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名称: | 同济大学:校园建设中实现节约 | ||||
信息索引: | 360A14-07-2008-0247-1 | 生成日期: | 2008-04-03 | 发文机构: | 教育部直属高校工作司 |
发文字号: | 信息类别: | 高等教育 | |||
内容概述: | 可持续发展校园、报道 |
近几年同济大学发展很快,学校有很多新建筑上马,还有一批老建筑需要改造。由于建设过程耗能巨大,同济大学在新建和改建的过程中,将节约理念和节能环保技术应用于学校基本建设,因地制宜地集成了先进实用的节能、节水、节地和节材及环保技术,完成了包括综合楼、文远楼、大礼堂、学生浴室等节能示范工程,为推广校园节能减排提供了较好的示范作用。
例如,同济大学教学科研综合楼是一幢集教学﹑科研及办公等多项功能为一体的综合性建筑,总建筑面积45789平方米。作为同济校园内一座标志性的建筑,其集教学、科研于一体和大量的异型空间的建筑特点,决定了节能设计对大楼日后的正常运行和维护会产生较大的影响,而且空调系统的能耗往往占到建筑日常能耗的50%以上。所以,采用合理的空调系统对建筑的节能会产生比较大的影响和意义。
在同济大学教学科研综合楼项目设计初期,学校就非常重视大楼冷源系统的选择。经过暖通空调研究所和设计院的深入分析和研究,决定综合楼的空调冷源采用冰蓄冷系统,并采用乙二醇水系统、空调冷热水系统和变频供水系统,以降低空调水系统的输送能耗。综合楼还采用先进的BA自动控制系统,对室内空调机组的开启和温度设定采用独立空调和分区总控的方式,以便为日后大楼的正常运行管理中进一步降低空调系统的能耗创造条件。在照明技术上,学校采用智能照明模式,各个照明回路的开关状态可以通过计算机编程进行定义。设计师充分考虑了照明效果和节能因素,预定义了四种模式:节日模式、节能模式、值班模式和应急照明模式。大楼照明回路均纳入该系统,可以由位于地下室的弱电控制中心集中控制,也可以由位于各个区域的智能照明控制面板控制。
此外,同济大学还在学生浴室主要采用太阳能智能集中供热和中水回用等技术进行节能;在文远楼改造中,通过地缘热泵、外墙内保温隔热系统、雨水收集处理及回用系统等技术,既保持文远楼历史面貌又赋予其生态化的建筑理念;在校园照明系统中,学校使用节能灯管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据统计,仅2006年,学校能源支出较预算节省约1200万元。其中通过管理手段节约占年能源支出节约的74%,技术手段约占26%。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务
京ICP备10028400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7625号 网站标识码: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