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在党中央、国务院的亲切关怀和特殊支持下,西藏自治区深入贯彻三部委关于“全面改薄”的实施意见,按照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要求,统筹规划,突出重点,因地制宜,循序渐进,坚持聚焦薄弱学校,坚持勤俭办学,加强省级统筹,加强科学化精细化管理,着力提高资金使用绩效,全面改善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办学条件不断改善,为全区县域内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一、2016年工作开展情况
(一)加强组织领导。一是自治区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教育工作,把教育作为最大的民生工程,刚刚闭幕的自治区第九次党代会鲜明地提出了“教育强区”战略,把教育摆在了更加突出的位置。二是将“全面改薄”工作列入自治区党委常委会议题,主要领导亲自部署“改薄”工作。2016年10月8日,自治区党委召开八届第175次常委会,听取了全国推进会(兰州)有关情况汇报,传达学习了刘延东副总理的讲话精神,洛桑江村主席就我区“全面改薄”工作作出重要指示,要求全面掌握实施情况,结合实际加快工作进度,协调推进各项工作。三是完善自治区“全面改薄”领导小组,自治区人民政府重新调整领导小组,印发了《西藏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成立西藏自治区全面改善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工作领导小组的通知》(藏政办发〔2016〕96号),由分管教育的房灵敏副主席担任组长、教育厅厅长许成仓担任副组长,发改、财政等有关部门进入领导小组,各市、县也调整完善了领导小组。
(二)狠抓工作落实。一是召开“全面改薄”工作调度会。9月17日,教育工委副书记、教育厅厅长许成仓召集七市(地)教育局主要领导,听取各市(地)教育局“全面改薄”工作汇报,查摆问题,研究部署推进工作,提出了专人负责、专班管理、挂图作业、月报制度、通报监督、检查验收、上下联动、协调各方、典型示范、总结表彰等“十项措施”。二是召开全区“全面改薄”工作推进会。10月31日,我区召开了2016年全面改善贫困地区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工作推进会,房灵敏副主席出席会议并讲话,七市(地)分管领导及市县教育局主要负责同志参加了会议。这次推进会就组建工作专班、规范学校布局调整、落实优惠政策、开辟项目绿色通道、目标责任管理等方面进行了全面安排部署。三是组建工作专班,区、市、县三级都建立了“全面改薄”工作专班,项目申报、前期、施工管理、数据上报等各项工作都有专人负责。四是实施目标责任管理制度,自治区“全面改薄”领导小组与各市(地)签定了目标责任书。五是加强人员培训,自治区派专人分市(地)对数据填报系统进行了专门培训,提高了工作人员的业务水平。六是加强省级统筹,自治区统筹考虑当年均衡发展县的实际,在积极争取中央投资的基础上,配套安排地方财政资金,制定年度项目建设计划和投资方案,制定“全面改薄”的时间表和路线图,倒排工期,确保年度任务圆满完成。
(三)统筹编制申报年度投资计划。一是优先照顾均衡发展县建设需求。2016年,我区计划推进16个县均衡发展。我们以这16个县为重点,兼顾其他薄弱学校,确保投资方向。二是合理确定薄弱学校范围,以义务教育学校布局为依据确定目标学校,将确定保留的学校列入投资计划。三是落实“全面改薄”国家20条、自治区22条底线要求,按照“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编制投资申报计划。四是摸清需求,以自治区“全面改薄”项目规划为基础,逐校核实每一所学校的校舍、教学设备、实验仪器、运动场地、信息化等基本办学条件。五是严格执行建设标准,根据国家和自治区义务教育学校建设标准,分步逐校实施,整校推进,逐校编制建设内容及投资规模。2016年申报投资计划15.55亿元,主要用于新建改扩建教学及辅助用房13.7万平方米、生活用房20.55万平方米,购置图书81.76万册,配备计算机6494台、课桌椅38878套、学生用床24261张。
(四)多渠道筹措资金。一是积极争取中央投资,中央投资是我区“全面改薄”资金的主要来源,今年以来,分管教育的房灵敏副主席和教育厅许成仓厅长多次进京,向教育部、财政部、国家发改委汇报“全面改薄”工作,争取中央解决我区“全面改薄”20亿的缺口资金。二是足额落实地方配套资金,我区在地方财力有限的情况下,安排本级财政5300万元用于义务教育薄弱学校改造。三是加强资金管理,按照专款专用、专户管理、专账核算、集中支付、封闭运行的要求,严格执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建立薄改补助资金项目库,实行项目管理,确保了薄改补助资金使用可检查、可监控、可考核。严格落实“谁使用、谁管理、谁负责”的责任追究机制,严防资金浪费或被挤占、挪用、截留、套取。在中央的大力支持下,通过全区上下的共同努力,2016年落实“全面改薄”资金90939万元,其中中央资金80870万元,省级配套资金10069万元。
