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公开
信息名称: 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印发《全国学校艺术教育工作经验交流会纪要》的通知
信息索引: 360A17-08-2011-0002-1 生成日期: 2011-01-20 发文机构: 教育部办公厅
发文字号: 教体艺厅〔2011〕1号 信息类别: 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
内容概述: 2010年10月10日-11日,教育部在吉林省吉林市召开了全国学校艺术教育工作经验交流会,现印发《全国学校艺术教育工作经验交流会纪要》。

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印发《全国学校艺术教育
工作经验交流会纪要》的通知

教体艺厅〔2011〕1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

  我部于2010年10月10日-11日在吉林省吉林市召开了全国学校艺术教育工作经验交流会,这次会议是在学习贯彻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和教育规划纲要,推动教育事业科学发展的形势下召开的。会议全面总结了实施《全国学校艺术教育发展规划(2001年-2010年)》十年来全国学校艺术教育取得的成绩和经验,以教育规划纲要提出的战略目标、战略主题和工作方针为指导,明确了今后十年我国学校艺术教育改革发展的目标和任务,对于贯彻教育规划纲要、推进我国学校艺术教育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科学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现将《全国学校艺术教育工作经验交流会纪要》印发给你们,希认真组织学习,结合本地实际贯彻会议精神,采取积极有效措施,推进学校艺术教育的科学发展。

  附件:全国学校艺术教育工作经验交流会纪要

教育部办公厅

二○一一年一月十三日

附件:

全国学校艺术教育工作经验交流会纪要

  为了学习贯彻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和教育规划纲要、推动教育事业科学发展,教育部于2010年10月10日-11日在吉林省吉林市召开了全国学校艺术教育工作经验交流会。现纪要如下:

  一、会议概况

  教育部印发《全国学校艺术教育发展规划(2001年-2010年)》十年来,全国各级各类学校全面贯彻教育方针、认真贯彻该规划,学校艺术教育获得了长足的发展,取得了丰硕的成果。这次会议是十年来我国学校艺术教育发展成果的总结会,是我国学校艺术教育改革经验的交流会,也是贯彻落实教育规划纲要、部署今后十年我国学校艺术教育进一步改革和发展的工作会。参加会议的有:各省(区、市)教育厅(教委)分管艺术教育的副厅长(副主任)和体卫艺处负责人,教育部艺术教育委员会的有关专家,全国学校艺术教育先进单位的代表,以及吉林市的大中小学校长等,共140余人。

  教育部副部长陈小娅做了题为《认真贯彻落实〈教育规划纲要〉,推进我国学校艺术教育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科学发展》的重要报告。报告总结了我国各级各类学校贯彻落实《全国学校艺术教育发展规划(2001年-2010年)》十年来所取得的丰硕成果和宝贵经验,就今后十年我国学校艺术教育的改革和发展提出了重要的指导性意见,从贯彻教育规划纲要、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高度,阐述了推进学校艺术教育的科学理念、发展目标、工作任务和实施策略,对于推进学校艺术教育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科学发展具有重要导向作用。

  为充分肯定十年来学校艺术教育的丰硕成果,鼓励各级各类学校和广大艺术教育工作者继续推进学校艺术教育改革发展,教育部艺术教育委员会对贯彻实施《全国学校艺术教育发展规划(2001年-2010年)》的982个先进单位予以表彰。

  各省(区、市)教育行政部门认真总结了贯彻《全国学校艺术教育发展规划(2001年-2010年)》的成绩和经验,提交了本省(区、市)十年来学校艺术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总结报告。吉林省吉林市、北京市、辽宁省、上海市、江苏省、重庆市、深圳市、浙江省义乌市、四川省南部县等九个单位在大会做了典型经验介绍,分别从艺术教育的科学管理和全面推进,教师队伍建设、教育资源建设、课程建设、环境建设以及如何实现艺术教育的公平化、优质化、本土化、特色化等方面,介绍了各自的做法和经验。

  与会代表观摩了吉林市中小学艺术教育的现场。吉林市各中小学全面普及艺术教育,呈现出百花齐放、各具特色的生动局面,学生们精神面貌良好,奋发向上,充满阳光,充分体现了艺术教育的育人效果。吉林市中小学的师生们为会议奉献了一场有声有色的艺术展演,书画歌舞齐上阵,三千师生同歌唱。大家认为,现场展演活动集中反映了吉林市中小学艺术教育的成果,同时也是全国学校艺术教育蓬勃健康发展的缩影。

  为展示学校艺术教育成果、宣传学校艺术教育理念,教育部体卫艺司与中国教育电视台联合拍摄制作了艺术教育专题片《阳光下成长》。这部专题片用生动的画面和艺术的语言,介绍了我国学校艺术教育十年来发展的丰硕成果,反映了青少年学生在党的阳光下茁壮成长的精神面貌。与会代表观看该片后一致给予好评。

