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名称: | 教育部、财政部和全国保障办落实蹲点调研工作 蹲点人员到农村学校“安家落户” | ||||
信息索引: | 360A05-11-2006-0458-1 | 生成日期: | 2006-09-28 | 发文机构: | 全国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 |
发文字号: | 2006年第6期 | 信息类别: | 财务与审计 | ||
内容概述: | 教育部、财政部制定蹲点调研方案,派员赴全国6个蹲点地区36所农村中小学校进行为期一年的蹲点调研工作 |
2006年第6期
为贯彻落实全国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领导小组会议精神和陈至立国务委员“全过程跟踪新机制实施情况”的指示精神,及时发现改革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发现典型,推广经验,逐步完善政策,确保新机制顺利实施,教育部、财政部和全国保障办制定了蹲点调研方案。截止
蹲点调研的主要任务是,了解蹲点地区从省到学校新机制实施的全过程,包括免除学生学杂费、补助公用经费、建立校舍维修改造长效机制、巩固和完善教师工资保障机制的落实情况,农村中小学预算编制及执行情况;了解新机制实施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以及当地解决困难、处理问题的方式和办法;了解蹲点地区校长、教师、学生及当地领导、群众对新机制的反映和建议。蹲点调研的情况由蹲点人员每月向全国保障办报告一次,对突发性、紧急性的情况实行一事一报;全国保障办定期将各地情况归纳上报全国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领导小组。
蹲点调研的方式实行“以点带面,全程跟踪”。经与地方协商,选定了享受新机制学生人数较多、学校类型较全、经济发展状况中等,有较强代表性的重庆市永川市、四川省安岳县、甘肃省泾川县、陕西省长武县、河南省临颍市、湖北省红安县为蹲点调研地区。
为确保蹲点调研工作落到实处,取得实效,全国保障办在充分征求地方意见的基础上,制定了蹲点调研工作实施方案,设计了操作性较强的蹲点工作调查表,举办了蹲点调研人员培训班。培训班解读了新修订的《义务教育法》和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相关政策,介绍了新机制的实施情况,讲解了农村中小学预算编制知识,提出了具体工作要求。教育部副部长、全国保障办主任陈小娅到会看望了全体蹲点人员,勉励大家把自身锻炼成长与国家重大教育改革的实施紧密结合,珍惜机会,摆正位置,勤奋工作,不辱使命,保质保量完成任务。同时,希望蹲点地区对蹲点人员多关心、帮助、指导,为充分发挥他们的作用、促进他们的成长创造条件。
与此同时,根据全国保障办的要求,西部和中部试点省份地区也选择了有代表性的县市进行蹲点,加强调查研究和工作指导。目前已有13个省(市、区)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上报了蹲点调研工作方案(宁夏、安徽未报),确定了99个蹲点县(市),计划选派182名人员到农村学校蹲点。其中,四川省保障办选派的10名蹲点人员已下到了10个县开展工作;新疆规定各县市新录用的公务员第一年全部到农村学校蹲点;云南、青海、贵州、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蹲点人员也已经下到了学校。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务
京ICP备10028400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7625号 网站标识码: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