(五)狠抓项目管理。一是加快推进工作进度,下发了《关于加快推进全面改善贫困地区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基本办学条件工作进度的通知》(藏教发〔2016〕8号),推进挂图作业,倒排工期,合力打赢“全面改薄”攻坚战。二是全面排查实施情况,下发了《关于对教育基本建设项目有关情况进行自查的通知》(藏教发〔2016〕7号),对“全面改薄”项目审批手续、招投标、工程质量、实施进度进行全面排查,做到了底数清、情况明。三是严格执行招投标制,所有限额以上建设项目实行公开招投标,合理确定投标资质,严防暗箱操作、私下交易,确保了有资质的单位公平参与。四是严格实行项目法人责任制、工程监理制、合同管理制和质量终身责任制,加强对项目建设的监管,明确项目责任单位、责任人。严格执行基本建设规范,健全施工日志和监理日志,严把可研、设计、施工、竣工等关键环节,严格按照符合抗震和综合防灾要求开展设计。加强材料、工序检查验收工作,重点检查隐蔽工程实施情况,确保了工程质量。五是严格实行竣工验收备案制,规范项目竣工验收行为,规定项目验收必须有质量监督部门和专业技术人员参加,认真整改问题,确保了项目建设符合验收标准。项目建设施工资料及竣工验收资料的归档工作得到进一步规范。
(六)加强监督检查。一是全区实行“全面改薄”目标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认真落实区、市(地)、县(区)三级政府主体责任,明确工作任务,对所有项目要实行挂图作业、台账式管理,完成一项,验收一项,销号一项,一个学校一个学校、一个项目一个项目地推进。自治区已经与七市(地)签订了目标责任书,各(市)地正在与县(区)签订目标责任书。二是完善督查机制,把“全面改薄”作为自治区教育督导的重要任务纳入常态督查,重点检查项目开工复工情况、项目实施过程、项目管理、建设质量、资金使用管理等方面,自治区上下半年各开展了一次专项督查,专项检查各市(地)每季度开展一次、县(区)每月开展一次,项目学校安排专人对施工现场进行监督检查,建立了监督检查的常态化机制。三是组织开展项目资金专项检查,抽调财务专业人员,成立专项检查小组,对拉孜县“全面改薄”项目建设及资金使用管理情况进行了专项检查。四是加大信息公开力度,各级教育部门将“全面改薄”项目的任务内容、进度安排、责任主体、监督方式等信息向社会公开,自觉接受社会监督。另外,还完成了“全面改薄”满意度测评工作。五是完善信息反馈机制,建立“全面改薄”单月通报制度,从2016年9月起,我区对各市(地)“全面改薄”进展情况实行每月通报一次,目前已通报3期。
二、2016年工作成效
(一)实施进度
——校舍建设类,2016年共落实义务教育薄弱学校改造资金82170万元,实施项目190个,建设面积19.35万平方米及附属工程,由于我区学校附属配套设施很不到位,部分学校下达了硬化、绿化、围墙、大门、挡墙等附属设施,还对部分学校校舍进行了维修改造,改变用途,以便于有效利用并节约建设资金。截止2016年11月底,开工面积14.97平方米、开工率77.36%,竣工面积4.12万平方米、竣工率21.29%,未开工面积4.38万平方米、占比22.64%。
——条件装备类,全年共落实义务教育薄弱学校条件装备采购资金4431.84万元,采购仪器设备124套、音体美卫器材156套、学生上下铁床12200套、学生课桌凳28550套,配备图书26.6万册、书架266套。截止2016年11月底,已完成政府采购并配备到各个学校。
——信息化类,全年共落实义务教育薄弱学校信息化建设资金4337.22万元,用于建设616间交互式电子白板多媒体教室、112间投影机型多媒体教室、59间50台计算机规模多媒体教室、30间30台计算机规模多媒体教室。目前,正在制订招标方案。
(二)成效及亮点
——校舍条件明显改善。校舍总量进一步扩大,全区义务教育阶段校舍有637.8万平方米,其中小学校舍有407万平方米,初中校舍有230.8万平方米,校舍面积同比增长11.23%。校舍结构进一步优化,小学框架结构校舍有270万平方米,占该类校舍的66.34%,提高了6个百分点,净增加49万平方米,同比增长22%。初中框架结构校舍有150.9万平方米,占该类校舍的65.4%,提高了5.6个百分点,净增加29.3万平方米,增长24.1%。住宿条件进一步改善,全区小学学生宿舍面积81.3万平方米,同比增加9万平方米。初中学生宿舍面积62.8万平方米,同比增加4.7万平方米。义务教育阶段学生食堂面积达到53.6万平方米。
