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名称: | 建设可持续发展校园宣言 | ||||
信息索引: | 360A14-07-2008-0265-1 | 生成日期: | 2008-04-03 | 发文机构: | 教育部直属高校工作司 |
发文字号: | 信息类别: | 高等教育 | |||
内容概述: | 可持续发展校园综述、报道。 |
我们来自全国32所教育部直属重点高校的代表,于2008年1月30日至31日,参加了由教育部在同济大学召开的“建设可持续发展校园研讨会”。深入讨论了高校以党的十七大精神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在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推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中应尽的责任,并发表如下宣言:
1.我们对全球环境的持续恶化深表关注。近百年来,人类在享受高科技带来的物质文明的同时,也承受着科技发展所带来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全球面临经济发展、社会进步与环境保护、资源短缺的激烈冲突,全球范围的环境恶化和资源紧缺已经对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提出了严峻的挑战。
2.我们充分认识到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我国在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举世瞩目成就的同时,资源过度消耗和环境恶化的代价也相当巨大。未来若干年,要实现我国新型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宏伟目标,仍然需要巨大的资源来支撑,环境和资源问题的挑战异常严峻。按照既有的发展模式和生活方式,必然造成资源难以为继、环境难以承受、人民的生活质量难以提升,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难以实现。
3.我们也欣喜地看到全球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意识在不断增强。我国政府从生态文明的高度,提出加强能源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全社会的广泛共识。
4.我们意识到高水平大学是社会进步的“思想库”,是创新理念的发源地,是高新技术的试验场,肩负着培养人才、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文化引领等多重功能,在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进程中,具有义不容辞的责任,理应成为引领社会的风向标。高等学校有信心将可持续发展的先进理念,节约节能的发明创造,应用研究的核心技术,国际合作的最新成果,集成在校园,推广到社会,造福于人类。
5.我们倡议在大学的校园里将可持续发展的理念贯穿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加强教育与宣传,建设节约文化,倡导节约文明,使青年学生牢固树立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成为节约思想和可持续发展理念坚定的实践者和传播者,进而影响和带动整个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6.我们倡议在大学的校园里将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与科学研究紧密结合。将节约和可持续发展的理念贯穿于师生教学科研,加强节能环保等技术的研究和应用,源源不断地提供支撑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科技成果。
7.我们倡议在大学的校园里将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渗透到校园建设管理的每一个领域。将节约和可持续发展的理念贯穿于学生学习生活、学校行政与后勤服务等各个领域,建立长效机制,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广泛开展节能、节地、节水、节材和减少碳排放活动,积极推广应用保护环境的新技术、新工艺,把大学校园建设成资源节约、环境优美、生态良性循环的模范社区,引领和促进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8.我们向社会郑重承诺,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高等学校将勇于承担起应尽职责,进一步更新观念,健全制度、统筹规划,加强国际、国内高校间的相互合作与交流,全力构建可持续发展校园,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为人类的文明进步作出更大贡献。
附:与会高校名单
北京大学 中国人民大学 清华大学 北京师范大学 中国农业大学 南开大学天津大学 大连理工大学 东北大学 吉林大学 复旦大学 同济大学 上海交通大学 华东师范大学 南京大学 东南大学 浙江大学 厦门大学 山东大学 中国海洋大学 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 湖南大学 中南大学 中山大学 华南理工大学 四川大学 电子科技大学 重庆大学 西安交通大学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兰州大学
(美国耶鲁大学有关方面的代表应邀参加了会议)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务
京ICP备10028400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7625号 网站标识码: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