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名称: | 抓住发展机遇增强自身能力继续推进基础教育信息化支持服务体系建设——中央电教馆馆长陈志龙同志在2004年全国电教馆馆长会议上的讲话 | ||||
信息索引: | 360B12-05-2004-0137-1 | 生成日期: | 2004-02-26 | 发文机构: | 中央电化教育馆 |
发文字号: | 信息类别: | 基础教育 | |||
内容概述: | 会议通知、领导讲话、会议纪要 |
同志们:
2002年2月,我们在北京召开了全国电教馆馆长会议。今年又相聚在北京,召开一年一度的全国电教馆馆长会议。这次会议的主题是:加强电教馆系统的能力建设,推进基础教育信息化支持服务体系建设。会议的主要内容是:总结交流各地开拓性、创新性工作的情况和经验;通报中央电教馆2004年主要工作;研究如何参与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试点工作和推进全国中小学现代教育技术实验校工作的思路和方法,讨论系统内资源建设的思路、整合和合作开发的途径,探讨在教师教育信息化中如何充分发挥作用,以及加强电教馆系统应用计算机网络协同工作的能力建设和推进基础教育信息化支持服务体系建设等问题。
会议期间,教育部副部长赵沁平同志、基础教育司和师范教育司的领导同志将到会作重要讲话。我们要认真贯彻落实各位领导同志的讲话精神,努力开创电教馆工作的新局面,继续推进我国基础教育信息化建设和教育技术事业的发展。
下面,我就去年电教馆系统共同开展的重要工作及各自开展的有特色、有影响的工作作一个简要的回顾和总结,着重就今年中央电教馆要与各地电教馆共同完成的重点工作讲几点意见。
一、2003年主要工作的回顾
2003年,在党中央和国务院的领导下,我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各个方面都取得了新的进展。教育部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六大精神为指导,拟定了《2003—2007年教育振兴行动计划》,确立了“办好让人民满意的教育”的宗旨,“巩固、深化、提高、发展”的工作方针和农村教育、高水平大学建设等战略重点。国务院召开了全国农村教育工作会议,颁布了《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教育工作的决定》,明确了农村教育在教育工作中“重中之重”的战略位置,提出了西部“两基”攻坚等三大目标和实施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等深化农村教育改革、促进农村教育发展的一系列重大政策措施。《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得到进一步贯彻落实,有力地促进了基础教育的全面发展和课程改革的深化。教育信息化继续呈蓬勃发展之势,基础教育软件资源建设及应用、中小学教师的信息技术和教育技术培训越来越受到重视。在抗击“非典”斗争中,教育战线为全国的抗“非典”斗争作出了重大贡献,以创造性的工作最大限度地减轻了“非典”疫情对教育事业的影响,在非常时期以非常的速度,利用现代教育手段,开设了“空中课堂”,受到了学生家长和社会的普遍欢迎,等等。
一年来,在教育部和地方各级教育行政部门的领导下,中央电教馆和地方电教馆在推进教育技术事业发展、教育信息化尤其是基础教育信息化建设的工作中,开拓进取,求真务实,各方面也都取得了新的进展。
(一)面向西部和农村地区中小学的现代远程教育项目实施取得明显进展
1.中央电教馆和16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电教馆共同完成了“教育部现代远程教育扶贫示范工程项目”和“李嘉诚基金会西部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项目”10000个教学示范点的建设任务。完成了项目二期111个项目县近5000个教学示范点的设备发送、安装、调试、验收等工作;会同有关高等院校完成了项目培训任务;协助教育部召开了教育部和李嘉诚基金会西部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项目建成暨农村远程教育研讨会。
2.积极争取和承担了现代远程教育工程试点示范项目和全国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试点工作的部分任务。完成了现代远程教育工程试点示范项目的招标设备测试工作,承担了项目技术方案设计工作,牵头承担了《卫星数据接收技术培训教程》的编写工作,并争取到此项目的培训任务和资源整合的任务。中央电教馆牵头起草的《全国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试点工作终端接收站点技术方案》,经专家审定通过并已付诸实施;完成了《终端接收站点建设实施意见》的起草工作;与中央党校信息管理部共同承办了全国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试点工作国家级培训班,得到了试点办公室的肯定和学员的好评。
