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国家教育督导检查组
对贵州省15个县(市、区)义务教育
均衡发展督导检查反馈意见

2016-01-11 来源:教育部收藏

  12月21日至26日,国家教育督导检查组对贵州省申报的15个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市、区)(以下简称县)进行了督导检查。本次督导检查是依据《义务教育法》《教育督导条例》和《国务院关于深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意见》,按照教育部《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督导评估暂行办法》(以下简称《办法》)以及教育部与贵州省政府签署的《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备忘录》要求,本着“公平公正、严格把关”的原则,在对贵州省申报材料严格审核的基础上进行的。

  督导检查组分5个小组对贵州省的15个县进行了实地督导检查,共随机抽查学校149所,其中小学69所,初中38所,完中6所,一贯制学校9所,教学点27个。检查中,核查了相关文件资料、数据;召开了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校长、教师、家长座谈会共60个;发放满意度调查问卷7618份,回收有效问卷7589份;采取随机访谈等形式,征求了公众意见。

  督导检查组对15个县的督导检查意见如下:

  一、主要指标达标情况与检查结论

  按照《办法》规定,督导检查组对贵州省15个县义务教育学校办学基本标准达标情况、义务教育校际间均衡状况、县级人民政府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情况、公众对本县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满意度等四个方面进行了检查,结果如下:

  (一)义务教育学校办学基本标准达标情况

  《办法》规定,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的评估认定,应在其义务教育学校达到本省(区、市)办学基本标准的基础上进行。各省(区、市)应根据相关的义务教育学校办学国家标准,制定既适应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又与国家标准基本相符的省级标准。贵州省结合本省实际,制定了《贵州省义务教育学校办学标准(试行)》,并对小学、初中办学基本标准制定了9项指标,评估得分低于85分的学校为不达标,县域内所有完全小学以上学校全部达标,才具备申报资格。督导检查组对15个县的相关指标进行了核查。核查结果:学校基本达到了评估标准(详见表1)。

  表1 贵州省15个县义务教育学校办学基本标准达标情况表

  (二)义务教育校际间均衡状况

  《办法》规定,对义务教育校际间均衡状况的评估,以生均教学及辅助用房面积、生均体育运动场馆面积、生均教学仪器设备值、每百名学生拥有计算机台数、生均图书册数、师生比、生均高于规定学历教师数、生均中级及以上专业技术职务教师数8项指标,分别计算小学、初中综合差异系数。评估标准为小学、初中综合差异系数分别小于或等于0.65、0.55。计算差异系数的8项指标数据来源于国家教育事业统计数据。核查结果是:贵州省15个县的小学、初中综合差异系数均达到了国家标准。其中小学综合差异系数在0.329至0.565之间;初中综合差异系数在0.183至0.432之间(详见表2)。

  表2 贵州省15个县义务教育学校校际差异系数表

  (三)县级政府推进义务教育工作情况

  《办法》规定,对县级人民政府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的评估,主要从入学机会、保障机制、教师队伍、质量与管理四个方面17项指标进行,省级可适当增加指标,总分为100分,评估标准不低于85分。贵州省根据实际,在本省实施办法中增加了3项指标,共20项指标。核查结果:15个县政府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达到了国家规定要求,得分在85.5至97.5分之间(详见表3)。

  表3 贵州省15个县政府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得分情况表

  (四)公众满意度调查情况

  《办法》规定,评估认定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需要对公众满意度进行调查,就有关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相关问题,征求当地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校长、教师、家长、学生等不同群体的意见。贵州省对15个县公众满意度调查结果均在85%以上。我们此次也设计了问卷,结合座谈会、随机访谈等方式对以上几类人群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与贵州省调查的情况基本相符。

  督导检查组还对15个县有关教育工作情况进行了全面了解,未发现作为“一票否决”的重大安全责任事故和重大违纪违规行为。

  综合以上结果,督导检查组认为,贵州省申报的15个县均达到国家规定的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评估认定标准。督导检查组将把此次督导检查结果向教育部和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报告,提请最后认定公布。

