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陕西省全面改薄2016年工作总结

2017-03-01 来源:督导局收藏

  陕西省委、省政府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发展教育脱贫一批,帮助贫困地区改善办学条件”的重要指示精神,大力实施全面改善贫困地区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以下简称“全面改薄”)工作,精准助力教育扶贫脱贫工作。“全面改薄”项目实施以来,取得了显著成效。根据全国改薄办《关于报送全面改善贫困地区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2016年工作总结的通知》(全国改薄办函〔2016〕7号)要求,现将我省2016年开展“全面改薄”工作实施情况总结如下:

  一、2016年工作开展情况

  (一)加强领导,落实责任。“全面改薄”工作遵循国家统一部署,由省人民政府统筹安排、市级人民政府指导协调、县级人民政府具体实施。省级成立“全面改薄”领导小组,建立了全省项目管理双月报、定向调度、公开交流、绩效评价、档案管理等五项制度。市级负责项目实施过程中的统筹协调、监督检查和成效评估。县级具体负责项目学校的建设和管理,建立相应的实施组织机构,配备精干人员,建立相应制度,落实相关责任,承担工程建设、资金使用、施工质量、运行使用等方面具体责任,确保工程顺利实施。为严格项目督导,落实各级责任,2016年11月14—18日,省政府教育督导团组成7个检查组,对全省10个市21个县(区)进行重点督查。各级政府、教育行政部门也加大督促力度,通过倒排工期、分片包干和项目推进会等方式,将责任落实到具体单位和个人,确保了工程顺利实施。

  (二)规划先行,精准实施。2016年,我省“全面改薄”建设中省投入资金28.8亿元(其中中央资金12.9亿元、省级统筹15.9亿元)。严格按照规划库遴选项目,本着急事先办的原则先解决急需建设的项目。执行2016年年度计划时,按年度中央补助投资额度,细化核定项目学校的建设内容和建设规模,并将上报的实施计划集中审核,保证了项目实施的科学性和规范性,并且要求各地市投资计划一经下达,不允许随意调整,保证了规划的严肃性和权威性。

  (三)资金投入,全力保障。按照“中央奖补、省级统筹、市县共担”的原则,多渠道筹措资金,分类安排使用。省级首先优化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资金,重点保障学校基本运行需要和校舍维修。薄弱学校改造计划、农村初中校舍改造工程、农村学校教师周转宿舍建设等中央资金,重点用于教学及辅助用房、学生生活用房、教师周转宿舍的校舍建设及学校设施设备采购。省级资金重点用于校舍改造和体育场地改造,支持县城以上城区中小学建设。市县切实落实主体责任,积极加大资金投入,全面完成中省资金未安排的校舍建设、教学设施设备和附属设施建设等,加强基础教育信息化工作。市县工作努力程度和财政投入情况将作为安排中省专项资金和奖补资金的重要依据。同时,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按照施工单位申请、监理单位和项目学校确认、县级教育部门审核、县级财政部门拨付的流程,按工程进度向施工单位和劳务供应商拨付专项资金,杜绝挤占、挪用、套取专项资金行为,确保资金安全运行。减免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部分收费认真落实《陕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省教育厅等部门关于建立全省中小学校舍安全保障长效机制实施意见的通知》(陕政办发〔2014〕118号)政策要求,努力降低校舍建设成本。商洛市采取“财政投一点、向上争一点、社会引一点、银行贷一点”等多点投入的方法,多渠道筹措义务教育学校建设资金。榆林市在经济下行压力大情况下,坚持每年预算1亿元用于奖补“全面改薄”暨标准化学校建设项目的实施,效果明显。

  (四)项目管理,科学规范。全面改薄项目建设始终坚持质量第一,严格按照“百年大计、质量第一”的原则。省教育厅先后出台《陕西省全面改善贫困地区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工作五项管理制度》、《陕西省教育厅关于加强基础教育和职业教育建设项目管理工作的通知》等管理文件,各地结合实际也相应的制定了工程管理文件。项目单位对工程全过程、无死角监管。针对图纸审查、工程监理和竣工验收等重点环节,要求未经审查不准动工建设,工程竣工后未经验收合格不准投入使用。强化施工安全监管,严格按照施工管理规范要求,加强项目施工工地安全管理。省教育厅采取绩效评价方式提高工作效益,将涉及全面改薄项目建设目标任务,纳入年度考核、督导检查和审计监督的重要内容,确保全面改薄工作顺利实施,并将各地实施情况的考核结果与项目资金分配挂钩。各地严格执行《工程招投标法》等法律法规,规范操作程序,坚决杜绝违规违纪问题。宝鸡市麟游县局领导和项目办人员每年下乡检查项目建设200天以上,强化项目全过程监管。

