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公开
信息名称: 关于印发《西安交通大学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试点情况报告》的函
信息索引: 360A22-07-2006-0296-1 生成日期: 2006-04-01 发文机构: 教育部学位管理与研究生教育司
发文字号: 教研司〔2006〕7号 信息类别: 高等教育
内容概述: 关于印发《西安交通大学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试点情况报告》的函

关于印发《西安交通大学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试点情况报告》的函

教研司〔2006〕7号

哈尔滨工业大学、华中科技大学、西安交通大学:

  根据我部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试点工作的安排,部署了哈尔滨工业大学、华中科技大学、西安交通大学进行试点。最近,我们到西安交通大学调研,将所了解的西安交通大学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试点工作情况报部领导。

  部领导非常重视,周济部长在《西安交通大学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试点情况报告》上批示:"很好,请印发哈工大、华中科大、北大、清华的同志们参考。北大、清华的经验也应该总结。大家互相学习,共同推进。试点就是改革的试点,发展的试点,要在试点的过程中进一步理清思路,明确政策。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意义重大,至关重要,也是非常艰巨的任务,我们大家都要下更大的决心、出更大的力气来抓好这件事情。""基金、奖学金应为申报制,科学而严格进行管理,发挥激励约束的作用,坚决打破大锅饭、铁饭碗。""要由研究生院和科研处双方给予强力的支持,由校长亲自负责。"

  现将《西安交通大学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试点情况报告》印发给你们,供参考。

附件:西安交通大学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试点情况报告

西安交通大学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试点情况报告

  2006年3月28-30日,研究生司司长杨卫同志等4人前往西安交通大学,通过与校领导、有关职能部门负责人、学院院长、研究生导师、研究生分别座谈等形式,就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试点进行调研。现将调研了解的情况报告如下:

  自2005年12月22日在教育部召开哈尔滨工业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和西安交通大学改革研究生培养机制试点会议后,西安交通大学随即成立了由校长郑南宁院士任组长,副校长卢天健教授、朱世华教授任副组长,研究生院、人事处、科技处、财务处、教务处、学生处等职能部门负责人任成员的学校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领导小组,立即着手试点工作,经过研究,反复分析、测算,听取校内各方面意见,形成了学校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总体思路。

  西安交通大学认为,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是观念上的改革,是体制上的改革,做好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是加强学校自主创新能力和创新人才培养能力的重要突破口,是学校教育改革向深层次推进的突破口。认为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不仅涉及研究生招生办法的改革、研究生奖助办法的改革、研究生培养方案的改革,而且涉及学校人事制度的改革、薪酬制度的改革、科研经费管理办法的改革等一系列重要内容,因此,学校将逐步对所涉及的内容进行全方位的改革,力图通过管理体制创新和运行机制创新,统筹及合理配置教育资源,激发导师与研究生的内在积极性,建立研究生创新激励机制,不断提高研究生教育质量和管理水平,力争在若干年内使学校研究生教育乃至整个学校管理体制跻身于世界先进行列。

  西安交通大学的改革工作首先从研究生奖学金制度、研究生招生制度、研究生"三助"制度等方面开始,并于今年开始实施。具体措施有:

  1.学校统筹国家下拨的研究生培养费、作为生活补助的研究生奖学金、社会捐赠的奖学金、科研项目中的人力资源成本费、以及学校筹措的其它经费等,设立"研究生创新基金"用于研究生培养。学校批准了《西安交通大学研究生创新基金管理暂行办法》(附后),已于2006年3月22日印发执行。"研究生创新基金"用于三个方面:(a)研究生奖学金。主要资助研究生的培养费以及生活费。获得奖学金的研究生除免交培养费外,还可获得学校和导师提供的不同数额的生活费。奖学金采取学校向学院分配、导师向学院申请、学生向导师申请的方式。在资助经费来源上,除少量特殊学科学校全额资助外,采取学校资助和导师配套资助的办法,每年由导师动态管理,实现导师负责制和资助制;(b)研究生"三助"金。用于设立"助研、助教、助管"岗位;(c)研究生科研基金。为支持研究生开展创新研究课题和培养研究生申请科研项目的能力而设置,面向所有研究生,重点是博士生。

  2.在研究生招生中将招生指标与奖学金挂钩,学校根据各学院指导研究生的教师数量、科研经费数量、重点学科数量以及重点实验室数量、学科特点等给各学院分配奖学金名额,并作为下达研究生招生指标的主要依据。通过这个杠杆作用,促使研究生培养与导师科研课题紧密结合,与高水平研究紧密结合。奖学金名额将每年在招生简章中统一向社会公布。

  3.学校将招生指标分配到各学院,学院根据研究生院的相关文件和自身学科特点制定详细的招生办法,在学校分配的名额内,由导师向学院申请。

  4.淡化博导概念,动态审核导师资格。每年由各学院根据担任研究生导师的基本条件、根据教师的科研项目与学术水平等进行审核,审核批准后可于当年招收研究生。

  5.为使导师与研究生明确各自的责任和义务,研究生入学时,必须与导师、学校签署创新基金资助协议书(样本附后)。

  西安交通大学还构思了关于研究生培养方面的改革内容,力争2-3年达到预期目标;关于人事制度与薪酬制度改革,由于涉及内容多、范围广,将在3-5年内逐步进行。

  西安交通大学校领导对改革试点工作高度重视,注意加强宣传,注意与广大教师、研究生的沟通,校长与学院院长当面协商。学校专门制订了《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的宣传提纲》(附后)并挂在网上,及时回答教师和学生的问题。考虑到改革试点工作马上涉及今年秋季入学的硕士生的录取,学校改革领导小组于3月27日召开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校内新闻发布会,起到较好效果(发布会总结附后)。在与我们的座谈中,研究生对学校的改革措施均表示满意,并希望该项改革能不局限于2006年新招的研究生;导师认为还应进一步加强调动导师积极性的相关措施。

  据西安交通大学财务处提供的情况,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前后资助学生的相关数据对比是:(1)改革前博士生资助额(不含资助的培养费,以下同)最高为9360元/年,改革后最高为14400元/年,增加5040元/年;改革前硕士生资助额最高为4800元/年,改革后最高为8400元/年,增加3600元/年。(2)改革前全校99.25%的博士生(指全日制,以下同)获得资助,80%硕士生获得资助;改革后100%博士生获得资助,85%硕士生获得资助。(3)改革前全校用于资助研究生经费额度为5232万元/年,改革后为8466.8万元/年,资助增加3234.8万元/年。

  郑南宁校长深有体会地说,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是牵动全局的改革,是校内体制改革的切入点,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带动了教育教学改革,助教岗位向优秀研究生开放,改变了盲目招生,规范了研究生培养,使好的科研团队、基地能招到更多好学生,学生可以找到满意的导师和研究方向。

  附:1.西安交通大学文件(西交研〔2006〕20号)《关于印发<西安交通大学研究生创新基金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略)

    2.西安交通大学研究生创新基金资助协议书(样本)(略)

    3.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的宣传提案(略)

    4.西安交通大学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校内新闻发布会总结(略)

教育部研究生司

二○○六年四月一日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发布日期:2008-04-25  下载 收藏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务

京ICP备10028400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7625号 网站标识码: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