  二、主要做法和经验

  贵州省把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作为最大、最长远民生,克服困难,扎实苦干,继2014年4个县通过国家认定后,今年又有15个县接受国家督导检查。

  (一)明确发展方向,不断强化政府行为

  一是总体谋划。贵州省在“十二五”期间相继实施了“4+2”教育突破工程、教育“9+3”计划、“新两基”攻坚等,将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摆在优先发展地位。二是经费保障。“十二五”期间全省教育投入累计达3300余亿元,约为“十一五”时期的2.5倍,其中60%以上投入义务教育。三是督导考核。将均衡发展督导评估与“4+2”“9+3”“普15”“两项督导”等紧密结合,全面构建督导评估体系。对达标县给予1000万元奖励。息烽县强化督导约谈制度,督促乡镇履行教育工作职责。

  (二)实施系列工程,大力改善办学条件

  全省在“十二五”期间实施了一系列建设工程,投入302亿元,全面改善义务教育学校办学条件。其中,投入90亿元,新建改扩建191所城镇学校,扩大城镇学校容量。15个县近三年投入84亿元,新建改扩建学校879所,新增校舍面积300万平方米,新增学位23万个,新增实验室752个。仁怀市实施了“幸福教育五个一样工程”,乌当区打出推动教育公平“五张牌”,锦屏县努力让城乡教育一样好,道真县“五化同步”促均衡,各县教育资源进一步优化,均衡程度进一步提高。

  (三)加强队伍建设,推动师资均衡配置

  一是强化教师编制管理。认真落实省政府办公厅印发的教职工编制管理等意见,建立教师编制动态管理机制。二是加强教师培训工作。十二五期间投入3.38亿元,培训教师近35万人次,实现了全省农村教师“国培”全覆盖。三是建立教师校长交流制度。规定各县校长教师年交流比例不得低于10%。凤冈县实施了学区内骨干教师、学科紧缺教师跨校任教。四是提高乡村教师待遇。设立中小学正高级职称,职称晋升向村小、教学点倾斜。建设周转房、公租房13万套。对集中连片特困地区12万乡村教师给予每月200-300元的生活补助。

  “十二五”期间全省共招聘特岗教师5万余名,连续几年位居全国第一。实施“三区教师支教”计划,近三年共选派6900名教师到“三区”农村学校支教一年。15个县近三年新增教师近8400人。兴仁县招聘教师人数达到1160人。玉屏县新招聘教师占比超过20%。

  (四)关爱特殊群体,促进教育公平公正

  一是精准关爱留守儿童。全省实施关爱留守儿童 “六大工程”,开展“四在学校•幸福校园”活动,建设2000个硬件“五有”、软件“五全”的“标准化农村留守儿童之家”,建设1116所乡村学校少年宫,整合政策要素,精准教育扶贫。观山湖区成立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指导中心,对千余名孩子进行专业心理辅导。金沙县压缩党政机关行政经费1200万元,建成留守儿童之家300余个。二是平等接纳随迁子女。坚持“两为主”、“两纳入”原则,建立投诉制度,保障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在流入地平等接受义务教育。云岩区对4.6万随迁子女统一规划,实行平等机会、就近入学。三是发展壮大特殊教育。组织实施特殊教育提升计划,实现30万以上人口的县特教学校全覆盖,将特教预算内生均公用经费标准提高到4000元。全省“三残”儿童少年入学率达83%。四是不断完善学生资助政策。全面实施营养改善计划,惠及1.3万余所农村学校400万学生。凯里市4年来由本级财政投入资金5943万元,每年平均为3.7万名农村学生提供营养午餐。天柱县县财政安排经费,将营养午餐全面覆盖城乡学生。

  (五)深化综合改革,推进教育内涵发展

  一是强化“立德树人”。建设上万个“道德讲堂”,全面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打造“三生四爱五心五好”贵州德育教育品牌。二是完善入学和招生政策。全面实行义务教育就近入学。将优质普通高中60%的招生计划分配到辖区初中。三是探索实施联盟办学。云岩区实施“1+X”模式的学区教育共同体,黔西县以城区优质学校为龙头成立多个教育集团,共同管理考核,共同发展进步。三是重视发展民族教育。30多年来坚持开展民族民间文化进校园活动,2002年又专门印发文件,将其进一步组织化、制度化。荔波县的四大世居民族文化进校园,凯里市的革家蜡染和芦笙地方课程,兴仁县的《布依汉语文》、《苗族汉语文》地方课本等,均为民族民间文化进校园优秀实例。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义务教育学校基本建设仍有缺口

