宿制学校为骨干,各乡镇普通寄宿制学校为依托的凉山州民族寄宿制教育格局。

  二是因地制宜,加强寄宿制学校小农牧场建设。五年来,投入小农牧场建设费500万元,用于100所民族寄宿制学校的小农牧场建设。目前,全州677所民族寄宿制学校中,有土地和小农牧场的学校有427所,占总数的63.1%。小农牧场的建设,不仅为寄宿学生提供了勤工俭学的机会,也为学校增加收入,改善学生生活发挥了作用。

  三是加强管理,完善制度,争创“示范”。凉山州注重加强民族寄宿制学校教育管理,每学年都对学校进行统一评估。 2003年6月颁布了《凉山州民族寄宿制中小学校管理办法》,各地、各校结合自身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实施细则,相互学习、相互借鉴,在争创州级“示范学校”的过程中,逐步完善了制度,规范了管理,提高了教育教学质量。

  民族寄宿制教育的发展,转变了当地群众观念,激发了他们求知识、求脱贫、求发展而送子女入学的热情,过去那种“宁愿交罚款也不送子女入学、请人代读”等现象没有了,实现了“要我读书”到“我要读书”的历史性转变。当地群众发自内心地讲:“多卖一只羊送孩子上学堂,多卖一头猪送孩子去读书。”在凉山,民族寄宿制教育已经成为当地一道亮丽的风景。

  二、甘肃省临洮县切实加强寄宿制学校安全管理

  一是落实寄宿生管理责任制。明确校长是学校安全工作的第一责任人,严格落实学校安全校长负责制、安全责任追究制和学校安全工作“一票否决”制。

  二是完善寄宿生宿舍、食堂管理制度。宿舍管理实行查铺制度、突发事件报告制度。食堂必须有证经营、规范管理、定期消毒、定点采购、定期检查,确保学生饮食安全。

  三是加强寄宿生安全教育。有针对性地对寄宿生开展交通、饮食、防火、防盗、用电、用火等方面的安全教育。冬季注重使用电热毯、宿舍生火、防煤烟中毒等安全知识教育,春夏注重宿舍通风、预防中毒中暑等生活常识教育。

  四是加强校外寄宿生的登记管理。对在校外居住的寄宿生,由学校统一印制校外寄宿生花名册,并与家长、房主、当地派出所签订安全责任书,保证学生安全。

  三、内蒙古突泉县、太仆寺旗注重改善寄宿生生活条件

  兴安盟突泉县将改善寄宿生生活条件与教育督导评估及年度考核相结合,对寄宿制学校食堂与餐厅、锅炉与澡堂、宿舍与厕所、洗衣与洗澡、学习与娱乐、生活与医护等“六配套”建设进行综合评估。明确规定:凡工作力度不大、行动迟缓、措施不力的学校,不得评为“示范学校”或“先进学校”。

  哈拉沁福合希望小学筹措资金为宿舍添置近百套新床和羊毛褥子,为食堂购买了馒头机和餐桌;积极开展勤工俭学活动,教师自己动手种菜,学校兴办养鸡场,补贴伙食费用,每周至少保证三次炒菜(两顿豆腐、一顿鸡蛋和一顿肉),让学生满意,家长放心。              

  太仆寺旗以“一切为了学生”为宗旨,确保寄宿生“吃好、住好”。在饮食方面:总体调控,限定伙食费总数,制定菜谱,合理调节口味,搭配营养,变两餐为三餐,确保学生餐餐有开水喝,对饭菜质量实行承包责任制;住宿方面:为学生宿舍配备暖气和报警装置,每排宿舍设一名舍监,负责学生的生活和安全。

  四、贵州省习水县寄宿制学校管理制度健全,责任到位  

一是健全制度。制定《宿舍管理制度》、《食堂管理制度》、《安全管理制度》、《住宿生管理制度》,加强学校管理;制定《宿舍管理人员考核细则》、《食堂从业人员管理制度和考核细则》,加强对食堂和宿舍工作人员的考核,提高管理质量;成立安全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了一整套常规应急预案,如《食物中毒预案》、《突发传染病应急预案》、《火灾事故应急预案》、《教学楼紧急疏散预案》、《停电应急预案》、《突发的伤害事故应急预案》、《交通事故应急预案》等,保证学生在各种紧急情况下都有教师负责疏导、保护和管理。

二是落实责任。实行校长负责制,县教育局要求寄宿制学校必须成立寄宿管理领导小组,校长为第一责任人,副校长、后勤主任为直接责任人,监督小组由教师、学生代表组成。建立校长总体抓,分管副校长、生活教师、班主任具体抓,学生干部配合抓的三级生活管理机制。

三是树立先进的管理理念。习水县寄宿制学校坚持以人为本,推行人性化管理、创建人文化环境、实施人情化服务,以“锻炼学生自强、自立、自我发展”为育人理念,形成关爱学生健康成长的氛围。

  四是注重学生素质培养。学校在教学、生活等各方面规范学生的言行,从早上起床叠被到晚上洗脚睡觉都有明确的要求,培养学生遵纪守法、文明礼仪;划分清洁区域,轮流值日,培养劳动光荣的品德,养成讲究卫生的习惯。县教育部门给每个学生食堂配备2台电视机,组织住校生晚上收看《新闻联播》,拓宽学生视野。同时,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加强对学生的身体锻炼和情操陶冶,让学生全面、健康地成长。

  五、江西省铜鼓县创办寄宿制学校特色教育

  江西省铜鼓县以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与管理为契机,结合山区特点,挖掘当地资源,努力创办特色学校,广泛开展特色教育,培养合格加特长的学生,使农村孩子也能享受与城市孩子一样的优质教育,基本实现了城乡教育的均衡发展。

  一是安排好寄宿生“四个一”活动,丰富学生校园生活。学校为安排好学生的学习、活动、生活,注重两张课程表的编排,在抓好基础教育课程的同时,适当安排好寄宿生“四个一”课外活动,即一小时开展娱乐活动(16:30至17:30),一小时处理个人事务(17:30至18:30),一小时观看电视节目(18:30至19:30),一小时自习(19:30至20:30),丰富了学生的校园生活。

  二是要求各校因地制宜创办特色寄宿制学校,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合格+特长”学生,做到 “一校一品”。石桥小学以植物标本制作为特色,建成“中国科学院武汉植物园科普示范基地”,并与中国华夏楹联书画联姻,实施每周一联(诗)教学,进行传统文化教育;温泉实验小学以科普实验为特色,利用科普宣传长廊,每天向学生宣讲活动小组搜集的科普知识;三都小学在第七届“世界之星”全国少年儿童美术书法摄影成果展上获金奖6项,银奖72项,被中国教育协会和中国教育报联合授予“艺术教育特色单位”。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发布日期:2008-04-25  下载 收藏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务

京ICP备10028400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7625号 网站标识码: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