3.中加合作的“加强中国西部基础教育能力建设”的项目正式启动。一年来,中央电教馆和四川、宁夏、新疆电教馆、加方项目执行单位等方面共同完成了基线调查培训,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法和教学设计理论及实践的培训;开展了基线调查;开发了教师培训课程及教材;组织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法实施的观摩活动;并组团赴加拿大考察了该国教育管理体制、远程教育实施和教育技术应用等情况。
4.联合国儿童基金会远程教育项目实施顺利。中央电教馆与广西、甘肃电教馆(中心)共同举办了项目县小学骨干教师培训班;组织开展了项目县中期自评工作;在陕西电教馆的支持下,举办了项目县小学生PowerPoint作品评选活动。
5.中央电教馆与美国WORLD LINKS合作开展的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培训项目正式实施。中央电教馆与北京、上海、重庆和四川电教馆共同选择了40所中学实施此项目,举办了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省级培训者培训班,并开展了省级培训。
6.中央电教馆与美国甲骨文公司在兰州联合举办了远程合作学习培训班,推进了远程合作学习研究与实践。在上述各类工程项目的实施中,绝大部分省、自治区、直辖市电教馆都很努力,使工程项目的实施产生了良好的效果。
(二)教育资源建设工作继续推进
1.着力开发和整合了基于中国教育卫星宽带多媒体传输平台的“教育部现代远程教育扶贫示范工程”和“李嘉诚基金会西部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项目”的资源,并实现了小学、中学教育资源分别发送计划。
2.基本完成了基于计算机网络的、覆盖基础教育各年级、各学科现行教学大纲的教学资源库的建设,既为课程改革过渡时期尚未开展新课程实验的中小学提供了教学资源服务,又为新课程的资源建设提供了素材。
3.基本完成了符合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需求的起始年级多版本的数字化课程资源的开发任务。
4.组织编制了符合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精神,体现先进教学理念的、多版本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特级教师辅导》、《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名师同步辅导》、《小学语文视频资源库》、《初中语文视频资源库》、《新课标初中生物教学资料片》、《小学数学多媒体教学包》和《探究性学习精品素材集锦》等音像电子教材和资料。
浙江、沈阳等省市电教馆围绕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加快了新课程资源开发的进程;河南电教馆组织摄制、出版发行了26集双语教学系列片《亲身接触美国素质教育—美国中小学课堂教学实录》;等等。这些举措,反映了电教馆系统开拓创新、不断进取的精神风貌。
(三)信息技术教育技术培训工作有了新的起色
1.在重庆市电教馆及各地电教馆的大力支持下,成功举办了第二期省、地市级电教馆馆长高级研修班。
2.中央电教馆和山西、陕西电教馆在大同市联合举办了现代教育技术培训班;与江苏、辽宁、南京等省、市电教馆联合举办了教育技术培训班。
3.组织高等院校专家编写了《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等培训教材,促进了培训教材建设。
4.积极参加全国教师教育网络联盟的工作,承担了教育技术标准的部分研制任务,参与了教师教育培训总体发展规划的制定,以及相关文件、方案的研讨和修订等工作。
在组织中小学信息技术培训工作中,江苏、湖南等省电教馆成绩突出;山西电教馆有明显进展。
(四)教育科研工作和全国中小学现代教育技术实验校工作得到加强
1.促进了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环境下学与教的理论与实践研究》的各专项课题的研究和交流工作;举办了《优秀电影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实证研究》课题第二次研讨会;加强了对全国教育科学规划立项课题和中央电教馆立项课题的管理。在组织教育科研课题研究方面,山东、江西和湖北等省电教馆(中心)的工作较为突出,促进了本地教育科研氛围的形成。