  仁怀市、兴仁县、贵阳市乌当区等占地面积不足的义务教育学校数量较多。黔西县、贵阳市云岩区、乌当区、兴仁县、仁怀市校舍建筑面积不足学校数量较多。贵阳市观山湖区、玉屏县有个别学校教学辅助用房面积不足。有的受检县大班级数量多、大班比例高:金沙县、仁怀市、道真县、黔西县、凤冈县、凯里市、云岩区问题相对突出。

  (二)义务教育学校设施设备条件仍有缺口

  部分学校运动场地面积不足,黔西县、乌当区、金沙县、仁怀市等运动场地面积不足学校数量较多。道真县、黔西县、息烽县、仁怀市等功能室建设不足。部分县信息化装备、网络建设仍然不足。黔西县、兴仁县、凯里市等学生和教师用计算机仍有较大缺口。各县均有一些农村学校教学、办公等设施设备陈旧简陋,图书品种少、可读性差,少数学校厕所、尤其是女厕所蹲位不足,个别学校存在安全隐患。

  (三)教师队伍均衡配置仍存在问题

  部分学校未按照核定编制配齐教职工,专任教师师生比未达到省级规定要求。观山湖区、息烽县、兴仁县、贵阳市乌当区教职工缺额较多。仁怀市、兴仁县、天柱县、金沙县、乌当区、道真县、息烽县等相关学科专业教师缺口大,专任教师学科不合理。部分县教师交流机制不健全,教师交流比例偏低。

  四、督导意见

  推进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任务。贵州省应针对本次检查中发现的薄弱环节,对照国家和省定标准,认真研究,提出方案,部署整改。

  一是进一步加大义务教育投入。落实国家“三个增长”和各项教育投入政策,不断加大义务教育的投入力度,在资金安排上,应坚持重点向农村学校、薄弱学校倾斜。

  二是进一步推进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工作。应对城镇化进程加快的趋势,进一步重视并做好城区学校生源预测、布局规划和学校建设,尽快制定出台新建居民区配套建设中小学校的相关政策,加快城区学校扩容速度,满足城区(县城)新增入学需求,有效解决学校学位不足、面积不足、班额过大等问题。要认真执行全面改薄项目,全面优化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办学条件,推进标准化建设。均衡配置中小学教育资源,努力使县域内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生享有同等学习生活条件。

  三是进一步加强教师队伍建设。要把实现师资均衡作为工作重点,进一步完善校长、教师队伍管理体制。要落实中央编办 教育部 财政部关于统一城乡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标准的通知精神,尽快出台省级政策,统一城乡编制,促进城乡教师均衡。要进一步完善县域内义务教育学校教师交流制度,建立健全各项激励机制,实行差别化待遇政策,鼓励教师向农村学校、薄弱学校流动。要不断创新机制,加大教师培训工作力度,加强教师队伍梯队建设,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努力打造高水平教师队伍。

  四是持续提升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水平。各级政府要进一步加强统筹管理,强化各职能部门的协作,建立健全分工明确、推动有力、考核严格的推进责任制。要进一步强化督导,对已实现基本均衡目标的县(市、区)做好动态监测,巩固提高均衡水平;对未达标地区要加强督查,指导做好查缺补漏工作,在保证质量的基础上,努力加快推进速度。要不断深化教育综合改革,努力解决好义务教育阶段择校、课业负担过重等热点难点问题。要在完善硬件建设的基础上,应更加注重内涵发展和质量提高,实现义务教育在更大范围、更高水平、更高质量的均衡发展。

  督导检查结束后,请贵州省进一步研究,及时布置整改工作,在三个月内将整改情况报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办公室。

(责任编辑:曹建)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务

京ICP备10028400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7625号 网站标识码:bm05000001