——教学条件明显改善。全区小学体育运动场面积达标学校达到681所,占比84.6%,增加23个百分点。体育、音乐、美术器械配备达标学校都在570所以上,学校占比超过70%,增加15个百分点。自然科学实验仪器达标学校达到565所,占比70.2%,增加14.6个百分点。小学图书达到522万册。初中体育运动场面积达标学校达到98所,占比97%;体育、音乐、美术器械配备达标学校都在81所以上,占比超过80%;理科实验仪器达标学校达到82所,占比81.2%。初中图书达到340万册。
——信息化建设明显加强。网络接入的小学有460所、初中81所,占比分别达到57%、80%;建成网络多媒体教室5888间,配备教学用计算机47968台。
——大班额明显减少。义务教育消除大班额共计645个班,其中小学减少了263个、初中382个。随迁子女就学得到有效保障,全区义务教育阶段就读的进城务工随迁子女学生有3.3万人,比去年增加0.4万人,同比增长14%,其中在公办学校入学的学生超过99%。
三、存在的问题
一是工作机制有待进一步完善。全区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基本建设相关优惠政策还没有落实。各地“全面改薄”工作进展不平衡,个别地方对“全面改薄”重视不够,履行主体责任不到位。工作机制和管理制度还有待完善,双月通报、定向调度、公开公示、监督举报、定期检查、突发应急、责任追究、绩效评价等机制制度还没有完全落实到位。基层工作人员变动较大、业务素质还需要提高。
二是校舍建设进度需要加强。“全面改薄”规划与现实需求还有一定差距,学校附属工程不配套。项目落地较慢,项目选址征地过程中存在一定困难,项目前期可研和初设深度不够,个别项目存在调整、整合问题,少量项目资金下达后,迟迟不能开工。督导检查滞后,由于我区项目学校点多面广,很难对每一个项目进行督导检查,不能及时发现问题、整改问题。
三是教育信息化程度不高。我区教育信息化资金投入不够、技术力量不足、应用融合率低、自然受限条件多。有待进一步完善推进信息技术和数字资源在乡村学校教育教学中的应用和网络学习空间建设相关政策。如“宽带网络校校通”,全区未接入互联网学校729所,占总数的57%,未建校园网学校1098所,占总数的86%,未建数字化校园1020所;“优质资源班班通”,开设网校数量24所,仅占总数的1.9%;“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已开通学校空间的15所,仅占学校总数的1.2%,已开通学生空间4033个,仅占0.8%,已开通教师空间1602个,仅占4.5%。全区义务教育阶段仍有467所学校没有计算机教室,占总数的45%。
四是乡村教师队伍整体能力素质不能较好适应现代教育教学需要。教育观念、手段、方法依然陈旧,运用信息技术和现代教育教学手段的意识和能力不强。高寒缺氧对教师身体影响较大,优秀教师留不住,难以形成一支相对稳定的优秀乡村教师队伍。还没有出台乡村中小学教职工编制照城市标准统一核定的政策文件。
四、有关意见和建议
一是建议统筹解决我区“全面改薄”缺口资金。根据“十三五”全区教育事业发展目标和“全面改薄”的底线要求,实现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办学条件基本达标共需资金80.37亿元,目前国家批准67.16亿元,中央专项资金已到位42.3亿元,预计到2018年可落实资金 60.3亿元,还有资金缺口20亿元,但西藏地方财政自给率只有8%,校舍建设成本高,需要中央进一步给予特殊的支持,加大资金投入力度,解决 20亿元资金缺口(不含供暖工程和信息化资金缺口)。
二是建议统筹解决我区高寒高海拔中小学幼儿园集中供暖资金。西藏地处祖西南边陲,平均海拔高,全年寒冷期长,90%以上学校属于寄宿制且处于偏远乡镇,学校取暖问题尚未有效解决,冬季期间在校生大面积冻伤感冒。为贯彻落实中央第六次西藏工作座谈会精神,改善我区高寒高海拔地区学校的学习生活环境,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中西部教育发展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6〕37号)关于“改善寒冷地区学校冬季取暖条件,保证取暖经费”的规定,特恳请国家解决我区“十三五”期间高寒高海拔中小学幼儿园集中供暖建设工程资金35.3亿元。
三是建议适当提高我区学生公用经费标准。根据《西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印发西藏自治区进一步完善城乡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实施方案的通知》(藏政发〔2016〕49号),我区执行国家核定的西部标准,即小学700元/年.生(含取暖费100元)、初中900元/年.生(含取暖费100元),但是,一方面,我区90%以上学校为寄宿制学校,且多数校均规模小,按人头拨付公用经费,学校无法维持日常正常运转;另一方面,我区物价长期居高不下且连年上涨,加之学校维稳工作任务重,学校日常运转成本逐年增加,现有学生公用经费无法满足学校正常运转。恳请国家根据西藏实际,进一步提高我区各教育阶段学生公用经费,每年增加资金8.58亿元。