2.协助基础教育司调整了全国中小学现代教育技术实验校领导小组成员及专家指导委员会成员;在各地电教馆的支持下,召开了全国中小学现代教育技术实验校工作会议,总结交流了各地开展实验校工作的情况和经验,展示了各地实验校的工作成果、优秀课例和课件,提出了《全国中小学现代教育技术实验校2003-2007年工作指导意见》。在推动全国中小学现代教育技术实验校工作中,江西、广东、湖南和吉林等省电教馆的工作很有起色;福建电教馆在加强对全国中小学现代教育技术实验校工作的领导和推进实验校工作方面推出了新的举措。
(五)在抗击“非典”斗争中,电教馆系统为教育战线抗“非典”斗争作出了重要贡献
在非常时期,电教馆系统以非常的速度,为“空中课堂”提供了有力的资源支持服务。在“非典”疫情突如其来,部分地区学校大面积停课的紧急情况下,我们提出了《全国电教馆系统支持抗“非典”时期“空中课堂”开设的方案》,当日得到教育部部长和分管副部长批示同意。次日下发通知,得到全国电教馆的热烈响应,北京、上海、天津、吉林、山西、四川、江苏、浙江、福建、广东等省市电教馆迅速作出反应,提供资源支持。通知下发当天,浙江、四川、吉林、上海等省市电教馆就动员起来,加班加点收集资源,编制资源目录。在两日内,我们就提出了一个覆盖面宽、种类多的资源目录,供各地开设“空中课堂”选用。每天为中国教育电视台“空中课堂”频道提供9个课时的教学节目,占每天播出时间量的47.56%。先后向华北、中南等地区开设“空中课堂”的省、自治区提供了数百小时的教学节目。北京、宁夏、河北等地电教馆还为本地“空中课堂”提供了有力的资源保障。此外,中央电教馆还与多家企业合作,率先免费提供了网上课程,注册学生达数百万,覆盖内地所有省份及港、澳、台地区,新加坡、加拿大和日本等国也有学生注册。
(六)通过举办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展和全国多媒体教育软件大奖赛等活动,推进农村现代远程教育发展和教育信息化建设
1.根据教育部的部署,在基础教育司的指导下,中央电教馆成功地举办了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展和三种模式演示汇报会,促进了有关项目的立项和实施工作。
2.会同各地电教馆和有关单位举办了第七届全国多媒体教育软件大奖赛。参赛单位第一次覆盖全国所有省份;著名高等院校、军事院校和中小学校继续保持很高的参赛热情;新增具有导向性的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课赛项受到各方关注和好评;参赛作品数量和质量继续呈上升的趋势。本届大奖赛的决赛和颁奖仪式,得到了天津市教委、天津电教馆及部分中小学的大力支持,取得了成功。北京、天津、上海、广东、江西、甘肃、青岛、南京、佛山等25个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省会城市和地市电教馆获得大奖赛组织奖。
3.在各地电教馆的支持下,中央电教馆会同有关单位举办了第七届中国远程教育/校园网群、电教多媒体技术应用、设备与软件博览会和2003年全国中小学网上夏令营活动。
在过去一年中,各地电教馆奋发努力,许多工作都有新的进展,如湖北电教馆在全省通过教育卫星宽带网实施中小学“曙光行动计划”的组织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安徽电教馆在推进省教育资源中心及教育资源网的建设方面大有起色;内蒙古电教馆在中小学信息技术教材建设方面取得显著的成绩;海南电教馆在制定全省教育信息化发展规划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新疆电教馆在实施现代远程教育,争取政策和外部条件方面取得明显进展;西藏电教馆在争取项目配套资金方面取得了突出的成就。
总之,过去的一年,在教育部和地方各级教育行政部门的领导下,全国电教馆系统的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但也存在一些值得我们重视的问题与不足:一是电教馆系统在合作开展人员培训和资源建设等方面虽有进展,但没有突破性进展;二是从总体上看,符合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要求的资源开发的力度不够大;三是西部地区电教馆重视和参与项目实施的程度有明显差别。在新的一年里,我们要正视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同心协力,开拓创新,在改革和发展中把我们共同的事业推向前进。
二、2004年重点工作的安排