  二、会议总结了我国学校艺术教育改革发展的成绩和经验

  会议认为,十年来,学校艺术教育的成果集中体现在四个方面:一是大力推进艺术教育课程建设,初步建立了各级学校相互衔接的艺术教育课程体系,教学改革不断深入、教学质量不断提高,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注入了丰富的内涵,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二是课外活动丰富多彩,艺术活动面向全体学生的理念进一步确立,艺术教育活动管理逐步规范,育人效果显著,全国大学生/中小学生艺术展演活动和高雅艺术进校园活动成效显著,成为艺术教育的著名品牌,校园文化呈现崭新面貌,形成“向真、向善、向美、向上”的鲜明特质,为青少年健康成长营造了良好的育人环境;三是着力加强教师队伍建设,艺术教师队伍数量大幅度增长,专业培训力度不断加强,艺术教师素质普遍得到提高,高师艺术教育专业课程改革取得积极进展,为艺术教育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后劲;四是重点推进农村学校艺术教育,为促进教育均衡发展进行了富有成效的实践,提供了丰富鲜活的经验。

  会议总结了推进学校艺术教育改革发展的六条基本经验:美育和德育、智育、体育有机融合,课堂教学、课外活动和校园文化三位一体,是推进艺术教育的有效机制;坚持面向全体学生,育人为本,是实施学校艺术教育的根本宗旨;加强农村学校艺术教育,是学校艺术教育发展的重点;加强艺术教师队伍建设,是提高艺术教育质量的关键;确保经费投入,改善设备条件,是艺术教育健康发展的基本保障;充分发挥专家的引领、咨询作用,是艺术教育科学发展的智力支撑。

  与会代表认为,本次会议的收获是丰富的,对于今后十年我国学校艺术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将会产生深远的影响。

  三、会议就提升艺术教育理念、推进学校艺术教育发展取得了充分的共识

  与会代表认真学习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和教育规划纲要,就推进我国学校艺术教育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科学发展取得了充分的共识。大家认识到,要准确理解、深入领会会议和纲要的精神实质,增强发展学校艺术教育的使命感、责任感和紧迫感;要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战略主题,以“优先发展、育人为本、改革创新、促进公平、提高质量”的工作方针为指导,明确艺术教育发展目标,提升艺术教育理念,落实推进艺术教育的举措,开创学校艺术教育的新局面。

  与会代表认为,要以教育规划纲要的科学理念为指导,以促进人的发展为宗旨,不断提升艺术教育的认识水平。要认识到,推进学校艺术教育是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根本要求,是提供更加丰富的优质教育的迫切需要,是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发展的重要途径,也是加强中华优秀文化传统教育的有效载体。大家认为,美育和德育、智育、体育一样,有着自身特有的教育价值。美育具有陶冶情操、开启心智、塑造健全人格的作用。美育作用于人的情感世界,引导青少年追求人生的意义和价值。美育对于人的精神领域的深层次影响是其他教育所不能替代的,因此,美育和德育、智育、体育同样都是教育方针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不重视德育,损害的是一代人的道德水准;不重视体育,损害的是一代人的身体健康;而不重视美育,损害的则是一代人的心灵世界,影响的是一个民族的精神、想象力和创造力。作为美育的基本途径和主要内容,艺术教育对于“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具有独特的作用,对于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也具有奠基性的作用。

  四、会议明确了今后十年我国学校艺术教育的发展目标和推进策略

  与会代表一致认为,2020年我国学校艺术教育的发展目标应该定位于:实现惠及全体的艺术教育、提供丰富优质的艺术教育、构建体系完备的艺术教育。为了实现上述目标,要在深化艺术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艺术教育质量;扩大艺术活动受益面,提升艺术活动水平;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加强艺术教师队伍建设,全面提高艺术教师素质;优化艺术教育资源配置,保证艺术教育必备条件;加强教研科研工作,促进艺术教育健康发展;重点推进农村学校艺术教育,促进艺术教育均衡发展等方面切实加强工作。

  与会代表对正在研制过程中的《全国学校艺术教育发展规划(2011-2020年)》进行了认真讨论,针对当前学校艺术教育存在的问题,从明确目标责任,加强科学管理;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高艺术教育质量;加强队伍建设,提高管理队伍和专业教师队伍的整体水平;以城乡一体化发展机制为契机,优化艺术教育资源配置,促进学校艺术教育均衡发展;坚持依法治教,加强教育督导;以及建立艺术教育的合作机制,实现艺术教育资源共享等方面,提出了促进学校艺术教育发展的推进策略,为今后十年我国学校艺术教育制定一份既具有前瞻价值又切实可行的蓝图和行动计划提出了积极的建议和宝贵的意见,对我国学校艺术教育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科学发展充满了信心。

  会议要求,要认真学习、积极宣传本次会议的精神,将本次会议的精神传达到各级教育行政部门、所有中小学校长和全体艺术教师,让艺术教育的科学理念深入人心,变成广大艺术教师的自觉行动,使大家更加有责任感、更加有信心地开展工作。要以贯彻教育规划纲要为契机,积极进取,开拓创新,推进学校艺术教育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科学发展,为实现我国教育现代化做出更大的努力。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发布日期:2011-02-15 来源:教育部 下载 收藏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务

京ICP备10028400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7625号 网站标识码: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