  (五)多措并举,推进进度。今年以来,为切实加快项目实施进度,确保项目建设顺利进行,省级每两月通报一次全省“全面改薄”项目进展情况,对项目序进情况排名通报;对项目执行不力、整体进度缓慢的市县,3次召开定向调度会,协调解决存在问题;半年时,结合教育领域重点工作检查,省级成立10个由厅领导带队的督导检查组,对全省“全面改薄”工作实施情况进行重点抽查形成督查报告,督促各市、县(区)对存在的问题进行认真整改,有效促进了项目进度。西安市在全市教育工作会上提出对“全面改薄”项目推进“亮红黑榜”,先进、后进共同公示。分管领导赴周至、户县、新城、雁塔等进度滞后区县,在工地现场解决问题对改薄项目进行专项督导检查。

  (六)公开公示,接受监督。为将“全面改薄”项目打造成让老百姓满意的“阳光工程”、“放心工程”,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我省充分利用电视、报刊、网络等多种形式,及时进行动态公布。省教育厅门户网站专门设置“全面改薄”工作专栏,及时将义务教育办学标准、规划建设任务、校园校舍建设和设施设备购置进度、典型案例、实施成效等内容公开公示,广泛接受社会监督。同时,要求各市(区)利用媒体公开公示“全面改薄”相关内容,接受人民群众的监督,宣传中省相关政策及工作成效。安康市汉滨区将“全面改薄”工作列入区政府向社会公开承诺的重点项目内容,在互联网、电视及报纸上公开公示,所有工程招投标和政府采购项目都在“两报两网”上进行公开公示。接受群众监督,营造了良好的舆论氛围,有效调动了政府、各部门及社会积极性。

  二、2016年工作成效

  (一)实施进度。

  ——2016年“全面改薄”项目进展情况。2016年“全面改薄”项目批复覆盖学校2560所,批复单体3360个,批复面积257.69万平方米。已开工学校1867所,校舍开工面积174.52万平方米,开工单体2478个,已竣工学校1440所,校舍竣工面积127.5万平方米,竣工单体1858个。完成设备购置16.63亿元,其中生活设施33.85万台(件/套),价值2.99亿元;图书798.6万册,价值1.22亿元;数字教育资源123T,价值2.01亿元;课桌凳47万套,价值0.96亿元;计算机、教学仪器设备57.68万台(件/套),价值9.43亿元。

  ——2014—2015年中省专项资金项目进展情况。截至2016年10月,批复覆盖项目小学2,725所,教学点680所,初中810所。全省开工学校3,697所,开工面积479.12万平方米,开工面积占2014—2018年规划建设校舍总面积677.58万平方米的70.71%。全省竣工学校2,968所,竣工面积408.52万平方米,竣工面积占2014—2018年规划建设校舍总面积677.58万平方米的60.29%。已完成设备购置学校4,023所,完成设备购置26.97亿元,占规划设备采购资金总额(以下简称“采购完成率”)的65.33%。其中生活设施34.9万台(件/套),价值5.2亿元;图书1388.36万册,价值2.32亿元;数字教育资源621,939GB,价值1.39亿元;课桌凳95.7万套,价值2.11亿元;计算机、教学仪器设备66.78万台(件/套),价值15.94亿元。

  (二)成效及亮点。

  1.贫困地区办学条件得到显著改善。项目实施后,新建和改造了一批教学楼、学生宿舍、操场、食堂和厕所等生活用房,配置了相应教学设施设备、学生用床和餐桌凳,学校学位数、寄宿容量大幅提升,教学条件、寄宿生生活保障水平明显提高,学校饮水设施和卫生条件显著改善,项目学校校舍安全隐患彻底消除,校舍功能区分更加合理,校园环境得到绿化、硬化、亮化,校园面貌焕然一新。这极大地提升了项目学校学生在校生活和学习条件,为广大学生创建了一个安全、舒适的学习和生活环境。“全面改薄”建设的校舍结实、安全、美观,成为当地的一道亮丽风景线。