2004年,电教馆工作的总体要求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学习和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按照发展要有新思路,改革要有新突破,开放要有新局面,各项工作要有新举措的要求,加强宏观思考和战略研究;从大力推进教育信息化,实现教育跨越式发展的高度,认真谋划发展方向,完善未来发展蓝图;按照跨越、创新、集成的原则,大力开发和推广优质教育资源,大力开展教育技术培训,积极参与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和全国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工程等项目的实施工作;着力抓好信息技术、教育技术在教学过程中应用的典型,加强理论指导和实践探索,促进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普及和教育技术应用水平的提高。
(一)坚持理论联系实际,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落实到实际工作中
要大力弘扬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努力做到学以致用、用以促学、学用相长,不断将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推向深入。
要认清形势,善于捕捉机遇。坚持与时俱进,主动开展工作。深化内部改革,加强自身建设。提高为教育部和地方各级教育行政部门的中心工作服务,为基层服务,为教育信息化重大工程尤其是面向中小学的各项现代远程教育工程项目实施服务的自觉性。
(二)加大优质教育资源整合、开发和推广的力度,努力为各项工程项目的实施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提供资源服务
1.掌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教材改革的主要精神,了解课程改革和教材改革的进程,增强资源服务的针对性和及时性。
2.进一步形成教育资源共建共享的共识,切实加强系统整合、开发和推广优质教育资源的合作,逐步建立优势互补、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紧密合作、共同发展的资源建设和推广的战略联盟。从基础教育教学改革、课程改革和教材改革的形势来看,教育资源需求呈现以下一些特点:一是覆盖面宽,包括基础教育各年级各学科。二是需求量大,既要在课程改革过渡期内满足现行教学大纲的教育资源需求,又要满足新课程标准推行后的教育资源需求。三是多样化,既要开发录音、录像教育资源,又要开发CD、VCD、CD-ROM、基于计算机网络和卫星宽带多媒体传输平台的教育资源;既要开发课堂教学、教学素材、教师培训的教育资源,又要开发教学辅导、学习指导、专题教育和教育管理类资源;普通高中试行学分制后,要提供丰富多彩的选修课程资源;还有一个多版本教材配套资源的开发问题,等等。四是更新快,2007年,全国义务教育阶段各年级将基本进入新课程,普通高中起始年级将全部进入新课程,因此,教学资源将随其更新;近期义务教育18科课程标准已开始全面修订,随后,相应的教育资源也需要适度更新。总之,教育资源建设工程宏大,迫切需要我们形成合力,发挥系统整体优势,在资源建设上增强电教馆对基础教育的贡献力。
3.切实做好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各项工程的资源服务工作。充分发挥现有教育资源在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中的作用;同时本着“够用、好用、实用”的原则,加大优质教育资源的整合和开发,以满足工程项目实施的需要。
4.积极开发符合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要求的数字化资源,内容基本覆盖所有进行课程改革的学科和年级。
5.加强电教馆系统内外的合作,针对不同版本和不同地区的教材特点,共同开发基础教育“一标多本”的课程资源;合作编制与义务教育新课程标准相配套的音像电子教材;继续合作开发地方版音像电子教材。
6.加强电教馆对中小学教育资源需求的调研,共同加大资源推广力度。
(三)积极主动地争取和做好项目工作,吸收先进的教育思想、教学模式和方法,促进项目实施效益的提高和可持续发展
1.充分认识主动争取和做好项目实施工作的重要意义。既要看到项目实施对推进本地教育信息化建设、实现教育跨越式发展和均衡发展的作用,更要清醒地认识到承担和做好各项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项目工作,对进一步确立各级电教馆在基础教育信息化支持服务体系中的地位的重要性。要通过我们的努力,做好项目实施工作,为教育部争取后续资金支持,为地方争取新项目和更多的布点创造有利条件。
