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第30届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情况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30届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于2006年7月8日至16日在立陶宛首都维尔纽斯召开。世界遗产委员会21个成员国和其他近80个《世界遗产公约》缔约国、政府间和非政府组织及其他观察员600多人出席了会议。立陶宛总统阿姆达库斯出席会议开幕式并讲话。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干事松浦晃一郎,执行局主席章新胜,大会主席莫萨出席会议开幕式并致词。
我国派出了由常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大使张学忠为团长,由外交部、建设部、国家文物局、教科文全委会负责官员,河南殷墟、四川大熊猫栖息地、云南三江并流、北京明清故宫和苏州古典园林等遗产地有关人员以及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同济大学专家组成的代表团与会。
中央和国务院领导高度重视世界遗产申报和保护工作,并多次做出重要指示和批示。各有关部门和代表团于会前、会外做了大量工作,我两项世界遗产提名项目河南殷墟(文化遗产)和四川大熊猫栖息地(自然遗产)得到与会各国的一致支持,顺利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我国是唯一有两个提名项目都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国家。我国项目在通过后由遗产地代表发言,对各国的支持表示感谢,并表达了将认真履行公约、保护管理好该遗产地的决心和愿望。
本次会议还审议了我国云南三江并流、苏州古典园林和北京的三处遗产地(故宫、颐和园、天坛)等三个项目的保护状况。
本次会议共审议了30个新遗产项目提名,批准了其中的18个新遗产项目(包括2个自然遗产项目,16个文化遗产项目),同时还批准了1个跨国界(瑞典-芬兰)自然遗产的扩展项目、3个文化遗产的扩展项目。到目前为止,全世界共有世界遗产830项,其中文化遗产644项,自然遗产162项,文化和自然双重遗产24项,分布在139个国家(毛里求斯有了第一项世界遗产)。
28届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通过了在我国建立亚太地区遗产研究与培训中心的决议。我与会代表团成员在本次会上做了关于该中心筹备进展情况的报告。世界遗产委员会感谢中国政府为中心的建立所做出的努力,并将此写进决议。
会议对于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和国际自然保护联盟(ICOMOS和IUCN)提交的关于 “突出普遍价值”的报告表示满意。认为“突出普遍价值”应该在特定的文化和自然环境中进行确认,综合考虑其有形的和无形的表现。希望31、32届会议能总结出两本有关“突出普遍价值”的纲要文件指导具体的实践,同时要求咨询机构和委员国提供预备清单的新模版来体现遗产项目的“突出普遍价值”。强调“突出普遍价值”是决定世界遗产的核心。
考虑到遗产分布的地区平衡性,委员会建议为没有世界遗产的国家在委员会预留席位。同时建议在31届会议上实施新的选举制度。
会议决定第31届委员会会议将于2007年6月底在新西兰基督城举行。新西兰的Tumu Te Heuheu先生当选为下一届委员会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