  2.有力促进了农村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全面改薄”工程实施以来,全省贫困地区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发生了根本性变化,有力促进了全省义务学校标准化建设,截至目前陕西累计70个县区通过国家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县评估认定,占到全省县区总数的65%,居西部第1位。改善了农村薄弱学校的办学条件,在科学规划、合理布局的基础上适度扩大了县城及周边乡镇学校办学规模,工程实施优化了公共教育资源配置,缩小了城乡和区域间教育发展差距,为农村义务教育的巩固提高提供了有力支撑,为全面提高义务教育教育教学质量和水平奠定了良好基础。

  3.产生了良好的办学效益和社会效益。“全面改薄”工作是国家脱贫攻坚战略的重要举措,是提升教育整体水平的关键工程,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对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的重视,加快贫困地区教育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全面改薄”工作的实施,推动了城乡一体化进程,促进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使广大人民群众切身感受到了党和政府的关心和温暖,促进了社会和谐,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三、存在困难及问题

  三年来,我省“全面改薄”项目实施整体顺利,但还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各地项目建设成本上涨幅度较大,设计、施工等建筑标准提高,项目投资普遍扩大,建设资金出现缺口较大。一些项目学校由于资金短缺,附属设施建设没有配套到位,学校功能还需进一步完善。农村学校的教育教学、设施设备条件与城市学校相比,寄宿生生活用房、运动场地与《农村普通中小学建设标准》相比,均存在一定差距,还需进一步加大投入,推进农村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同时,在工程实施过程中,前期手续较为繁杂、办理周期较长,个别地方规划、计划执行严肃性不够,一些地方对规费减免政策在个别市县没有完全落到实处,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工程实施进度。

  四、有关建议

  (一)建议继续加大中央资金支持力度。我省贫困程度深、任务重,107个县区中有国家集中连片困难地区县43个,数量排在全国第4位;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50个,排在全国第2位;贫困村7323个,约占全省行政村总数的三分之一。各市、县区财力有限,薄弱学校较多,加之项目建设成本上涨幅度较大,设计、施工等建筑标准提高,建设资金需求大。建议中央财政继续加大支持力度,在资金安排上加大对我省的倾斜支持力度。

  (二)建议适时调整项目规划。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推进,移民搬迁、进城务工等原因,一些农村学校生源减少,原规划中部分薄弱学校建设内容或规模需要调整,一些新建社区或移民安置点学校需要纳入规划库,建议国家适时调整各地建设规划。

  五、2017年工作要点

  为确保2018年完成我省“全面改薄”建设任务,改善贫困地区学校基本办学条件,2017年我省将着力做好以下五个方面的工作:

  (一)加快项目建设进度。做好完工项目竣工、审计等后续工作,及早交付使用;加快推进在建项目,充分利用有效建设工期;启动储备项目的前期准备,做到项目一经下达,即可开工建设。

  (二)抓好项目建设质量。严格执行国家基本建设标准、程序和规章制度,加强项目全程质量管理和施工安全管理,强化工作措施,进一步完善项目包抓、定期检查、双月报通报、倒排工期、工程调度、督查督办和考核问责等制度措施,对少数建设进展较慢项目县区,加强督查指导,确保项目顺利实施。

  (三)全力保障项目资金。进一步多渠道筹措经费,统筹安排中省财政专项资金,落实市县财政资金,实行项目资金预算管理,及时下达建设资金,早日发挥项目效益。

  (四)推动项目规费减免。重点检查《陕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省教育厅等部门关于建立全省中小学校舍安全保障长效机制实施意见的通知》中有关减免行政事业性和经营服务性收费等优惠政策落实情况。督促各市和各部门支持工程项目建设。

  (五)加大典型宣传力度。通过网络、电视、广播等宣传全面改薄工作先进单位,达到发扬成绩,激励先进、鞭策后进,真正将“全面改薄”项目实施作为推进“发展教育脱贫一批”的重要抓手抓紧抓好。

  附件:市县先进经验及典型做法

陕西省教育厅

2016年12月22日

(责任编辑:王芬)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务

京ICP备10028400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7625号 网站标识码: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