2.以实际行动积极承担和切实做好各类相关的远程教育项目工作。主动争取承担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试点工作中的人员培训和资源征集、整合、开发等任务。认真做好现代远程教育工程试点示范项目的培训、发货、安装、验收等工作。
3.积极配合有关部门,承担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试点工作任务。
4.加强对“教育部现代远程教育扶贫示范工程”和“李嘉诚基金会西部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项目”10000个教学示范点的后续支持服务;加强项目资源应用指导,提高应用水平,巩固项目成果,发挥项目辐射作用;做好项目实施监测和评估工作;总结项目实施经验,着力培育先进典型,加强先进典型经验的交流和宣传工作,促进项目持续发展。
5.继续做好国际合作项目。在组织实施中加合作的“加强中国西部基础教育能力建设”项目、联合国儿童基金会远程教育项目以及与WORLD LINKS、甲骨文等公司合作项目的工作中,抓好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法培训、远程教育教材编制和合作学习探索等主要工作,同时,要着力培育典型,以点带面。
(四)大力开展信息技术和教育技术培训,加强电教馆系统的能力建设,努力为基础教育信息化和教师教育信息化建设服务
1.认真做好国家工程项目和国际合作项目的国家级及省级培训。
2.积极参加全国教师教育网络联盟的工作,承担教育技术标准部分内容的研制等任务。
3.努力成为教育技术水平考试的考前培训机构并开展相应的培训。
4.共同开展电教馆系统的全员培训,继续开展全国省、地(市)级电教馆馆长、业务骨干人员的研修和培训,坚持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和信息技术、教育技术应用为主要内容,同时要加强电教馆系统应用计算机网络协同工作的技能和方法培训。
5.与省级电教馆联合开展面向省级以上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校长、学科骨干教师,以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为专题的培训班。
6.加强培训教材建设,重视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相沟通的培训课程及其教材的开发和多种媒体培训教材的开发,提高教材质量、水平和适应性,逐步形成具有鲜明特色的培训教材体系。
(五)加强宏观思考和战略研究,积极开展现代教育技术理论与应用研究,努力为教育信息化宏观决策和广大中小学教育信息化服务
1.加强教育信息化发展的战略和策略研究,大力开展基础教育信息化支持服务体系建设的研究和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实施中的重点和难点问题的研究,努力为教育行政部门的宏观决策服务。
2.深入开展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环境下学与教的理论与实践研究》的各专项课题的研究和交流工作。做好全国教育科学规划立项课题特别是重点课题及中央电教馆立项课题的中期检查和总结交流工作,制定结题计划,促进各课题最终成果的形成。
3.根据国家面向西部和农村地区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项目的要求,抓好教育部社会科学重点课题的研究工作,深入研究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推动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的革新,促进农村中小学的教学改革。
4.加强教育技术研究工作的网上管理、交流及资源共享工作。
5.支持中国教育技术协会推进国家级课题《信息化进程中的教育技术发展研究》工作。支持中小学专业委员会开展“中小学网络教育理论与实践”的专题研究与调查活动。
(六)着力推进中小学现代教育技术实验校的工作,充分发挥实验校的示范和辐射作用,促进区域教育信息化和教育的均衡发展
1.进一步提高对国家级及省级中小学现代教育技术实验校工作的认识。教育部将农村教育和高水平大学的建设列为两大发展战略重点,就是两手抓,抓两头。这个思路很正确。在基础教育信息化建设中,一手抓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实施,一手抓中小学现代教育技术实验校的工作,也是抓两头。这个思路没有错。全国中小学现代教育技术实验校,应该站在基础教育信息化的前列,其教育信息化水平,在很大程度上要代表国家基础教育信息化的水平,跟踪世界范围的中小学教育信息化的先进水平。农村中小学可以通过现代远程教育工程提高其教育信息化程度,实现跨越式发展,但要靠其跟踪全球中小学教育信息化的先进水平,至少在相当长的时期内做不到。因此,从总体来看,跟踪的任务应该由基础设施相对较好、管理能力和师资力量较强、学生素质较高的实验校来承担。省级中小学现代教育技术实验校的教育信息化的水平,要代表当地基础教育信息化的水平,跟踪全国基础教育信息化的先进水平。