五、2017年工作要点
(一)加快推进“全面改薄”工作。一是调整优化学校布局。按照统筹推进县域内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改革发展的要求和保障基本、满足需要、优先保障学生就近入学、适度集中办学、以寄宿制为主的原则,结合当地学龄人口分布和变化趋势、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规划,科学编制中小学校和幼儿园布局调整规划。重点建设好寄宿制学校,办好边境地区“国门学校”。二是合理安排项目建设。依据“全面改薄”规划,建立项目库,结合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程,明确各地重点建设项目和每个项目的建设重点,明确所有项目建设的时间表和路线图,完善联审联批一站式服务的绿色通道,提高项目审批效率。三是确保工程建设质量。坚持公开招投标,明确项目责任单位和责任人,严格实行项目法人责任制、工程监理制、合同管理制。严格执行基本建设规范,严把可研、设计、施工、竣工等关键环节,严把抗震和综合防灾设计。加强材料、工序、隐蔽工程的检查验收工作,确保工程质量。四是严格实行竣工验收备案制,规范项目竣工验收行为,确保项目建设符合验收标准,施工资料及时归档。五是科学制订“十三五”教育信息化发展规划和《教育信息化督导评估办法》,完善推进信息技术和数字资源在乡村学校教育教学中的应用和网络学习空间建设有关政策和制度。联合有关运营商加快“三通两平台”建设进度,搭建覆盖所有学校的基础网络,引导建设智慧校园,推进教育信息化共建、共享、共赢。六是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实施教师精准培养、培训工程,全面加强师德建设,全面实施乡村教师支持计划,加大乡村教师定向招录培养力度,进一步完善城乡统一的教师编制标准和县域内教师交流机制,全面落实乡村教师政策待遇,增强乡村教师吸引力,稳定乡村教师队伍,补上教师队伍建设短板。
(二)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合力推进工作,将“全面改薄”工作列入各级政府重要议事日程,建立定期专题研究工作机制、定期召开部门联席会议制度,及时研究解决项目推进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和困难。建立工作专班,配齐配强工作人员,集中办公,制定工作规程,细化工作程序,明确工作责任,督促落实各项工作。实施目标责任制。强化目标管理,层层签订目标责任书,明确工作任务,督促各市(地)与各县(区)签订目标责任书。实行挂图作业和台账管理,完成一项、验收一项、销号一项,一个学校一个学校、一个项目一个项目地推进。加大信息公开力度,将“全面改薄”项目的任务内容、进度安排、责任主体、监督方式等信息向社会公开,自觉接受社会监督。强化信息反馈机制,健全月报制度,落实好国家的双月报制度,确定专人负责月报工作,明确数据采集、录入、审核的责任人,严把数据质量关。提高项目资金使用效益,严格执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确保专款专用。完善改薄补助资金项目库,确保改薄补助资金使用可检查、可监控、可考核。严格落实“谁使用、谁管理、谁负责”的责任追究机制,确保把每一分钱都用到“刀刃”上,严防资金浪费或被挤占、挪用、截留、套取。严查擅自调整项目资金,改变资金用途等行为。
(三)强化监督检查。完善督查机制,把“全面改薄”作为自治区教育督导的重要任务,纳入常态督查机制。做好监督检查的制度安排,自治区每半年组织开展一次专项督查,组织各市(地)每季度开展一次专项检查,安排县(区)每月开展一次项目实地检查,项目学校安排专人对施工现场进行监督检查。切实加强对项目开工复工情况、项目实施过程、项目管理、建设质量、资金使用管理等方面的监督检查,确保项目建设质量和资金安全。组织开展项目资金专项审计,联合审计部门,成立专项审计小组,审计“全面改薄”项目建设及资金使用管理情况。健全责任追究制,认真落实区、市(地)、县(区)三级政府主体责任,对责任不到位、落实不力的,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对贪污、截留、挪用资金以及举债建设、项目管理失职渎职等违纪违规问题,发现一起,查处一起。
附件:市县先进经验及典型做法
西藏自治区教育厅
2016年12月16日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务
京ICP备10028400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7625号 网站标识码: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