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名称: | 贵州省在“两基”攻坚中力建“放心工程” | ||||
信息索引: | 360A05-11-2004-0286-1 | 生成日期: | 2014-04-04 | 发文机构: | 国家西部地区“两基”攻坚领导小组办公室 |
发文字号: | 2004年第5期 | 信息类别: | 财务与审计 | ||
内容概述: | 贵州省在制度与机制、管理与监督、质量与效益方面抓出成效的主要做法 |
2004年第5期
编者按:贵州省“两基”攻坚起步较早。在实施“义教工程”中,该省创新思路,创新机制,采取了一系列有效措施,将“义教工程”建成 “放心工程”,取得了明显成效。贵州省的工作经验引起了国务院有关领导的高度重视。当前,西部各地要认真学习贵州等省、区的经验,进一步完善“两基”攻坚实施规划,细化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工程规划,在“两基”攻坚计划的实施中,在制度与机制、管理与监督、质量与效益方面抓出成效。
现将贵州省的主要做法介绍如下:
一、分配资金公开公平公正
分配和管好用好“义教工程”专款是防止腐败和确保项目成功的关键。贵州省各级财政、教育部门严格执行专项资金及财务管理制度,采用因素分析法来分配工程款,将项目县的人口、人均财政收入、农民人均收入、教育普及程度、是否民族地区、是否得到相关工程款等6个方面的数据输入计算机,对各个因素进行科学分析,做出综合评价,以此确定分配资金的额度,然后通过财政渠道,将资金直接拨付到项目县。因素分析法彻底改变了以往到省里跑得多就多得钱的传统做法,做到资金分配的公开、公平、公正、透明。
省内各地对“义教工程”从土建到教学仪器设备和图书采购,坚持面向全国招标,财政、审计和纪检监察等部门全程介入,确保招标采购,每一个环节符合有关法规。招标采购资金节约率达25%左右。
二 、实施动态管理,创新激励机制
贵州从省、地到县,加强对“义教工程”的管理和检查,由过去工作结束才检查总结的做法,改为动态管理,采取了跟踪监督、激励先进、鞭策落后等一系列措施,形成了激励和约束机制。
动态管理主要由省、市对各项目县实施的情况,进行跟踪督促和检查。全省每年至少要做两次大检查,暑期进行中期检查,年底对工程质量、进度、管理、效益等指标作全面评估,评出特优、优秀、良好、合格档次。省里对特优县奖励6万元,优秀县奖励3万元,良好、合格不奖励,特优、优秀县数量不封顶,鼓励争特创优。动态管理将激励和约束变成长效机制,各地形成你追我赶、不甘落后的局面。
三、建优质学校,抓优质管理
在农村中小学校建设中,贵州省改变将钱分散使用,小修小补的做法,坚持资金相对集中,建校按满足50年需求来设计,一步到位,把校门 、围墙、厕所、运动场、绿化、美化一次配套完整,力争使学校建成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窗口。在建好校舍的同时,贵州一手抓改善办学条件硬件方面建设,一手通过各种方式抓校长、教师管理和教学人员培训,效果明显,各项目学校管理有章可循,教学井然有序,实现了建成一所、完善一所的目标。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务
京ICP备10028400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7625号 网站标识码: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