2.加强对中小学现代教育技术实验校工作的引导。首先,我们希望各级实验校领导小组加强对实验校工作的领导,进一步重视和支持这方面工作;其次,要充分发挥专家指导委员会、专家指导组的作用。我们不是把实验校的注意力引到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高水平建设及设备高配置上,而要强调长远规划、分步到位的思想,以好用、实用、一个时期内够用、可扩展、可升级为原则,不要贪大求全,过于超前。要在“用”字上狠下功夫,宁可用坏,而不能放坏,不能成为摆设,仅供参观。在实验学校内,不能只强调信息技术的一般应用,而要注重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等更高层次的实验,要为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性学习提供支持,为促进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改革,提高教育质量、教学效率和教学水平,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服务。
今年,要贯彻落实全国中小学现代教育技术实验校工作会议精神,尽早下发《全国中小学现代教育技术实验校2003—2007年工作指导意见》,以指导今后几年实验校的工作。
3.逐步建立中小学现代教育技术实验校的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要建立实验校工作检查评估制度、评价体系和评估办法,并组织实施。当然,我们要注意避免单项评估过多、过于频繁的问题,但开展阶段性检查、评估和督促工作是必要的。检查、评估的目的,不只是证明,更重要的是促进。实验学校必须开展实验,挂着国家、省级实验校的牌子,不实验,名不符实。不实验,又怎么起示范和辐射作用?实验校的成功经验和做法,农村中小学不可照搬,但其基本经验和做法可供借鉴。
今年,要组织全国实验校工作的检查,总结推广全国实验校中成果突出学校的典型经验,编辑出版教育科研成果及符合课程改革精神的优秀课例集锦。我们的想法是,检查工作主要依靠省里组织专家和有关人员进行,通过检查,对没有或很少开展实验的学校亮“黄牌”,限期改进,没有改进的,要亮“红牌”。全国实验校专家指导委员会、领导小组可保留复核权和终审权,主要依靠地方把握尺度,可在本地现有实验校总量内做加减法。正面引导是主要的,但必要的措施也是需要的。没有一个激励和约束机制,这项工作很难推动,难以有大的进展。
(七)共同办好全国性的竞赛和展览活动,扩大电教馆系统的影响力,促进教育软件资源、技术、设备的开发、应用和交流
全国多媒体教育软件大奖赛已经连续举办了七届,今年是第八届。这项大奖赛覆盖了大、中、小学,军事院校、武警院校、职业院校及职业学校;覆盖了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香港、台湾地区。应该说,多年来这项大奖赛在各地电教馆、各有关方面的大力支持和积极参与下,获得了成功,在一定程度上形成了电教馆系统的品牌。这是电教馆系统的一个亮点,是推进国家教育信息化及各地教育信息化的抓手之一。我们由衷地希望全国电教馆系统珍惜这个品牌,共同组织好第八届全国多媒体教育软件大奖赛及今后的大奖赛,并且越办越好。
今年,我们将与有关单位继续联合举办全国中小学电脑制作活动。这项活动也很重要,中央电教馆和各地电教馆要认真做好相关工作。中国远程教育/校园网群、电教多媒体技术应用、设备与软件博览会已经举办七届,今年是第八届。博览会也已形成一定的品牌效应,但其面临着激烈的市场竞争。今年,我们打算探索一种新的方式,在京外与省级电教馆联合举办,以期获得新的成功。
同志们,在新的形势下,我们一定要抓住新的发展机遇,更加紧密地团结起来,坚持求真务实,加强合作,充分发挥系统整体功能作用和优势,重视自身能力建设,继续推进基础教育信息化支持服务体系建设,为加快我国教育信息化的进程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谢谢!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务
京ICP备10028400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7625号 网站标识码: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